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

2021-01-26 10:33卢伟波周柳如陈卫民徐汝洪黎玉燕张平
海南医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计数入院阳性

卢伟波,周柳如,陈卫民,徐汝洪,黎玉燕,张平

东莞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广东 东莞 523000

2019 年12 月底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及其周边地区陆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并出现不同程度的流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该病纳入国家“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1-4]。同年3 月中旬,世界卫生组织称“新冠肺炎疫情从特征上可称为大流行”,是当前最严峻的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5]。而东莞市位于中国东南部,距离武汉1 000 千米,总人口是武汉市的4/5。本研究拟分析东莞市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和结局,探索在医疗资源相对充足的地区该病的分布与转归,以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 年1 月21 日至2020 年3 月7 日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00 例COVID-19 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拟定的COVID-19 诊断标准[3]。患者入院后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流行病学史)及体格检查并记录在案。

1.2 疾病严重程度的临床分型 所有确诊患者入院时均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进行临床分型[3],具体方法:(1)轻型,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2)普通型,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3)重型,符合下列任何一条:出现气促,RR≥30 次/min;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 mmHg (1 mmHg=0.133 kPa)。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 h 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按重型管理。(4)危重型,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出现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1.3 实验室检查 所有患者于入院时均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咽拭子检测。

1.4 影像学检查 患者入院前后常规行胸部CT检查了解肺部病灶情况。

1.5 治疗方法 入院后根据个体差异予以吸氧、无创呼吸辅助通气、高流量氧疗并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阿比多尔、a-干扰素、磷酸氯喹”抗病毒、必要时使用抗生素、中医调理、免疫增强剂(如丙种球蛋白、胸腺肽)及短疗程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甚至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治疗。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100例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2~79岁,平均(37.13±18.01)岁;有基础疾病21例,其中慢性呼吸道疾病2例,高血压病11例,心脏病5 例,糖尿病 4 例,慢性肾脏病 1 例,肿瘤性疾病 2 例。88 例曾接触湖北省疫区人员,61 例有湖北省暴露史,15 例来自湖北居民或访客。71 例有聚集性发病(2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 例及以上确诊病例)特征。该病的潜伏期平均为(11.14±6.05)d,其中最短1 d,最长24 d。100例患者就诊时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62 例、咳嗽54 例、乏力39例、气促8例、头痛30例、肌肉酸痛21例、消化道症状4例、无症状13例。

2.2 实验室检查结果 100 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正常80例,白细胞计数偏低18例;淋巴细胞计数偏低42 例,淋巴细胞计数正常57 例;血小板正常92 例,出现丙氨酸转氨酶受损3 例,乳酸脱氢酶升高10 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咽拭子核酸检测确诊,85例第一次检测时即出现阳性结果,15例不同时间多次检测才出现阳性结果,5例第四次检测且距离第一次检测5 d才出现阳性结果。

2.3 影像学检查结果 100 例患者中有99 例通过CT 检查了解肺部病变(1 例2 岁幼儿无明显症状未行胸部CT检查)。结果提示,单肺叶病变22例,单肺多叶病变3 例,有62 例出现双肺多肺叶病变,12 例患者肺部未见明显病变。病变多为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为主,间有磨玻璃影、浸润影改变,与国内学者[6-7]报道基本一致。典型胸部CT改变为图1、图2。

图1 显示双肺外周散在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

图2 显示双肺弥漫磨玻璃改变,伴有浸润影

2.4 预后及转归 100例患者入院时轻型28例,普通型70 例,重型2 例,其中有12 例转变为危重型。最终99 例治愈出院,1 例死亡。死亡患者是1 例75 岁老年男性,因出现症状后自行服药导致拖延就医,就诊时病情较重且演变进展极快,对治疗反应极差,因发生难治性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予以全力抢救后仍无法逆转病情。

3 讨论

笔者通过对有明确接触史的88例患者进行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认为他们的平均潜伏期为(11.14±6.05)d,其中最短1 d,最长24 d。与国内钟南山研究团队报道数据基本相似[8]。了解潜伏期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确定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留检的期限等。但确切的潜伏期计算尚需要更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

本研究报道的100例COVID-19患者就诊时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乏力;80例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18 例患者白细胞计数偏低,42 例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偏低,57 例患者淋巴细胞计数正常;99 例患者入院前后通过胸部CT 检查了解肺部病变(1 例2 岁幼儿无明显症状未行胸部CT检查),结果仅有12例患者肺部未见明显病变。另外仍有13 例密切接触者无症状检查发现核酸阳性就诊。因此在该病的流行期间及流行地区,对于不明原因发热、咳嗽、乏力患者以及有流行病学密切接触者,均应进行血常规、胸部CT及咽拭子核酸检测检查。但本组病例也有很多患者无明显症状,因而对于可疑流行病学史接触者,仍应高度重视,以免此类患者漏诊。

本研究报道的100例COVID-19患者有88例接触了湖北省疫区人员,61 例有湖北省暴露史,15 例为来湖北的居民或访客,其中71例有聚集性发病。提示该病传染性极强,与CHAN 等[9]发表在《柳叶刀》杂志的研究一致,且有明显的聚集性发病特征。因此,对这一正在流行的疾病积极防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所以,在该病流行期间,尽早识别并隔离感染者,避免人群聚集性活动,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佩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等预防措施尤为重要。

所有患者均通过鼻、口咽拭子确诊:有85例第一次检测时即出现阳性结果,但有15例是不同时间多次检测才出现阳性结果的,其中5例是第四次检测才出现阳性结果。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于高度怀疑病例,需多次进行咽拭子检查排查诊断。我们还发现有6例(6%)患者咽肛拭子阳性,而4%的患者有纳差、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可能为冠状病毒感染消化道后引发;也说明除了常见的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不排除粪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的可能。

COVID-19不同于普通细菌性肺炎。本病轻重不一,有轻症患者似可呈自限性,但也有重症患者甚至有死亡病例。100 例患者入院时轻型患者28 例,普通型患者70例,重型患者2例。大部分患者经规范治疗后可直接好转并康复出院,但仍有12例转变为危重症型需转ICU 监护治疗,并最终出现1 例死亡。分析这12例危重型和死亡患者,发现其高危风险主要包括年龄>60岁、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疾病和肿瘤等基础疾病。患者住院时间偏长,达到(19.63±7.03)d,最短7 d,最长41 d:这可能跟病毒在体内存留时间偏长相关,其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的第二次检测阴性时间距离入院时间为(13.32±5.33)d,最短4 d,最长28 d。有12 例达到出院标准后在随诊中发现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这也提示患者康复出院后需继续隔离并密切随诊14 d为宜。

本病流行早期在没有充分认识其临床特点的前提下,常被当成非传染性疾病收入普通病房。医护人员没有采取相应的自我保护措施,是医护人员感染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我院在收治患者过程中,主要采取保持病室空气流通、定时1%过氧乙酸空气喷雾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病区后做好3 级防护错施自始至终工作人员无一例被感染,亦未发生院内交叉感染。说明只要做好严格防护,COVID-19是可以预防的,院内感染是可以避免的。

目前有关COVID-19的特效治疗及预防疫苗仍未问世,其远期预后尚未十分清楚,相关研究仍在继续进行。

(情况说明:疫情期间,该文所有作者曾于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工作。)

猜你喜欢
计数入院阳性
食品核酸阳性情况为何突然变多
入院24h内APACHE Ⅱ评分及血乳酸值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二期翻修术治疗微生物培养阳性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疗效分析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基于DRGs的云南某医院COPD患者重复入院影响因素分析
古代的计数方法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