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渊 ,蒋宏伟,李春庆 ,谢燕
1.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江苏 无锡 214041;2.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科,江苏 苏州 215006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长,DN呈现出全球快速增加的趋势[1]。白蛋白尿是DN的主要临床特点。
DN 的发病机制复杂,炎症、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均可能与其有关[2]。探索影响DN 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对于预防和干预DN 的进展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有研究指出,维生素D的血清浓度降低与糖尿病相关,并且可能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3-5]。国内外学者针对维生素D与DN之间的关系开展了一些研究,但由于受研究对象的种族差异、样本量不同等多种因素的限制,研究结果并不一致[6-7]。本研究旨在以中国人群的2型糖尿病肾病(T2DN)为研究对象,通过检索文献,对现有所能涉及到的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 分析,以探讨血清25 羟维生素D [25(OH)D]水平与DN风险的相关性,为中国人群DN 的病情评估和防治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1.1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分析血25(OH)D 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2)全部病例均符合1999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及Mogensen糖尿病肾病标准或2009ADA糖尿病诊治指南标准,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30~300 mg/24 h或20~200 μg/min,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30~300 mg/g;大量白蛋白尿:UAER >300 mg/24 h或>200 μg/min,或UACR>300 mg/g;(3)所有病例均为中国国籍,不受年龄和民族限制,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抽血前均未经活性维生素D 治疗;(4)中文或英文文献,对于重复发表的文献,选择样本例数多的一篇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1)未提供病例及正常对照来源;(2)病例诊断标准不明确;(3)年龄<18周岁的患者;(4)活动性感染、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肿瘤、肝病、妊娠、胃肠疾病、含维生素D的复合维生素药物,GFR<10 mL/min 或需要透析治疗患者;(5)动物实验;(6)仅有摘要而未找到全文的文献、个案报道、综述。
1.2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搜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人群25(OH)D与DN相关性的所有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9 年10 月30 日。并辅以人工查询专业期刊、学术会议论文集等。纳入文献均根据引文追溯相关文献,提高文献检索范围。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中文检索词包括:25 羟维生素D,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脏病;英文检索词包括:25-hydroxyvitamin D,diabetic nephropathies,diabetic kidney disease。
1.3 文献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 由两位研究人员独立提取,通过阅读文献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再对初筛的文献通过阅读全文进行二次筛选,最终根据入选标准决定文献是否被纳入文献;并交叉核对,如遇分歧,则咨询第三方协助判断。资料提取内容主要包括:(1)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包括文献题目、第一作者、发表年限等;(2)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包括各组的样本数、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血清25(OH)D值等;(3)质量评价,本研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8],从研究人群选择、组间可比性、暴露因素的测量等3个方面8个条目,对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进行比较,最高分为9分,<5分为低质量文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12.0 软件进行Meta分析。连续变量采用均数差(SMD)为效应指标,各效应量均给出其点估计值和95%置信区间(CI),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1),同时结合I2定量判断异质性的大小,若P≥0.1,I2≤50%时,认为各研究结果间异质性无统计学差异,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若P<0.1,I2>50%时,认为各研究结果间异质性存在统计学差异,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来进行Meta分析。用敏感性分析来对研究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求证,潜在的发表偏倚采用Begg检验和Egger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文献检索结果 共检出相关文献402 篇,经剔重、初筛后获得47 篇文献,通过阅读全文后最终纳入13篇文献[9-21],均为中文文献,包括2 335例样本,其中,糖尿病大量白蛋白尿(MA)组368 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MI)组759例,单纯糖尿病(NO)组721例,健康对照(CN)组487例,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
图1 Meta分析流程图
2.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和质量评价 纳入文献类型均为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均为中国国籍,各文献经NOS 质量评价后,得分为5~8 分,纳入文献质量在中等以上(见表1)。
表1 纳入研究基本信息和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血清25(OH)D表达
2.3.1.1 MI 组与 CN 组血清 25(OH)D 比较 有 9个研究[11-16,18,20-21]进行了 MI 和 CN 的比较,其中 MI 组470 例,CN 组 436 例,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 Q=76.13,I2=89.5%,P<0.01,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与CN者比较,MI 患者的血清25(OH)D 水平显著降低(SMD=-2.02,95%CI:-2.55~-1.48,Z=7.42,P<0.01),见图2。
图2 MI和CN组血清25(OH)D的Meta分析森林图
2.3.1.2 MI组与NO组血清25(OH)D比较 有12个研究[9-16,18-21]进行了MI和NO的比较,其中MI组596例,NO 组 721 例,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 Q=15.21,I2=27.7%,P<0.173,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与NO者比较,MI 患者的血清25(OH)D 水平显著降低(SMD=-0.66,95%CI:-0.77~-0.55,Z=11.41,P<0.01),见图3。
图3 MI和NO组血清25(OH)D的Meta分析森林图
2.3.2 糖尿病大量白蛋白尿患者的血清25(OH)D表达
2.3.2.1 MA组与CN组血清25(OH)D比较 有7个研究[11-12,14,16,18,20-21]进行了MA和CN的比较,其中MA组261例,CN组356例,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Q=94.76,I2=93.7%,P<0.01,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与CN者比较,MA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降低(SMD=-3.35,95%CI:-4.39~-2.31,Z=6.31,P<0.01),见图4。
2.3.2.2 MA 组与 NO 组血清 25(OH)D 比较 有10个研究[9-12,14,16,18-21]进行了MA和NO的比较,其中MA组339例,NO组596例,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Q=87.37,I2=89.7%,P<0.05,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与NO者比较,MA 患者的血清25(OH)D 水平显著降低(SMD=-2.08,95%CI:-2.63~-1.53,Z=7.40,P<0.01),见图5。
图4 MA和CN组血清25(OH)D的Meta分析森林图
图5 MA和NO组血清25(OH)D的Meta分析森林图
2.3.3 血清25(OH)D水平与糖尿病肾病临床进展的关系 有11个研究[9-12,14,16-21]观察了MA和MI的25(OH)D水平差异,其中 MA 组 368 例,MI 组 649 例,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Q=53.75,I2=81.4%,P<0.01,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与 MI 患者比较,MA 患者的血清 25(OH)D 水平显著降低(SMD=-1.24,95%CI:-1.60~-0.89,Z=6.87,P<0.01),见图6。
2.3.4 敏感性分析 对各组采用逐一排除单个研究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前后,其合并的SMD值及95%CI的结果在各组的所有研究人群中并未受到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上述Meta分析稳定性好,结果较为可靠(图7~图11)。
图6 MA和MI组血清25(OH)D的Meta分析森林图
图7 MI和CN组敏感性分析
图8 MI和NO组敏感性分析
图9 MA和CN组敏感性分析
图10 MA和NO组敏感性分析
图11 MA和MI组敏感性分析
2.3.5 发表偏倚 各组合并效应量的发表偏倚分析均无观察到有统计学差异。MI 组vs CN 组:Begg"s test,P=0.118,Egger"s test,P=0.091,见图12;MI组vs NO组:Begg"s test,P=0.451,Egger"s test,P=0.312,见图 13;MA 组 vs CN 组:Begg"s test,P=0.132,Egger"s test,P=0.108,见图14;MA 组vs NO 组:Begg"s test,P=0.11,Egger"s test,P=0.36; 见图 15;MA 组 vs MI 组:Begg"s test,P=0.143,Egger"s test,P=0.304,见图16。
图12 MI和CN组发表偏倚分析
图13 MI和NO组发表偏倚分析
图14 MA和CN组发表偏倚分析
图15 MA和NO组发表偏倚分析
图16 MA和MI组发表偏倚分析
维生素D (VD)是人体内一种类固醇性维生素,主要参与机体的钙磷代谢。虽然VD 的活性形式为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但其在体内代谢速度较快,导致检测结果不稳定,而VD的中间代谢产物25-羟维生素D3[25(OH)D],则具有体内半衰期长、血浓度稳定的特点,是目前临床上评估体内维生素D储存状态的较为可靠的指标[22-23]。
美国第三次全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研究队列(NHANES III)结果显示,人群尿微量白蛋白的增加与血25(OH)D的降低相关[24],此后,有多项研究还发现血清VD水平降低或缺乏与胰岛素抵抗[25]、糖尿病及DN有一定关系[3-4,26-27],但这种相关性,在非西班牙裔黑人中,却未被证实[6,22]。25(OH)D 在中国人群DN 中的代谢水平以及其与DN患病和进展风险的相关性究竟如何?目前尚缺乏Meta分析的结论。
本Meta 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人群的DN 中,血清25(OH)D 的含量显著低于健康体检人群和单纯糖尿病患者,低25(OH)D 血症与中国人群DN 的患病相关,且随着白蛋白尿程度的加重,血清25(OH)D 水平逐渐降低,表明25(OH)D 与DN 的进展风险负相关。本结果提示,血清25(OH)D 可以作为DN 的早期筛查指标及DN进展的逆预测因子。
DN的血清25(OH)D降低,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近端肾小管25(OH)D 再摄取下降: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的25(OH)D是通过近端肾小管的再摄取来减少其丢失的[28-30],白蛋白尿可以干扰这一生理过程,增加VD的排出[31],从而导致血VD的不足。VD结合蛋白的减少:VD的转运需要VD结合蛋白的参与,两者的结合才能完成VD的转运,而后者受血浆蛋白水平的影响较大,DN患者因长期蛋白尿特点,容易引起低蛋白血症,从而减少VD结合蛋白水平,影响VD的储备[32]。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纳入的研究均为中文文献,无英文文献,且个别文献的样本量偏少,这些局限性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偏倚;(2)尽管对纳入标准进行了统一,但仍然看到某些分组资料存在一定的异质性,通过阅读文献,考虑异质性可能来自于糖尿病病程长短、样本量和研究质量等因素。
综上,本研究显示血清25(OH)D 在中国人群的T2DN 中普遍降低,并且和尿白蛋白严重程度负性相关,低25(OH)D 血症是中国人群DN 进展风险的有利预测因子。检测血清25(OH)D有助于DN的早期筛选和进展评估。受纳入研究数量及文献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多的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加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