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艳,韩奇财,张卫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河南 郑州 450052)
骨骼是恶性肿瘤患者,特别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临床上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发生率为32.5%,且近年来有升高趋势[1]。随着恶性肿瘤治疗新技术、新药物、新方法的应用,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随之而来的是恶性肿瘤自身的并发症和相关治疗的并发症也逐渐增多[1-2]。而骨转移就是这样一种随着恶性肿瘤进展而发生率逐渐增加的并发症,恶性肿瘤骨转移最常见的部位是脊椎和骨盆,其次是四肢等[3]。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治疗在临床上以尽可能保留患者骨转移部位的身体机能和减轻骨转移所致的疼痛为主要目的[4]。在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由于疾病自身及其并发症均会造成痛苦,所以大多数患者均显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明显和治疗依从性差的特性[5-6]。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护理人员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进行干预,并对干预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入组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确诊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118例,均已失去手术治疗机会。其中男71例,女47例;年龄29~77岁,中位年龄56岁;原发肿瘤:肺癌67例,食管癌23例,乳腺癌15例,肝癌10例,甲状腺癌3例;转移部位:单发于脊椎55例,单发于骨盆31例,单发于四肢10例,多发转移22例。11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59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肿瘤、转移部位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入组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该研究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1.2 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放疗、化疗或对症止痛治疗等,2组治疗方案相近,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处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内容。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案[7-9]:1)根据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2)针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3)注意谈话方法和沟通技巧,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必要时可以邀请既往恢复良好的同类疾病的患者现场宣教,使患者产生共鸣,提高自信心;5)及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病情,尊重患者的意见和建议,保护患者的隐私,做到有效沟通,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达到积极配合治疗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心理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10-11]分别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评定。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价患者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等,以非常满意+满意计算患者护理满意度。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分别为(42.75±6.87)、(45.30±8.64)分,低于对照组的(50.37±6.37)、(55.37±6.5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96,P<0.001;t=7.118,P<0.001)。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分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22%,高于对照组的7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9,P=0.003)。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常见,特别是随着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其发生风险更高[12]。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治疗目的主要是尽可能保留患者身体机能和减轻疼痛,提高患者在有限生存期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的好坏不但与治疗方案有关,还与患者的护理质量、治疗依从性等有关,因此临床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治疗依从性对疾病治疗效果的提高非常重要[13]。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护理人员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进行干预。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前SAS、SDS评分与对照组相近,提示2组患者入组时的心理状态相近,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更为满意。这与有关文献[14-15]的研究结果相似。综上所述,对于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利于临床诊治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