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晓雁
纯天然食物最安全?先说说来自乡村的土榨花生油或菜籽油。有新闻报道,有关机构检测了某地一家榨油坊出产的花生油,其中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竟超标13倍。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孢子可扩散到空气中四处传播,可产生黄曲霉毒素并污染农作物,污染花生、油菜籽、大米、玉米、坚果等。另外,鸡鸭牛羊等家禽家畜吃了霉变的食物后,所产的蛋、奶也可能有黄曲霉毒素存在。如果小作坊原材料把控不严,生产设备简陋,工艺简单粗糙,就很容易出现黄曲霉毒素超标的情况。
一些来自山野的纯天然食物,也可能存在一定量的天然毒素。这是动植物在优胜劣汰的自然环境中,为抵御“天敌”求得生存而分泌的一些天然毒素。如果在种植、收获、储存和制备过程中,缺乏严格的质量管控,天然毒素就可能存在于这些食物中。
纯手工制作的食品可以不添加防腐剂、抗氧化剂等,但保质期很短。如果通过网络销售,加上长途运输,质量就难以保证。何况,绝对的零添加根本不可能,因为原材料中就含有一些添加剂,如食盐中有抗结剂,食油中有抗氧化剂,食醋里有防腐剂。其实,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的化学合成物或天然物质,只要添加时把握合理、适量的原则,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
此外,还有些所谓的“传统工艺”本身就不健康,如用含铅的配料做松花蛋,用硼砂处理米粉和粽子,用含铅的小转炉做爆米花,用硫黄熏果脯蜜饯等,这些工艺都有可能导致食物中的重金属超标。因此,在“天然”与“安全”之间画上等号是片面的。
纯天然食物最有营养吗?这只是我们在想当然。营养学家们不止一次做过检测比较,纯天然食物并不比人工养殖、培育、加工后的食物营养丰富。
就以大家熟悉的奶粉为例,有些妈妈放弃配方奶而给宝宝选择鲜奶。实际上,配方奶是用不饱和脂肪酸代替了饱和脂肪酸,添加了牛磺酸、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等营养强化剂,在营养的全面性与均衡性方面最接近母乳,能保证宝宝生长发育的需求。
再如人们心心念念的土鸡蛋,营养学家也做过比较,与养鸡场的鸡蛋营养差别不大。另外,纯天然食物营养比较固定、单一,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比如患有乳糖不耐受的人喝鲜牛奶会导致腹泻,而加工食品酸奶却是个不错的替代品。所以,笼统地说纯天然食品最营养,既没有科学道理也不符合实际。
许多人认为,手工食品比机械加工的食品味道更好。的确,相对于机械加工食品,手工食品的食材选择更加多样、季节性更强,可根据不同人的口味喜好进行加工,满足人们对食物的某种感受。一些身怀绝技的厨师还握有某些食品的特殊配方和工艺,因此制作的食品往往具有独特性,口感优于机械加工食品。
不过,稍加分析不难发现,觉得手工食品好吃更多还是心理作用。在日本,有一位享有“煮饭仙人”誉称的厨师坚持手工做米饭50年,他煮出的白米饭备受青睐,食客说吃他做的米饭会让自己有一种幸福的感觉。显然,与其说是食客欣赏米饭的口感,不如说是欣赏“煮饭仙人”认真做米饭的过程。毕竟,手工承载着现代人对远去的田园生活的想象与追忆。
日常食品按照安全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普通食品:允許施加法规限定、添加量以内的化肥、农药、牲畜饲料的食品。
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终端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及规范的食品。
绿色食品: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种植、养殖、施有机肥料,不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在标准环境、生产技术、卫生标准下加工生产的食品。
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抗生素、转基因技术,仅可使用有机肥和生物源农药的食品。
有机食品的标准最高,要求最严,是国际上认证的环保生态食品,其包装上含有机认证标识、有机码、认证机构名称等信息,特点是安全性高、品质好、有利于人体健康,价格也较高。
绿色食品次之,在生产过程中使用限量化学合成物质的,称为A级绿色食品;绝对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品和添加剂的,称为AA级绿色食品。此类食品,在包装物上会印制绿色食品的标志图形、文字和企业信息码或防伪标识。
无公害食品再次之,其标志有刮开式纸质标识(加贴在包装上)、锁扣标识(用于鲜活类产品)、捆扎带标识(用于需要进行捆扎的产品)、揭露式纸质标识(直接加贴于产品或产品包装上)、揭露式塑质标识(加贴于产品包装上)5种。
普通食品标准最低,购买时注意新鲜、卫生即可。
我们可以这样归纳:有机食品是“精品”,绿色食品是“良品”,无公害食品是“普及品”。而纯天然食品既不代表有机,也不代表绿色、无公害。
这些食品具体如何选购,一看经济条件,二看个人喜好。一般说来,新鲜的食品只要充分清洁、适当加工,都可以成为桌上餐,如果心有疑虑,可以通过自来水清洗、去皮、焯水等方式去除农药残留或其他污染物。
(编辑 林 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