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角下的民间信仰发展研究
——以冼夫人信俗为例

2021-01-27 11:15三亚学院572022
大众文艺 2020年3期
关键词:夫人信仰文化遗产

(三亚学院 572022)

一、冼夫人信俗的历史成因

洗夫人一生经历了梁、陈、隋三个朝代,在朝代更迭的重大历史时刻,冼夫人都能顺应国家统一大局,避免百姓受到战争灾难,生灵涂炭,并在梁朝时上书朝廷恢复崖州政制设置郡县,致使海南结束了至汉代以来脱离中央政府管辖了五百多年的混乱局面,并且给海南带来了当时先进的文化。日本历史学家小叶田淳在其著作《海南岛史》中称“海南历史上的黎明自冼夫人始”。冼夫人一生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其功绩受到历代政府和民间的认可。因民众自发祭祀活动不断传播,再加上后来的朝代执政者追封和宣传,促使冼夫人崇拜不仅是冯冼宗族的祭祀活动,而演变成为在普通民众之间流传的神灵崇拜,使得冼夫人从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演变成为一个保境安民、惩奸除恶、消灾除祸的女性神灵。

海南最古老的冼夫人庙是位于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的宁济庙,根据地方志《儋州志》记载:“自唐末已立庙”可见,海南民众立庙祭祀冼夫人至少出现于唐代,说明冼夫人崇拜在唐代时已经形成。据明正德年间《琼台志》记载,宋高宗时,儋耳人羊郁请求皇帝给冼夫人和儋耳庙赐加称号,高宗皇帝于绍兴乙亥年(1155年)颁诏追冼夫人为“显应夫人”,赐儋耳庙为“宁济庙”,并御笔亲书《儋耳庙庙额诰》:“儋耳在海岛之中,民黎杂居,厥田下下。弥寇攘之患,格丰登之祥,惟神之功,宽朕之忧。”宋高宗追封冼夫人为显应夫人,祈望冼夫人显灵解匪患之忧,保佑海南各民族和睦相处。因受到宋高宗的追封,相当于得到朝廷的认可,冼夫人信仰由民间祭祀进入了国家祭祀,获得了合法的发展空间。南宋名臣李光所撰《儋耳庙碑》,记载了当时祭祀冼夫人的盛况:“夫人生有功于国,没能庇其民。天有水旱,民有疾苦,求无不应。每岁节序,群巫踏舞,士女軿辏,箫鼓之声不绝者累日。自郡守已下,旦望朝谒甚恭。”可见,海南民众从唐代开始建庙祭祀冼夫人,在南宋期间冼夫人信仰已经形成周期性的祭祀活动。一千多年以来,这个流传了一千多年的祭祀活动被海南百姓称为“军坡节”或“闹军坡”,于每年农历二月初六至二十日举行,逐渐形成海南影响力最大的民间信仰之一,如今,冼夫人演变成为能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送子、学业、事业、财运等应求功能的万能神。

二、民间信仰“非遗化”的作用

海南民间的“闹军坡”的主要内容是烧香祭拜冼夫人和装军巡游、穿杖等活动,这样的民俗活动属于传统民俗还是封建留存甚至迷信,这样的争议在冼夫人信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前一直都存在,可以说是处于“灰色地带”的民俗节庆,导致“军坡节”的发展受到了很多的制约。2002年海口市政府将“军坡节”改名为“冼夫人文化节”,并以“冼夫人文化节”的民俗活动内容为基础,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冼夫人文化节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更名为冼夫人信俗。对民间信仰的“非遗化”是对民间信仰进行“过滤提纯”的筛选过程,也是民间信仰寻求主流价值观认同的自我调节方式。国家将承载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间信仰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对民间信仰的发展进行良性引导。

1.民间信仰发展需要正确引导

费尔巴哈在《宗教的本质》中提到:“自然界的变化,尤其是那些激起人的依赖感的现象中变化,乃是使人觉得自然是一个有人性的、有意志的实体而虔诚地加以崇拜的主要原因。”这种“万物有灵”观念是人类的原始宗教产生的基础,由此产生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原始崇拜。可见,原始崇拜早于制度化宗教。在中国五千多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种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使得中国民间信仰伴随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的发展而形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其中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有封建遗留的糟粕。近代以来,民间信仰一度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甚至将民间信仰划入“迷信”范畴,认为是国民不信科学信奉鬼神的愚昧行为,导致民间信仰的发展空间狭窄。民间信仰根植于基层民众之间,存在自发性、草根性的特征,如果盲目无序的扩大信众规模以及被别有用心的集团或人物利用的话,会被视为“秘密宗教”“秘密结社”,将对国家政权和社会稳定带来消极影响,必然会遭到政府取缔。另一方面,在民间信仰发展和传播过程中有人利用民间信仰的功利性特征,愚弄民众骗取钱财,制造封建迷信,必然会受到公安部门打击。因此,对民间信仰的正确引导显得十分重要。

2.民间信仰承载优秀传统文化

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所述:“野蛮人的世界观就是给一切凭空加上无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灵的任性作用……古代的野蛮人让这些幻想来塞满自己的住宅,周围的环境,广大的地面和天空。”如:祖先崇拜的出现与梦境有关,是原始人类怀念去世先人,出现了梦到先人的自然现象。但是原始人类无法解释这种自然现象,只能认为先人去世后,灵魂还存在于另一个世界,原始人类希望能够得到先人的保佑而祭祀先人,从而形成了祖先崇拜。因此中国人祭拜祖先的传统,不应该简单看作鬼神信仰而将其归类于迷信。梁启超晚年提出的“崇德报功观念”即:“祭父母,因父母生我养我;祭天地,因天地给我们许多便利,父母要祭,天地山川日月也要祭;推之于人,则凡为国家地方捍患难建事业的人也要祭;推之于物,则猫犬牛马的神也要祭;如此,‘报’的观念便贯彻了祭的全部分。”“崇德报功观念”正体现了中国人懂得感恩的优秀品质。因此,中国人祭祖是蕴含着缅怀祖先、感恩过去、记住历史的文化内涵。

对于承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间信俗,国家是给予肯定和认可的。比如:春节是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活动演变来的;缅怀祖先扫墓祭奠的清明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祭月拜月的中秋节。由此,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并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因此,应当运用科学的历史观看待中国民间信仰,将承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间信仰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才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良性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三、冼夫人信俗的良性发展建议

冼夫人信俗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合法化的身份,也扩宽了发展空间,并以此吸引和动员更多的社会民众关注和参与冼夫人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使冼夫人文化精神更好地融入现代民众生活之中,但是,民间信仰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非终极目标,而是不断自我调节并引导发挥民间信仰正向功能,以契合当代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迁和发展,才能促进民间信仰的积极健康发展。

1.重塑冼夫人信俗的文化内涵

军坡节是民众自发组织的民间祭祀活动,已经传承了一千多年,随着冼夫人信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节庆规模越来越大,形式也更加多样,参与民众越来越多,促使冼夫人文化节的影响力在不断提升。但是,当提起冼夫人文化节时,普通民众的第一印象或许是祭拜,或许是行符,或许是穿杖等军坡节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却忽视了冼夫人信俗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冼夫人信俗的文化内涵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举办冼夫人文化节活动是以节庆活动为手段,通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吸引更多民众参与传统纪念活动,其核心目的是向普通民众弘扬冼夫人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冼夫人一生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促进民族团结;促成海南岛回归中央政府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改善民生;崇尚法治等方面的历史功绩。

2.树立文化自信,促进乡村振兴

通过弘扬冼夫人信俗的文化内涵以及冼夫人的历史功绩,让乡村的普通民众更加了解“闹军坡”活动是为了纪念冼夫人。该活动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并非宗教活动,更区别于封建迷信活动。鼓励乡村民众了解当地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必要前提。在乡村治理方面还可以充分发挥冼夫人信俗的教化功能,如通过文艺演出、出版物、民间传说、诗词文学作品等方式,对冼夫人文化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提升,与所要宣传的和谐新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进行巧妙的、富有创意的结合,应能收到意外的良好效果。同时,积极吸纳乡村精英或“新乡贤”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发展。比如:整理冼夫人相关文献;编写冼夫人民间传说;参与祭祀场所管理;规范有序开展民间信仰活动以及促进相关非物质遗产的传承保护。因此,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必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与当地历史文化贯通起来,以乡土文化自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3.打造冼夫人文化创意产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为了留住历史,更是要着眼于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冼夫人作为海南最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可以将冼夫人文化作为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冼夫人文化的崇拜者和关注者就能形成稳定的旅游客源,通过吸引社会资本打造大型的冼夫人文化旅游区,成为世界冼夫人文化的聚焦点,吸引世界各地的信众前往祭拜,同时也可以通过冼夫人文化旅游区向世人介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冼夫人信俗。在海南岛形成南有南海观音,北有冼夫人的旅游产业格局。另外,利用文化创意和产业融合手段,将冼夫人文化与新兴产业相融合还可以获得新的发展。如:与动漫产业融合,将冼夫人的历史事迹、民间传说等,通过动漫作品展示出来,让冼夫人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4.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统计,目前全球冼夫人庙有2500多座,遍布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等国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广东、广西、海南、辽宁等地。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背景下,利用冼夫人信仰在东南亚的感召力,唤起华人对祖国的民族认同、归属感和爱国情怀。以大陆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群体为主要力量,呼吁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将冼夫人信俗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联合其他国家共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有先例的,如:2005年中国和蒙古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以联合申报为契机,加深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沟通,通过宣扬冼夫人信俗所蕴含的和平、包容、友爱的精神,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人民广交朋友的诚心和意愿,从而使得东南亚各国更加了解中国,巩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团结友好、共同发展的局面,共同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出新的贡献。

四、结语

“非遗化”是民间信仰自我调适的重要途径,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促使很多具备“积极因素”的民间信仰获得了合法地位和发展空间,但是进入非遗名录的民间信仰必须要认清自身文化合理性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发挥民间信仰对民众生活的积极影响,才能促进民间信仰的积极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夫人信仰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信仰的真与执着——读《秋瑾集》
信仰的旗帜
信仰之光
Tough Nut to Crack
“夫人”与“妻”的区别
论信仰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潇水夫人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