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服务需求导向探究
——群众文化需求与当前文化馆服务之间的矛盾及解决方法

2021-01-27 11:15长沙市芙蓉区文化馆410016
大众文艺 2020年3期
关键词:文化馆导向群众

(长沙市芙蓉区文化馆 41001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出台,为文化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规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坚持把文化服务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从供给端入手,搭建社会化平台,提升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的服务效能,推出更多惠及百姓的文化服务项目和文化衍生产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促进人民欣赏水平不断提高。

一、坚持文化馆服务需求导向的意义

1.坚持需求导向,有利于跟进时代步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文化体制改革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文化馆作为中国文化建设最具特色的文化机构,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文化馆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应该是一种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产、生活需求以及审美需求的改变,不断演化其内容和形式的文化形态。新时代文化建设和文化服务的社会要求和群众需求日益提高,固本守旧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是新时代文化馆发展的必然选择。

2.坚持需求导向,有利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文化馆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心和发掘群众的公共文化诉求,落到实际追问人民群众需要什么、欢迎什么,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坚持需求导向,有利于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需求导向,是为了更好得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但决不是无条件地一味迎合某些庸俗甚至低级的文化趣味。当今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无处不在,个别低俗文化趣味通过各种文化传播载体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为了抵消负面文化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侵蚀,需要教育部门、宣传部门和文化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输出紧跟时代的文化内容,开发引领潮流的文化产品,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反哺社会,有利于弘扬主旋律,宣传正能量,更好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促进公共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二、群众文化需求与当前文化馆服务之间的主要矛盾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国家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标准、新要求。各级文化馆(站)等基层文化活动阵地在发展中存在服务内容侧重基础、服务模式过分滞后、服务职能略显单一、参与人员“老龄化”等现象,不能很好地满足居民群众多元化、高层次的文化需要。

1.服务内容的基础性与群众需求的层次性之间的矛盾

文化馆服务是以人民群众为活动主体,以全方位、多层次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为主要目标,以演出、培训、比赛、展览、阅读等形式,提供音乐、舞蹈、戏曲、美术、书法、摄影、影视等各公共文化项目服务。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公共文化的需求日渐呈现出多样性、层次性的趋势,而文化馆免费开放资源的有限性、基础性和群众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层次性产生的矛盾也就日益加剧。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众不再满足于有演出、展览可看,有培训、比赛可参与,而是愈发在乎演出的质量、展览的品位和培训的水准,对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提供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产生了更多期待。文化馆只有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对服务对象有更为精准的了解,引进高品质的展览、讲座、演出,推出适合不同群体的服务项目,丰富服务内容的层次性,才能真正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2.服务模式的滞后性与群众需求的发展性之间的矛盾

随着文化资源日益丰富,群众的选择空前广泛,欣赏水平也日渐提升,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错位”,延续了几十年的服务模式显然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需求了。市场上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模式不断更新迭代,见多识广的消费者被培养得越来越挑剔,他们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受众时需求也必然升级。同时,各类移动终端成为获取文化咨询和娱乐资源的新平台,而许多文化馆依旧停留在仅以自身场馆作为主要资源载体,很难让受众产生粘性。当公共文化供给过分滞后于其他社会供给途径,更新缓慢、不对群众胃口,自然会导致吸引力不足,只有正视当前文化馆资源供给模式方面存在的滞后性,重视群众在文化需求方面发生的变化,才有可能找到供需矛盾的突破口。

3.服务职能的单一性与群众需求的多元性之间的矛盾

文化产业的升级和文旅融合的推进是新时代的大课题,在“升级”“融合”的大背景下,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必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它当前职能的单一性显然不足以满足群众和市场多元化的需求。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应主动思考自己在新时代的新定位,主动求变,主动融合。打造区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不仅要成为辖区居民家门口的公共文化场所,更要化身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地标打卡点。

三、实现需求导向的举措

1.健全需求反馈机制,需求定位精准化

(1)科学划分服务人群。公共文化服务具有大众性、基础性,但在实际工作和调研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人群,日常文娱活动差异性显著。同时,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十分容易被忽视,甚至连基本的文化权益都得不到满足。一般来说,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力量,文化馆在实践中应用最广泛和最便捷的是以年龄为主要依据来进行服务人群结构划分。文化馆的公益性、普惠性、均等性都决定了它完全有潜能成为文化养老的主阵地、学校教育的补给所、成人教育的充电站,为老年人群体、未成年人群体和青年人群体提供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而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文化馆服务要求在此基础上,不断细化服务人群结构,为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弟、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根据文化层次、学习意向、接受能力的不同结合实际开设更多服务项目。

(2)完善民意表达机制。牢固树立群众意识,建立健全群众文化需求的表达机制和民主参与机制。一是要在基层文化工作的实践中,关注群众在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参与公共文化活动时的即时反应,善于从群众的参与感、分享意愿甚至是抱怨声中发掘群众真实的文化需求;二是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数字化采集等方式,主动面向群众收集建议和意见,畅通表达渠道,倾听群众心声。引导辖区居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维护群众的文化选择权、参与权和自主权。

(3)落实反馈整改机制。群众需求的表达仅仅是群众需求导向的起点,对各种渠道收集来的意见进行分类整理、及时反馈、有效整改,才能实现需求反馈闭环管理。成立专门的反馈信息处理小组,遵循时效性、公平性等基本原则,对照查找当前文化馆服务中存在的薄弱点,积极作为,改进短板,才能增加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加强群众的参与度和监督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回应性。

2.升级供需对接模式,需求定制科学化

(1)完善区域服务体系。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大背景下,文化馆服务品牌的建立不是单一的、独立的,必须准确认识新的文化环境,融入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中。要力争以区文化馆为总馆,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社区(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为基层服务点,以“联盟馆”方式广泛吸纳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老年大学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加入,构建文化馆运行新模式,打造“平台共享、资源互补、区域协同、供需对接”的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在基本服务免费供给的“保基本”的基础上,实现群众文化活动标准化均等化,推进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便捷化,扩大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辐射半径。

(2)搭建数字服务平台。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公益性文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文化馆建设,搭建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加强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开发,建设一批数字内容素材库,加快各种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和多终端传播,加快推进文化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通过推动数字化服务,实现居民在线实现共享直播、资源点播、活动预约、场馆导航、网络培训等功能,推动形成“超市式”、“一站式”、“政府端菜”与“群众点菜”相结合的新型服务模式。积极推进“互联网+文化”,力争建成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适应的开放兼容、内容丰富、传输快捷、运行高效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扩大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影响效能,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

3.丰富文化服务内涵,需求供给优质化

(1)打造区域文化品牌。当下,公众对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品味越分越细、需求越发多元。我们应坚持挖掘区域特色,丰富文化内涵,倾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以芙蓉区文化馆为例,我区每年组织各艺术门类群众专场比赛数十场次,近百个文艺团队展开角逐,为文艺爱好者搭建了舞台,形成了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定期举办的芙蓉艺术节和“芙蓉杯”新节目大赛也逐渐成为群众喜爱的特色文化品牌。我们还将继续指导好各街道综合文化站、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依托辖区丰富的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体活动,打造一系列贴近群众需求、地域特色浓厚的基层特色文化品牌活动,赋予公共文化场馆更为独特的魅力。

(2)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芙蓉区文化馆新址所在的区文体中心作为浏阳河东岸又一地标性建筑,将于2020年全面对外开放,不仅将更好刷亮公共文化设施品质,也将成为浏阳河文旅产业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浏阳河文旅产业带以浏阳河为轴心,以两岸风光带和产业带为辐射,形成了芙蓉区“一带两区”的基本格局,凸显出生态、景观、文化、旅游、产业五个核心功能。芙蓉区文化馆在未来发展中可以充分挖掘汉文化、龙舟文化、稻作文化等区域文化特色,通过举办高品质的特色文化活动,与浏河两岸的浏阳河婚庆文化园、马王堆汉文化数字体验馆、龙舟博物馆、隆平中央公园及隆平水稻博物馆等文化地标一起,为区域文旅融合发力,提升区域文化影响力。

在新形势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提升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当顺应形势,以人民为中心,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关切群众需求,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

猜你喜欢
文化馆导向群众
《建材发展导向》理事单位
千年的回眸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多让群众咧嘴笑
“偏向”不是好导向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作品赏析(2)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