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三观如何激发内驱力

2021-01-26 05:50:29徐中
现代阅读 2021年1期
关键词:世界观三观人生观

徐中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什么人、什么事毁了自己的“三观”。所谓“三观”,是指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曾经的“偶像”坍塌,也许让你消极厌世,也许让你在看清世界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那么,在一家公司中,一位领导者的“三观假设”会怎样影响他和团队成员的工作内驱力呢?

我们首先来看一个故事。2009年,马云带队去美国考察苹果、谷歌、微软等公司。见这些公司的CEO时,他们通常都会问对方这样一个问题:“谁是你们的竞争对手?”微软当时的CEO鲍尔默兴奋地说:“苹果公司是我们的竞争对手,索尼公司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思科也是。”

后来,他们又到了谷歌公司,问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谁是谷歌的竞争对手?”答案却出人意料。佩奇说:“是美国宇航局和奥巴马政府。它们跟我抢人才,就是我的竞争对手。我的工程师去美国宇航局,一年只有7万美元,只有我这里的1/5,但我还是抢不过。我们谷歌描绘了一个很大的梦想,但美国宇航局的梦想是整个宇宙,更大、更有趣,把我们最优秀的工程师和经理人员给吸引走了。”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看到,谷歌优秀的经理人员和工程师跳槽的根本原因不是工资、奖金或期权,而是要做改变世界的伟大事情的梦想。也就是说,在本质上,激发这些优秀人才努力工作的动力不是金钱,而是他们的三观,也就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今天,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在激励自我和团队成员时,越来越需要有清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激励“90后”优秀员工的关键所在,他们在物质条件基本得到满足之后,更加追求工作的意义感、成就感、成长性、创造性和趣味性。

我在领导力课堂上经常会让经理人员做“三观练习”,请他们写下3句话:第一句话,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第二句话,我将怎样度过这一生?第三句话,我在工作中最看重的4个价值观是什么?例如,有一位管理者这样写道:“这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我将努力奋斗,精彩地度过这一生。我在工作当中最看重的4个价值观是:客户第一,正直诚信,创新高效,合作共赢。”从这位管理者的三观表达当中,我们可以看得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环扣一环的,一个人的世界观决定他的人生观,他的人生观决定他的价值观,他的价值观决定他的决策和行为。

什么是世界观呢?世界观就是你对这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你的世界观受到你的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的影响。一个从小生长在和平繁荣、家事顺利环境中的人,更容易看到世界美好、幸福的一面,更容易积极乐观;而像《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经历家庭的盛极而衰,饱尝人生的辛酸,看尽人情的冷暖,他眼中的世界就复杂多变、世事无常,他就更容易悲观厌世。当然,如果他能够“看破红尘”,从逆境当中走出来,就会成为一位“向死而生”的内心强大的智者。例如,司馬迁、曹雪芹、鲁迅等伟大的人物都没有被逆境压垮,他们超越了自己和环境,成为历史上大写的“人”。

什么是人生观呢?人生观就是你对于人生的看法,也就是你对自己活着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这往往需要经历一些人生变故之后才能深刻领会。乔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中说:“当我17岁的时候,我读到了一句话:‘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最后一天去生活,那么,有一天你就会发现你是对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往后的33年,我每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会不会去做今天想做的事情呢?”这个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乔布斯的人生选择。

价值观是什么?有多重要?它对我们每天的决策和行动究竟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首先来看一个微信创始人张小龙论述微信4个价值观的案例:

2016年1月11日,很少露面的张小龙在2016微信公开课发表首次公开演讲,讲述了微信的4个价值观: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让创造发挥价值;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的;让商业存在无形中。

他说:“我特别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最底层的一个思考,就是我们对待我们的产品和平台,我们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样的。我们知道做一个事情有很多很多方法去做到,做一个产品也是这样子,但是大家会做出不同的结果,除了大家用的方法不一样以外,其实有一个最底层的东西,就是你看待这个事情,你看待你产品的价值观来决定的,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决定了你会做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出来。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微信对于产品和我们的平台的价值观。如果大家能理解我们的价值观,那我相信你在做微信相关的事情的时候……你会知道你做的事情会不会被我们拦截或者是我们鼓励的。

“在这块,我想分享4个方面的价值观:第一点,我说出来,在座腾讯的同事可能都非常熟悉这句话,这是腾讯公司里面一直在强调的价值观,就是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用户价值是第一位的……第二点,让创造发挥价值……公众平台到底想要变成什么?公众平台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目标是要让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发挥出它的价值。什么是有价值的东西?更多的是说有价值的人或者一个团队。在非互联网的时代,即使你做了一个事情很有价值,也很难去触达用户……第三个,我想跟大家分享微信的一个基本价值观,我们认为一个好的产品是一个用完即走的……事实上我们认为任何产品都只是一个工具,好的工具就是应该最高效率地达成用户的目的,然后尽快地离开。如果一个用户要沉浸在里面,离不开,就像你买一辆汽车,你开完了,你到了目的地,你说汽车里面的空调特别好,所以要待在里面,那不是它应该做的事情……第四个是为什么要让商业化于无形?我们发现很多人比我们更着急微信的商业化,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们确实认为,一个好的产品,它的商业化和用户的价值、用户的体验是并不矛盾的。好的商业化应该是不骚扰用户,并且是只触达它需要触达的那一部分用户……”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作为月活跃账户数已突破11亿(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最大社交平台,微信每天影响着数亿人的社交、工作和信息获取,每一个技术细节的背后,都是价值观在主导。如果单纯是为了不断获得用户、留住用户和实现盈利,微信可以有很多的办法,但这对于用户,尤其是一些缺乏自制力的青少年,可能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因此,一个伟大的产品、一家伟大的公司的所有决策背后一定要有积极正向的价值观的指引,一定要有高于商业利益的社会责任的考量。

人文领域的著名学者米尔顿·罗克奇把价值观分为目的型价值观和手段型价值观。目的型价值观也称为终极价值观,例如,一个人追求的自由、幸福就是终极价值观。人类的终极价值观是类似的。而企业中追求的“客户第一,创新高效、卓越执行、团队合作”等是手段型价值观,是实现目的过程中遵循的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不同企業的手段型价值观会有一些差异,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手段型价值观也会有所不同。

那么,作为一个领导者,如何找到自己和团队的正确价值观呢?这里介绍一个两步法。

第一步,找到你的价值观和声音。

你要成为一位值得信赖的领导者,要言行一致,首先要找到自己的价值观和声音。作为企业中的团队领导者,你需要问自己:在工作中,我真正关心的是什么?是什么理念和原则让我与他人区别开来?大多数企业的价值观是4个词,涵盖了对客户、对自己、对团队、对工作的原则和态度。

第二步,明确团队共同的价值观。

一个人的行为是受他认可的价值观支配的。一个团队可以举办一个半天或者一天的“价值观澄清”研讨会,一般不超过20人,由一位引导师引导,每个人写出自己在工作中的4个核心价值观,然后全部贴到墙上,请每一位成员做一个说明,讲出他对4个价值观的理解,让其他人能够理解,也促进相互理解。然后,由小组成员投票,看看哪几个价值观得票最多,最后由团队负责人进行梳理归纳,提炼出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当然,提炼出的价值观可能在表达方式上不一定让每个人都满意,但只要包括了大多数人的意见即可。只有这样,团队成员才会自觉遵守和践行,才会在利益冲突的关键时刻,坚守企业的价值观,赢得客户的忠诚度。

当然,价值观也不全是一成不变的,有的价值观是长期不变的,有的是会与时俱进的。我们来看一个腾讯公司价值观演变和如何形成共同价值观的案例:

2019年11月11日是腾讯公司成立21周年的纪念日。这天,腾讯正式宣布全面升级的腾讯文化3.0。其中包括全新的公司使命与愿景“用户为本,科技向善”,以及全新的公司价值观“正直、进取、协作、创造”。

自2003年腾讯发布腾讯文化1.0以来,腾讯文化已经迭代升级了3个版本。2003年,腾讯首次发布公司的愿景与使命,分别是“用户依赖的朋友、快乐活力的大学、领先的市场地位、值得尊重的合作伙伴、稳定和合理的利润”与“创一流的互联网企业”。

2005年,腾讯再度更新愿景与使命,即“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人类生活品质”与“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

马化腾、刘炽平和腾讯全体总办发出的内部邮件《用户为本,科技向善——写在腾讯文化3.0发布之际》中说:大家好!今天起,公司有了全新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用户为本,科技向善”是我们新的使命愿景,“正直、进取、协作、创造”是我们新的价值观。自2003年我们正式发布腾讯文化1.0版本以来,作为腾讯最重要的产品,腾讯文化已经迭代升级3个大版本……传承“正直”与“进取”,迈向“协作”与“创造”。

公司坚持传承正直的价值观,就是鼓励员工继续“坚守底线、以德为先,坦诚公正不唯上”,这是总办极度重视、员工高度认同的价值观。我们坚持传承进取的价值观,强调“无功便是过,勇于突破有担当”;同时赋予“进取”更高的标准和内涵,倡导员工不断追求卓越,并对管理干部有了更高的指引与要求。

“合作”升级为“协作”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就是要“开放协同,持续进化”。对内要大家放大格局、打开边界,以开源的心态与各组织协同,用符合互联网思维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协作;对外要广泛协同伙伴和生态力量,共创更大价值。我们希望,这种导向可以牵引个人成长,促进组织进化。

“创新”升级为“创造”则指向更高的要求,意味着“超越创新,探索未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突破现有思维,保持对前沿和未来领域的关注和投入,以更有分量、更具结果的导向去创造更大价值。我们不会忽视技术和产品的微创新,但我们有了更高的目标:面向未来、探索未来,通过创造力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摘自机械工业出版社《清晨领导力》)

猜你喜欢
世界观三观人生观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智能化的“世界观”
印刷工业(2020年4期)2020-10-27 02:46:02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06
《世界观—雕塑遗产》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12-16 17:45:53
五毛钱的“三观”
商周刊(2018年25期)2019-01-08 03:31:16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现代装饰(2018年11期)2018-11-22 07:27:38
人生观(一)
新少年(2018年7期)2018-09-28 02: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