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17例COVID-19患者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2021-01-26 04:13苏惠婷温晓峥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普通型氯喹危重

苏惠婷,温晓峥

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广安 638000

新型冠状病毒是已知可感染人类的第7种冠状病毒,可导致严重疾病[1]。本院作为四川省广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定点收治医院,于2020年1月16日收治了本市首例COVID-19确诊患者,截至2020年3月13日累计治愈17例。本研究收集了本院17例COVID-19确诊患者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影像学资料,以期对COVID-19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16日至2020年3月13日在本院住院的17例COVID-19确诊患者,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的诊断标准[2],将其分为普通型10例、重型3例、危重型4例。普通型为具有发热、呼吸道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重型定义为成人符合下列任意一条:(1)出现气促,呼吸≥30次/分;(2)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3)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300 mm Hg。危重型定义为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2)出现休克;(3)合并其他器官衰竭需进入重症监护室(ICU)治疗。

1.2方法 收集所有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胸部CT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临床分型、基础疾病、流行病学史等;(2)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及体征;(3)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如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肌酸激酶、肌钙蛋白I、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PCT)、胸部CT等;(4)治疗情况,包括氧疗方式、抗病毒治疗、中药制剂、抗菌药物以及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等。

2 结 果

2.1患者一般情况 确诊的COVID-19患者中男8例,女9例;年龄21~74岁,平均 (45.8±13.8)岁。20~<40岁患者共4例,均为普通型;40~<60岁患者共11例,其中6例为普通型,3例为重型,2例为危重型;≥60岁患者共2例,均为危重型。确诊患者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来看,普通型10例(58.8%),重型3例(17.7%),危重型4例(23.5%)。13例(76.5%)患者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其中7例(41.2%)有武汉居住史或旅游史,6例(35.3%)有确诊患者接触史。9例(52.9%)患者有1种及以上基础疾病。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23.8±8.9)d,病毒核酸平均转阴天数为(20.1±10.1)d。1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出现死亡病例。

2.2临床特征 COVID-19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以发热(82.4%)、咳嗽(76.5%)和呼吸困难(47.1%)为主要表现,其中发热以中低热为主,少数患者伴乏力、肌肉酸痛、头晕、头痛等症状。见表1。

表1 COVID-19患者的临床表现[n(%)]

2.3实验室检查结果 17例COVID-19患者血液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均为正常或降低,多伴淋巴细胞计数降低(64.7%)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降低(64.7%);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多为升高,PCT水平多为正常。16例患者心肌酶谱正常,仅1例危重型患者出现肌钙蛋白I和肌酸激酶水平升高。约1/2的患者发生肝功能损伤,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升高。约1/3的患者出现凝血功能紊乱,D-二聚体水平升高。2例患者G试验结果升高。见表2。

表2 COVID-19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n(%)]

2.4影像学检查结果 17例患者入院后均行胸部CT检查,12例(70.6%)有不同程度的磨玻璃影,5例(29.4%)呈现非典型的炎性病灶。双侧病变占70.6%,单侧病变占29.4%。

2.5治疗情况 患者入院后有10例进行了氧疗,7例未接受氧疗,且有1例危重型患者进行了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主要接受重组干扰素治疗(17例),并联合采用口服克立芝(16例)、磷酸氯喹片(8例)、阿比多尔(4例)抗病毒治疗。16例患者还采用了中药治疗,8例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4例危重型患者使用了糖皮质激素。经隔离、充分休息以及多种支持治疗后,17例患者均好转出院。见表3。

表3 COVID-19患者的治疗方式[n(%)]

3 讨 论

COVID-19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经治疗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本研究发现,13例(76.5%)COVID-19患者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提示明确的流行病学史是COVID-19诊断的重要依据,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应仔细询问病史。17例确诊患者中男8例,女9例,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为21~74岁,其中40~<60岁患者占比最多,共11例(64.7%);此外,20~<40岁患者均为普通型,≥60岁患者均为危重型,而中间年龄段40~<60岁患者普通型约占一半,其余为重型或危重型。这提示年龄越大,患者临床症状越重,预后越差。中老年人多合并基础疾病,机体免疫力较差,应做好防控措施预防感染;对于疑似患者力争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COVID-19对所有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本研究中尚无儿童以及青少年患者,可能与该年龄段人群活动范围小、接触人群少有关。COVID-19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23.8±8.9)d,病毒核酸平均转阴天数为(20.1±10.1)d,与同期研究[3-4]相比更长,可能与本院重症与危重症患者占比较大以及病例数较少有关。

本研究发现,发烧(82.4%)是COVID-19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与之前的研究一致[1]。但仍有3例患者(17.6%)未出现发热,筛查时应特别关注无发热症状但有流行病学史及其他疑似表现的患者,以免漏诊。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白细胞计数均为正常或降低,64.7%(11/17)的患者出现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与文献[1]报道结果相符。COVID-19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有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颗粒可入侵淋巴细胞,破坏细胞质成分引起细胞坏死[5],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颗粒则可以引起淋巴细胞凋亡[6]。因此,COVID-19患者淋巴细胞减少可能与淋巴细胞坏死或凋亡有关。本研究虽然仅发现2例患者G试验结果升高,但病毒感染后会显著增加继发真菌感染的可能性并引起病死率增加[7-8],因此临床需对COVID-19合并真菌感染进行严密监测。

截至目前,由于没有专门针对COVID-19的抗病毒药物,支持治疗和非特异性治疗以改善患者症状是当前唯一的选择。本院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抗病毒治疗,使用的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克力芝、磷酸氯喹片和阿比多尔。克力芝作为一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蛋白酶抑制剂可阻断Gag-Pol聚蛋白的分裂,导致病毒颗粒失去感染能力,临床中常与其他抗反转录病毒药物联合用药[9]。但使用该药后,多数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缺乏等消化道症状,患者依从性较差。氯喹作为抗疟疾药物,早期被报道能有效作用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10]及MERS-CoV[11],且COVID-19患者使用氯喹后发热和肺部炎症明显改善,恢复时间缩短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1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建议将氯喹纳入COVID-19治疗指南。此外,张伯礼院士认为中医药在COVID-19治疗中能有效降低轻症向重症的转化率,特别是在早期介入,其能显著降低轻症患者发展为重症患者的概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初步证实多种中药方剂对COVID-19有明显疗效[13]。因此,本院16例COVID-19患者接受了中药治疗,中药抗病毒的效果显著。由于临床关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存在较大争议,本院仅有4例危重型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且症状缓解后及时停药,以防造成患者免疫力低下、继发感染。

本研究通过对四川省广安市确诊的17例COVID-19患者进行分析,发现本地区患者多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为主,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常表现为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单侧或双侧肺磨玻璃影。抗病毒治疗、支持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最终包括4例危重型在内的患者全部出院,无死亡病例。本研究为COVID-19患者的诊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普通型氯喹危重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HRCT影像分析
基于FAERS数据库的氯喹与羟氯喹心脏不良事件分析
调峰保供型和普通型LNG接收站罐容计算
氯喹和羟氯喹药理特性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应用
氯喹和羟氯喹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其心脏毒副作用
7-氯喹哪啶加合物的制备和溶解性研究*
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影像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