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2021-01-27 12:28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093
大众文艺 2020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课思政

(上海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0093)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

为了解思政理论课对学生们所带来的影响,本人设计了与思政课有关的一些问题,对上海的部分高校共发放了70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了639份调查问卷。利用网站上统计的数据,以及“简单随机抽样法”对实地发放问卷所获得的数据,初步得到以下结论。

(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程度调查

在回收的639份有效调查问卷中,仅有约12%的同学表示对思政课非常有兴趣,23%的同学表示对思政课有兴趣,43%的同学表示不反感上思政课,明确表示不喜欢思政课的同学有22%。由此可见,学生们选择思政课不是因为出于对课程的兴趣,相反是为了应付必修课课程的考试。

(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见的调查

从学习动力、授课方式、授课形式、学科氛围、学科认同这五个方面出发,从而调查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意见。调查问卷的回收发现学生们的反馈比较关注于授课方式和授课形式这两方面。而普遍导致学生们对思政课缺乏兴趣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具体原因:老师讲课照本宣科。上课方式单一,课堂学习氛围不足,缺乏校内外的实践活动。

二、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策略研究

(一)变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

近几十年以来,思政理论课堂的教学活动一直是以老师为主体展开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是:作为客体被老师有目的的灌输学科知识。此种教学模式完全把学生作为单向且被动的接受者,把老师“教”作为课堂的主要活动,未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同学们的上课热情,同时助长了学习的惰性。然而此种教学模式能维持长久的发展必然有其独特的优势,即教师对课堂的可控性,教师对于思政理论课堂的教学进度以及所教授的知识内容可以按照课程教学的规划,从而把课程所必须的知识一一传授给学生,并保障了课程的质量。

而随着二十一世纪网络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尤其从九零后一代,其接触到的信息量逐渐增多,对于网络信息学生们也可进行主动选择,进一步得知学生们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网络的发展造成了这代学生思维模式的变化,即学生们对知识自主性的要求提高。如何将一门纯理论学科让学生们从主观上变得更加容易接受起来。在大班教学的背景下,这更是增加了思政课教师教课的难度。这时候就需要广大思政课教师来想出新的途径来改革当前的教学状况了。所以高校思政课的授课者需要用学生们感兴趣的方式和形式,用一种学生们接受和认可的喜闻乐见的课程内容,用多种上课的形式来吸引同学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感兴趣度。将传统思政课漫灌的方式转化为群体上的精准滴灌方式,保证每位同学的自主性和独特性。只有学生们对此门课程真正的感兴趣,才有可能进一步想要了解课程本身传递的价值观,使得思政课堂熠熠生辉。

(二)变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

传统的思政教学课堂上学生对于思政课的感兴趣程度:一是取决于学生对于学科本身的兴趣,其次就是在于老师的授课水平。这就给思政课的授课水平提供了很大的困难:以大学为例,思政课程是公共必修课,是每一位在校生都必须选择的课程,有限的师资力量匹配上全校的学生,造成思政课的开课形式只能是大班教学,大班教学的缺点无疑是学生们上课精神不集中,课堂学习气氛不浓厚,而且难以在有限的课时内开展互助式教学,导致上课效率低下。

这时,就需要思政教师去思考具体的解决方案,即如何有效的让同学们吸收思政理论的知识?在课上老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例如:观看视频、情景再现、师生互动等等方式。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引用新兴的科技,给同学们带来视觉冲击力,从心灵上震撼他们,产生深刻的视觉效果。如VR技术给人们带来的沉浸式体验。教师也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的氛围,如:模拟教学法,思维角色互换法。最简单的方法即根据教学重点,在课堂上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在同学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一些提示来引导同学们的思路。

其次,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性,对不同院系的学生采取集中授课,这明显弱化了每个专业的个性。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因材施教,拿“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一门学科来说,教师可以针对经济学类专业的同学提出:“新时代如何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这一问题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让同学们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在脑海中预想问题的回答方向,形成具有专业特色并结合思政课理论独特的问题思路。这样授课者既可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同学们把思政课知识与专业相结合,与时代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三)变革思政课教学形式

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堂”的建设、“传统课堂”的改革、“实践课堂”的创新,形成教学合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目前高校对于思政课实践的具体做法主要是让同学们“走出去”,即让同学们参加一些暑期实践、社会调查,或者是与企事业单位合办的一些项目,这些方法虽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讲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它却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其一学生集体活动的安全因素等潜在性危险难以预料,其二可让同学实践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岗位相对于各省各高校的同学是有限的,所以实践的人数和次数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限制。

对于一些重点的思政理论,老师可以开展小班教学,也可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特点,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上,老师可根据教学重难点重点对同学们进行深入的解析,使同学们能够高效率快速的学习理论知识。课堂的剩下教学内容可设计能让同学有高度代入感的模拟场景,同学们在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使同学们自觉的调整自己的道德行为。

所以我们可以选择换一种思路:开展校园内的实践活动可以由校内转到校外,把思想政治教育从校园内传播给学生。在信息化时代,思政课作为一门引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理论学科,这就需要任课教师不仅要加强专业课理论建设,更重要的是与时俱进,做新时代下思政理论的传授者。而互联网的发展恰巧对传统的思政理论课堂发展提供了新形式的探索,网络课堂为学生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由于网络课堂是线上课堂,故此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师生数量上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同时可以在线上发布相应的纪录片和政论片给同学们带来更直观的感受,也可以让同学们及时跟进时代热点,促进思政理论课教学与时代发展挂钩。

以校内实践为主,校外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这一种实践方式的开辟,这能有效的解决供需不成正比的情况,也能通过学生们在校内参加社会实践,从而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热情,提升自己的能力,形成每个专业的同学自己独特的思政理论体系。总之,改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必要的补充,校内实践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各高校来说,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创建多样化的校内实践教学模式,是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和水平的又一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课思政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思政课“需求侧”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