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医生”

2021-01-26 10:03陈桂芳刘泽林许伟国符王润
大众健康 2021年1期
关键词:医疗队儿科患儿

陈桂芳 刘泽林 许伟国 符王润

2020年10月22日,中华医学会授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88岁的医生陈桂芳儿科领域最高奖——第八届中国儿科终身成就医师。从医63年,从青春年华走向耄耋苍颜,陈桂芳扎根海南,一片大爱情系患儿,被尊称为“奶奶医生”。

冬日的一个下午,海口市龙昆南路,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的海南省妇幼保健院区一楼儿科专家诊室里,陈桂芳正在给孩子看病。这天下午,她为20多名患儿仔细问诊、写处方、下医嘱,一丝不苟。快下班的时候,她特意留出时间,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行医救人,内心是幸福的”

1957年,陈桂芳以优异的成绩从广西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原广东省海南人民医院,成为一名儿科医生。

她刚到海南时,环境艰苦,医疗资源十分匮乏,“当时我们儿科只有两名医生和5名医士,其中一位医生还是从广东借调过来的,3个月后就回去了。”“病房办公室有10平方米左右,一边是护士值班床,一边是医生值班床,中间是办公区。科里除了压舌板、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自制的保温箱、氧气筒外,就没有其他医疗器械了。”陈桂芳回忆说。

儿科被医生们称为哑科。孩子不会表达,医生要根据孩子的表象来判断病情,风险高,压力大。有些从内地到海南的人,一辈子也学不会海南话。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带孩子看病的海南妈妈、海南奶奶,没几个会说普通话,医生不懂海南话就不好做沟通。陈桂芳硬是在一个月内,掌握了基本的海南话门诊用语。

1959年~1961年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海南粮食紧缺,不少儿童因长期营养不良患上维生素B缺乏症、水肿、脚气病、皮肤溃烂、口角炎、心肌炎等,痛苦不堪。有些孩子因为吃了太多蔬菜,患上腸原性青紫病,如不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陈桂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患儿多,她和同事们一人负责一台手术,不间断地接诊抢救,通常一站就是半天。

营养不良加上终日劳累,陈桂芳在生完孩子后,奶水少,只好跟朋友每天要一点牛奶喂。后来实在太艰难,在孩子1岁多时就把他送回了广西北海老家。这样,她才能把精力全部放在工作上,有时两个星期才回一次家。

“只要能行医救人,内心就是幸福的。”抱着这样的想法,陈桂芳在海南深深地扎下根。

被亲切地称为“中国好妈妈”

1976年8月5日,陈桂芳随广东省第六批援非医疗队踏上非洲几内亚的土地。这批医疗队由海南地区多家医院的多个科室共12名医疗专家和工作人员组成,平均年龄不到40岁。

抵达炎热而贫穷的几内亚后,陈桂芳和医疗队队员们才真正意识到身上的担子有多重!

马拉博医院是几内亚的首都医院,设备却简陋,甚至比不上当时国内的一个农村卫生所。医院的手术医疗器械只有几把钳子和几个镊子,连做手术用的手套也缺,药物短缺更是常事。有时,消毒药品用完了,大家就用国内带来的白酒给手术器械消毒。

援助非洲两年间正赶上当地麻疹大流行,出现了多种并发症,经常有新生儿破伤风、恶性疟疾特别是脑型疟疾等危重病人,医疗队还要面对疟疾等流行性疾病的考验。两年间,医疗队里有8名队员感染过疟疾。

既要挽救生命,又要面对跟病人同样的生命威胁。陈桂芳克服两条战线上“作战”的困难,以高超的医术挽救了许多孩子的生命,被当地小朋友亲切地称为“中国好妈妈”。

有一名8岁男孩肚子疼,在地上直打滚。医院没有B超,无法确诊病情。陈桂芳摸到孩子腹部有一团团异物,怀疑可能是胆道蛔虫。当地医院院长建议手术取出蛔虫。但考虑到孩子太小,陈桂芳决定保守治疗。为了给孩子止痛,她用了所有能找到的止痛药,仍然无济于事。后来,她干脆戴上手套,把手指伸进孩子的肛门,掏出满满一盒子的蛔虫。孩子的肚子终于不疼了。为了感谢她,这个孩子经常爬到树上,摘下芒果,送到医院。

在几内亚的日子很艰苦,但陈桂芳和医疗队总是想办法改善。当地新鲜蔬菜较少,医疗队便自己开辟了菜园。到周末,中国医疗队队员们最爱做的事情,就是给穷人家的孩子免费发放食品和药品。

当地老百姓也与来自海南的中国医疗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很多妇女和男人常常头顶烈日,从遥远的山区给他们送来芒果、香蕉和咖啡。有的孩子父母为了感激这位“中国好妈妈”,给孩子的名字冠上“陈”姓。

多年坚守在儿科诊疗第一线

1986年,海南突发登革热。海南人民医院儿科一下子收进数十位患儿,都是肺部大出血引发吐血症状。当时,登革热、出血热的死亡率高,临床个案较少,常规办法抢救后,很多患儿依然咯血不止,生命垂危。危急之际,陈桂芳决定超剂量使用脑垂体后叶素对患儿进行止血。奇迹出现了,随着药物剂量的逐步加大,患儿停止咯血,与死神擦肩而过。在当时治疗经验缺乏的情况下,她用这种办法抢救了一大批患儿。

在海南,陈桂芳把精湛的医术运用到维生素B缺乏症、流行性脑膜炎和霍乱等疾病的治疗中,并创新性地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先天性弓形虫病,让患儿双目复明……

扎实的医学功底加上勤奋好学和良好的医德,陈桂芳迅速成长为海南当地著名的儿科专家。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她为患儿诊病都不敢有丝毫怠慢。

花钱少、疗效好、副作用小,对门诊患儿,口服药能治愈的决不让患儿打针,这是陈桂芳多年来给患儿看病的基本原则。

那个时候,海南的医疗条件有限,热带疾病高发,一些高发疾病的病因尚不清楚。比如,地中海贫血在海南高发,但人们对这个病所知甚少。1979年~1981年,陈桂芳组织海南岛(汉区)县以上医院,对11773例新生儿脐血进行了血红蛋白电泳检查。1986年第4期的《中国新生儿科杂志》,发表了陈桂芳的文章《海南岛万例新生儿α-地中海贫血调查报告》。1987年,这个报告获得海南行政区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个基础性调查,也为海南地中海贫血患者的救治打下了良好基础。

1995年,陈桂芳退休后被医院返聘,依然活跃在儿科诊疗第一线。

在病患的企盼中回到诊室

2006年3月,陈桂芳在单位体检中发现患上了乳腺癌。但查出癌症的第二天,她就来到儿科门诊工作。她一直牵挂着生病的孩子们。

陈桂芳住院做手术期间,200多名患者家属不约而同要来看她。她不想给大家添麻烦,特意交代护士,就说她出差了。但患者家属都很有心,有些人站在病房门口,从门缝里想要看上一眼。

一位67岁的老大爷带着孙女看咳嗽气喘,挂不到号,是陈桂芳加号看好的。听说她病了,老大爷就拎着一箱牛奶,大老远地从海口海甸岛跑到医院。听说陈桂芳出院回家了,老大爷又辗转将牛奶送到她家中,说什么也要让她收下。

2007年3月7日,74岁的陈桂芳做完6个疗程的化疗和32次放疗后,癌症初愈。她瘦了4公斤,再次穿上心爱的白大褂,在病患企盼的眼神中回到了儿科诊室。

“只要为孩子看病,我就感觉精神百倍。”陈桂芳说。

有些家庭三代人都找她看病

2014年,陈桂芳被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返聘,以80多岁高龄继续坚持为患儿看病。“奶奶”成为院里所有人对陈桂芳亲昵的称呼,大家都佩服她。

“奶奶医德是最好的。”这几年一直跟随陈桂芳的护士梁敏说。“奶奶”经常把个人电话留给患者,说:“孩子有症状,可以随时打电话找我,不用跑到医院这么麻烦。”所以,经常有病患家属深夜还打来电话,“奶奶”总是有问必答。时间久了,陈桂芳家里的电话早已成为病情咨询热线。家里人一开始还有意见,后来也非常支持“奶奶”。

前些年,陈桂芳跟同事到上海参加全国性会议。一起逛街时,陈桂芳买了不少漂亮的小衣服、小玩具,而且每一款都是要下好几件。同事很奇怪,问陈桂芳:“你的小孙女都长大了,为什么买那么多?”陈桂芳说:“许多小朋友找到家里来看病,我总要给他们带点小礼物,让他们高兴啊。”

长期和儿童患者打交道,陈桂芳有一套和小患者快速拉近距离,让他们配合检查的方法。“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医生。”患儿妈妈许媚说,“她总是非常耐心地询问病情,还会哄孩子。孩子很喜欢她,我的小孩给奶奶看,就没打过针。”

儿科医生紧缺是全国难题,常常超负荷工作,委屈多,收入少,但陈桂芳从不抱怨。她把患者当家人,总是为他们考虑,所以找她看病的人很多,有些家庭三代人都找她看病。

有一次,陈桂芳接诊了一名8个月大的男婴。男婴脸色苍白,每天夜里闹个不停。陈桂芳判断是贫血和缺钙。血液化验很快证实了她的判断。因为孩子太小,她建议孩子少吃药,尽量用食补的方式治疗。

有的患儿要化验大便,但在医院时没有便意。同事多次看到“奶奶”怕孩子再跑一次医院太折腾,就亲手帮孩子掏大便用于化验。

如今,陈桂芳看护过的孩子许多都变成了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她也从孩子口中的“陈姐姐”“陈阿姨”变成了“陈奶奶”。在记者采访的时候,患儿家长一提到陈桂芳的名字,都说“奶奶”的好。

一次,一个在加拿大留学的女孩子,回国后在家人陪伴下特意看望了陈桂芳。还有一个20多岁的孩子在英国留学,每年春节都会打越洋电话给陈桂芳。“这些孩子小时候一直找我看病,就是出国后也经常回来看我。”说到这里,陈桂芳笑得格外灿烂。

“多做一点,多发一点热”

如今,已经88岁高龄的“陈奶奶”还是坚持每天出门诊。医院考虑到她的情况,每天限号20个,可老人家只要有患者前来,就一定会加号。有时,她一天能看30多位患者。

其实,陈桂芳患有骨质疏松、肾结石、痛风。为了准时上班,她每天要6点起床,8点到岗,中午12点回家后,稍事休息,下午2点半又准时上班。下午5点半是下班时间,因为患儿太多,她常常要推迟下班。

无论刮风下雨还是节假日,只要是上班的日子,陈桂芳就会准时到医院。2014年7月8日,海口遭遇了17级超强台风“威马逊”的袭击。那天下午,明知有台风来,陈桂芳依然坚持坐诊。晚上回家的时候,因积水太深,她只好在车上过了一夜。

在采访之前不久,医院给陈桂芳过了生日。同事们特意给老人准备了鲜花,老人很高兴。

63年行医历程,陈桂芳治疗的孩子以十万计。她言传身教,还带出了许多优秀的儿科医生。这些年,陈桂芳获得了各种荣誉和奖项,包括2006年的“第三届中国医师奖”,2015年的“海南十佳好医护”,2016年的“最美海南人”,2020年的“中国儿科终身成就医师”等。

陈桂芳说:“我是一个平凡的医生,做的都是平凡的小事。现在儿科医生还少,我的初心就是多做一点,多发一点热,为小孩健康永远奋斗。”

陈桂芳,海南省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小儿血液杂志编委。先后被评为全国援外战线先进工作者,海南省先進少年工作者,全国妇幼卫生先进工作者,海南省保护未成年人杰出公民。发表医学论文多篇,参加主编《家教保健指南》一书。

猜你喜欢
医疗队儿科患儿
小儿肺炎护理4重点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小儿惊厥不要慌,记住这些护理知识
武汉人的心声
“疫”往情深
“疫”往情深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