谢爱萍 南昌工程学院
近年来,“课程思政”理念已经在高校教育界引起了广泛而又深入的思考。为更好地推进“课程思政”走进课堂,作为会计专业课教师应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作用,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会计人员。
高校会计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级专业人才,这种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操作技能,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让学生毕业后更好地服务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实行全方位的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专业课程教学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核心环节。充分挖掘会计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将育人功能依托会计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积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融于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传授,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三观教育的双重功能,从而摆脱专业课程单向灌输专业知识的传统教育方式,增进了专业教学内容的知识性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形成更为科学、系统的教育体系,实现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的“协同效应”。
高校教育中专业教师大多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少有教师重视课程思政教育,思政教育意识相对淡薄。会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高校培养的会计学生将走向企事业等单位的重要财会岗位,他们会有更多机会面临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能够抵制诱惑,在工作中做到坚持会计原则、不做假账。高校部分教师思政教育意识比较淡薄,他们更多关注教学和科研工作,忙于提高业绩与职称晋升,没花时间去学习先进的政治理念,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教学中只重视专业知识,忽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没能充分把握好专业课堂这个教育“渠道”。
高校在校学生都是“95 后”甚至“00后”,正处于心理全面发展时期,个性比较突出。大部分学生通过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岗位需求,他们只注重会计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忽视自身会计职业道德的学习。很多学生认为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只是走个过场,认为只要把专业知识学到位了就能够做好会计工作,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学习抱着应付考试的心态。
目前高校的会计专业课和思政课之间基本上没有联系,专业课只讲授会计专业知识,思政课只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完全分离。一方面,会计专业课教学内容多,教学任务重,多数教师只集中于讲授会计核算处理方面的相关内容,更多地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输出,这与课程安排的时间较少、教学任务紧凑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虽然高校都会设立单独的思政课,但是其作为一门通识课,不具备专业的针对性,思政课没有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思政教育;而且这类思政课程,大多集中在大一、大二教学阶段,而不是贯穿于整个高校教育的始终,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在大三大四的专业教育中没有思政教育。如果专业课程能够实行课程思政,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会计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大部分课堂时间是与专业课教师一起度过的。作为会计专业的主体教师,承担思政教育责任义不容辞。专业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既广泛又深入,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间接或直接影响学生“三观”的养成。作为专业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思想政治学习,深刻理解并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树立思政教育理念。不仅要具备会计专业知识,更要定期学习更新财经法律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感召学生。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会计专业的专业技能,更要深挖课程思政资源,注重学生价值取向的引导,实现“专业发展教育”和“成长教育”的有机统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价值的升华。
思政教学内容相对专业教学内容来说,学生的关注度不够高。采用传统说教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在教学方法上,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采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通过实际案例讲解与分析,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学习,引导学生学习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价值导向。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高校的教育方式。网络实时便捷的特点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可以为学生搭建课堂教育平台、实践教育平台、网络教育平台等多方位的教育平台。在课堂教学中由专业教师适时地融入思政教育。在实践教育中,教师通过提供企事业单位的实训资料,让学生在实际的会计处理中逐渐感受“诚实守信,不做假账”的重要性,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理论与实践教育之外,还可以通过网教平台,如在线课堂、慕课、微课等教育方式,扩充学生思政学习的广度与深度,进一步巩固思政教育成效。
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充实教学内容,优化教育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会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