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君亚
“踏踏实实学习、坚持不懈奋斗,持续不断创新。”这是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高英新26年搞研发的感悟。
做研发26年,16年都在与柔性版较劲,高英新主导研发的柔性树脂版填补了国内柔性版印刷行业空白,推出的单层热敏版成为全球产销量最大的产品,双层热敏版引领着国内版材发展发向。他个人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原大工匠、毕昇印刷新人奖多项荣誉。
高英新1994年化工工艺专业本科毕业后来到南阳二胶厂研究所做研发。
当时富士、柯达等公司占据高端版材市场,想要做研究,必须从这两家日本公司的技术文献开始读起。可高英新日语一点不会。“光看英文文献,知识面不齐,还做啥科研?”高英新有些泄气。
偶然有一天,高英新得知师父杨长吉竟然懂得俄、德、日、英4种外语,虽已50多岁,仍旧科研、笔耕不误,这让高英新深深触动。他下定决心,要快速攻克日文科技文献阅读障碍。为此,高英新每天早起晚睡,持续3个月学习日文语法和单词。3个月后,居然能看懂日文了。
在学习和研究中,高英新发现新一代胶印版材专利申请快速增加,敏锐地意识到聚氨酯树脂的优势和发展趋势。以此为出发点,高英新完成了他的第一篇聚氨酯合成专利申请,首次提出侧链带有光交联基团的聚氨酯树脂结构和合成方法,为行业材料进步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在国内柔性版、免处理CTP版等仍在使用该聚氨酯树脂结构。
2004年高英新浙大研究生毕业,负责柔性版的研发。他梳理研发思路,踏踏实实地读了500余篇柔版研发专利,从大公司专利中分时分段找技术趋势、找可能的技术来源;从小公司专利中找思路、找突破点;从上游供应商找原料,探讨设计思路;从竞争对手产品研判产品定位。
將近一年的分析研究之后,高英新才开始着手设计柔版,很快便找到了入门级的弹性体配方。同年外出中试,获得初步成功。为了早日突破上膜的剥离力难题,找到两亲性聚合物,高英新日夜思索,在洗澡时突受启发,“头发既亲水又亲油,洗发液中肯定含有类似组分!”高英新马上将家里的洗发液拿到实验室测试,真有效果!由此延伸,全组花了6个月解决了这个难题。
为了实验,高英新和课题组成员坐在颠簸的货车上,远赴保定、南京、太仓等地涂膜;腊月二十三,他们各自背着30多斤涂布好的上膜,从上海挤上春运火车,站一路回家。高英新和团队一起不断克服工艺、设备一个又一个难题,历经3年半的时间,终于在2007年,建成了国内第一条连续挤出法中试线,生产出来了第一张柔性版。
还来不及兴奋,高英新就发现自己做的版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高英新找到了一家著名的柔版制造商,想合作生产。但对方的技术人员参观了华光的柔版中试线后,不屑地对他们说:“这仅仅是一个概念。”
“这一句话,我一辈子都不能忘记。”高英新说,这彻底激发了他研发柔版的激情,点燃了他心目中中国柔版占世界一席之地的梦想。
高英新和团队持续不断地探索、学习、创新,吃透柔版核心技术,抓住了柔版研发的牛鼻子。近5年,高英新和团队开发出11种数字化柔版,投放市场,填补了国内空白,均打破了高端数字化柔版的国际垄断;获得16篇柔版材配方、工艺专利授权,基本实现了柔版专利系列化战略。掌握自主核心技术的华光,数字化柔版也由2015年销售不足5000平方米,增长到2020年15万余平方米。
“知识需要不断更新,这样做事为了不落后。”高英新说,作为研发人员尤其需要储备最新前沿知识,还要有战略思维。
做这个产品,要考虑下一代产品。常规版系列化研制完成后,不断进行技术迭代、降低成本、提升品质。高英新说,在常规版研发中,他和团队已经布局下一代激光烧蚀数字化柔版,立志为中国印刷业的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摘自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