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霞 闫远芳 刘康廷
摘 要:当下,微信社交平台已成为公众的热门应用。地震系统也紧随时代潮流,积极应用微信公众号传播防震减灾知识。本文在对微信公众号发布作品的内容、类别、形式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震部门开展微信作品评价的实际情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开展评价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在构建微信作品评价体系时应遵循的原则与标准,从管理层面、作品层面和社会层面共构建了3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全方位、多角度地论述了防震减灾微信作品评价的具体构建内容和要求。最后提出了后期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模式。
关键词:防震减灾;宣传;官方微信;作品评价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01-0030-04
一、引 言
目前,微信已成为人们互通信息、开展社交和学习沟通的强大应用型平台。微信公眾号以其一对多的媒体传播优势,及时、友好、互动地向关注用户推送某类专业信息,获得了与关注用户的沟通交流。地震系统也与时俱进,应用微信公众平台通过经典图文、H5、科普视频、动画和定制图解的形式,发布地震科研进展、防震减灾工作动态和地震小百科等信息[1],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如图1所示)。但如何对所创作的微信宣传作品开展评价还未及时展开。因此,构建良好的微信作品评价体系,不仅能够激励、指导、引导微信的后期创作,而且还是防震减灾工作服务公众的有效选择。
截至目前,地震系统31个省级地震部门中30个地震局都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微信创作如火如荼。但由于尚未对发布的作品进行归类、梳理和分析,存在发布内容单一、主题不新颖、形式单调,对后期创作没有指示引导作用。如果能对作品进行公开、公正、公平、合理地评价,创新作品创作思路,将会锦上添花,使作品更能迎合受众的心理。微信目前在我国被广泛应用,并衍生出“企业版”“电脑版”等版本,所涵盖的功能也越来越全面。但是,从用户角度是如何感知和评价其服务质量的,目前缺乏深入探究[2]。
二、微信作品评价的现状
多年来,地震系统微信作品评价体系尚未引起有关人员的高度重视,也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引导机制。创作人员只顾埋头搞创作,注重产品的产出,而忽视了评价对创作的积极作用。一直以来,对微信的评价都比较片面,仅停留在阅读量和点赞数上,并未关注作品本身的内涵和作品的其他层次。诚然,阅读量和点赞数是一个衡量指标,但其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对作品评价的实际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重发布,忽略评价
在省级地震局中,陕西省地震局于2012年5月最早开通运营微信公众号,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微信公众号于2020年1月开通运营。在这期间,其他省地震局也陆续开通了微信公众号,通过多种形式来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的宣传,构架起了政府单位与公众沟通交流防震减灾工作的桥梁,拉近了官方与公众的心理距离。但目前的宣传工作只注重微信作品的创作,创作之后微信作品的评价并未及时展开。因此,忽视了优秀作品的再分享,也尚未对优秀作品进行分析与梳理,来指导后期的宣传创作。
(二)指标单一,简单评价
有时,一些微信作品的阅读量大幅提升,点赞数攀升,人们就以此来判定作品的优劣。但从全面性和科学性来看,这样的评价并不具有实质性和权威性。从一篇微信作品的正式发布,其经历了拟稿、编辑、审核、校对等多个环节,特别是对于一些优秀的作品来讲,更是凝聚了整个创作团队的思想精华。因此,仅从阅读量和点赞数来评价微信作品是具有局限性的。
(三)缺乏机制,口头评价
领导干部也会对微信作品进行评价,但多以口头表扬或与部门领导交流来表示,尚未形成评议制度。这样会使工作人员无参照物来进行比对,对作品中的关键点和核心并不了解。就目前来说,只有创作团队,并无人员去做微信作品的评价,因为没有评价制度来进行约束。
三、开展微信作品评价的重要意义
评价体系能够对微信作品实行跟踪管理,实现对宣传效果的实测。鼓励工作人员不断修正自己的创作思路,不断完善微信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切实提高宣传实效。特别是新运营模式的确立,使作品的创作有了共同策划、精心组织、指南确立和考核评比,不断修正防震减灾工作的宣传重点与方向,对于挖掘优秀作品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有利于我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充分体现为民服务的理念。同时,研究中构建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完善地震系统宣教部门的职能,有利于提升当前宣传作品的质量和提高工作人员的宣传水平。
(一)跟踪宣传,强化管理
地震系统省级地震部门应用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推送、互动、投票及微信小程序等功能,集体创作了许多优秀科普作品。构建微信评价体系,能够对前期创作的作品进行追踪跟进管理,既是对以前作品的科学分析,又为后期人员创作进行激励、引导与指导。同时,还能够强化微信创作的管理,使微信工作充满生机。
(二)完善职能,树立形象
当前,宣教部门微信公众号主要集中在文章的推送和信息服务上,而忽略了作品的绩效职能。缺乏对作品的科学管理流程,尚未做好后端的处理工作。评价体系的建立,使得宣教部门本身的服务职能得到了延伸,拓宽了服务范围,完善了工作职责,促使地震部门在公众中良好形象的树立,进而促进全社会对防震减灾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三)有所借鉴,精品产出
评价指标对微信作品进行解剖,这样一篇微信作品的优劣自然是泾渭分明,避免了盲目搞创作,做到了作品创作的有的放矢,催生宣传精品的产出。在对微信作品进行评价时,是团队人员对创作的再温习,不仅开拓了工作人员的创作思路,而且也为今后的创作指明了方向。
四、评价体系的建设路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样,在微信作品的评价体系建设中也要遵循一定的“规矩”。为了使评价指标体系充分体现科学性、规范化和系统性[3,4],在构建微信作品评价体系时需遵循以下5项原则:科学客观,公正标准;兼具共性,突出个性;动态潜力,权重变化;层次分明,分类合理;量化操作,清晰明了。在明确了评价体系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需牢牢遵循构建原则,做到指标分类合理,考核科学全面,并能够坚持在实践工作中定期开展微信作品的评价,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如图2所示。
(一)指标释义
从防震减灾微信公众平台宣传工作服务背景出发,赋予了每个指标的具体解释,各指标的解释及含义如表1所示。
1.管理层面
管理层面是整个微信作品创作的前端实施,良好的领导集体不仅能够激发创作热情,而且能够提升作品的质量。首先,领导集体要有长远的工作目标,要对每一季度或更长时间的微信公众号作品创作做出实际规划,要符合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常态化发展;其次,能够实现工作人员的动态调整,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开拓每一期作品的创作思路,能以近期热点随时调整宣传主题,进而使发布的作品更加接地气;最后,还要负有对工作人员作品考核、奖励的责任,这样才能使创作團队充满活力,富有生机,永葆青春。
2.作品层面
作品层面是整个作品的核心与灵魂,是管理层与工作人员辛苦努力的结晶。作品是整个评价体系构建中的中心环节。从作品的主题、定位、内容、形式、转载量和留言回复6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一篇作品,尽而使作品活灵活现,其精华与精髓凸显。当前,地震系统微信创作的主要形式是图文信息,由于其呆板、保守的风格还未能吸引更多的公众,因此,在微信作品创作中可大胆多次使用微视频、动画等公众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彰显。在评价指标设立时,可加强对不同表现形式作品的评价,进而使评价体系的建设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客观要求。
3.社会层面
作为对微信作品的外部评价形式,社会公众的评价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阅读量和公众的点赞,可大大增加一篇微信作品的含金量。这样采用内外兼修、综合评价的方式,将会使评价更加立体、精准(如图3所示)。
(二)切实做好评价指标的构建
通过地震系统几年来的微信运营实践,笔者观察得出,地震部门微信评价体系建设应主要从上层管理、作品本身和社会反响三个方面来进行构建(如图3所示),切实发挥微信深入公众内心,指导公众提高防震减灾意识和技能的作用。
(三)把微信评价作为完善宣教部门职能的抓手
宣教部门应彻底扭转主观思想的狭隘性,要充分认识到微信评价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在进行微信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可以从其他行业中汲取经验,拓宽途径、加强学习,广泛借鉴一些先进行业应用新媒体开展评价的经验,加大对微信小程序的开发力度。可以看到,地震部门的微信公众号上设立了许多一级栏目,如地震信息、工作动态和科普宣传等,笔者建议可适当增加与公众互动栏目的设计,以便完善社会反响这个指标的建设,更加全面地收集到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实际呼声,促进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良好开展。
(四)把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作为关键
有了评价指标体系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到实处,这是考核宣教部门执行力的关键。宣教部门可以每季度或半年在单位内部开展微信作品评价,把这段时间内创作的所有微信作品按评价指标来一一进行衡量,把优秀的作品在团队内部进行再分享,总结先进经验,指出存在问题,为以后的创作指点迷津。并对优秀的创作人员给予鼓励,在他们的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时适当予以考虑。
五、结 语
微信版本不断迭代,微信公众号传播力评价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总之,评价体系建设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随着地震系统宣传实践工作的不断完善,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要广泛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学习有关行业的先进做法,开展实地调研,尽可能使所选取的指标具有现实的操作意义[5,6]。注重评价的应用,借助评价体系可促进公众号的规范运营,进一步激发团队创作活力,促进防震减灾宣传精品的产出,助力地震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萍.新媒体时代的地震新闻报道分析[J].视听,2020,2(108):207-208.
[2]刘嘉唯,高慧颖,崔立新,等.微信社交网络顾客感知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信息与管理研究,2019,4(4-5):58-69.
[3]陈伟斌,张义珂.高校档案微信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兰台世界,2019(12):118-121.
[4]向安玲,沈阳.微信公众号传播力评价指标体系(WCI)优化方法研究[J].全球传媒学刊,2019,6(2):170-182.
[5]张良,张日龙.微信公众号传播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9(22):1-7.
[6]王萍,安纯毅,张孟怡.防震减灾全域科普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和初步应用[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20,22(1):86-91.
[责任编辑:艾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