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
采访定在了一个周末的下午,两点钟我准时打电话过去。“喂,您好!”一个浑厚有力的男声响起。我说明了来意,张秋歌老师的声音明显轻松了许多。我们闲聊了一下,问了问最近工作的情况,然后直奔主题。
其实,在张秋歌的演艺生涯里主旋律的作品占了绝大多数,演绎过的角色也多以大人物为主,比如彭德怀、许世友、袁世凯、吉鸿昌等等,人称“将军户”。但对于“时代楷模”这样的角色,张秋歌坦言在以前自己是想也不敢想的。但这一次他决定放下所有杂念,以最纯粹、最干净的状态去诠释一位心系祖国、心怀大爱的“时代楷模”——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中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
“当你走进人物生命的时候,你要亲自去触摸他的温度。而在进一步走近他时,我才知道这个角色对我的影响有多大。过去我创作角色,流的是角色的眼泪,这一次我演‘黄大年,我流的是秋歌的眼泪。”
提起黄大年,张秋歌的语气中总是带着一种尊敬、一种敬畏。回忆当初接演这部电影的过程。张秋歌说道:“记得长春电影集团和内蒙古电影集团决定筹拍这部电影,他们找到我,想让我演‘黄大年。一开始我是犹豫的,我不知道以我的文化水准要怎么去演绎一个顶级科学家。不过在了解他的一些事迹之后,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当国家需要时我们就玩命干,走哪儿算哪儿,倒下了就地掩埋。而当我看到剧本时,其中的几个字瞬间触动了我,‘来不及了。所以我决定接下这个角色,但我说我有个要求,能不能给我一些时间去体验生活。”
张秋歌从来不会盲目的去接拍一部戏,演绎一个角色。每次出演,他必定会去到角色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体验、感受,和熟悉他们的人聊天、探讨。就如电影《黄大年》一样,为了角色他走进了吉林大学,找到了黄大年生前的助手、多年好友和他的合作伙伴。“在与他们交谈的过程中,我了解到黄大年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老师、前辈和朋友。他特别有情怀、有情感,让人尊敬和爱戴。”
虽然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张秋歌还是觉得自己很难走进人物,找不到感觉。后来黄大年的助手于平教授说了一句话,而正是这句话触动了张秋歌心底最深处的那片平静,让他触碰到了人物的灵魂。“黄大年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们不是为了钱而做事的。”张秋歌觉得既然如此,那自己也不为钱做一次事,看看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决定零片酬出演之后,张秋歌突然觉得前所未有的轻松。“我突然感觉到,当不被物质条件所束缚之后,整个人都是那样的干净和纯粹。我在创作的过程中没有一丝杂念,因为没有任何时间可以约束我,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难住我,我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演好黄大年。”
为了各方面的呈现都达到精益求精,原定二十多天的拍摄进度延长至两个半月。在完成当天的拍摄任务之后,张秋歌都要再和导演讨论第二天拍什么、需要怎么调整、怎么改。每天凌晨三四点钟的时候依然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几乎每天睡两个多小时,拍完这部戏之后我病了将近一个月。后来我想这就是区别,黄大年七年时间天天如此,为国家效力,日夜操劳。而我两个月时间就不行了,我感到有些惭愧,但更多的是思考。”
张秋歌说其实在拍完《黄大年》之后,对他整个人的触动都特别大。“第一,因为职业差距大让我在表演时更具挑战性;第二,黄大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也是这个时代呼唤、需要的人。通过塑造黄大年也改变了我今后的创作方向,比如像他一样学会选择,他选择了祖国,为祖国而回来。而我在今后的创作上也要做出选择,选择最主要的、重要的、有意义的,具有代表性的、令人深思的作品。”
除了影视作品之外,在话剧表演上张秋歌也做到了极致。他说自己喜爱舞台,也离不开舞台。“因为在学校的时候我就触碰到了它的温度,触摸到了创作的快乐感和幸福感。所以在演了无数话剧之后,我觉得我的根已经深深扎在了舞台上了。”
张秋歌一直觉得话剧是一个严谨的艺术,对于现在的“快餐文化”他极其不习惯,对于现在的表演形式也并不苟同。“为了诠释好角色我会写人物小传、为角色写内心潜台词。因为出自我的每一個角色都要站得住、立得稳,要活得有价值。”
在国家话剧院至今流传着一句话:“和张秋歌合作要先吃好睡好。”这看似是一句玩笑话,但其中表达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只要有话剧排练我基本不离开排练场,我有一辆房车,排练时我都把它停在附近,方便我随时随地、最快最早地到达场地。”生活中的张秋歌亲切随和,但是只要遇到戏,他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非常“霸道”。演员范明曾经在和张秋歌合作之后说道:“哥创作的时候是魔鬼,生活中是天使。”可见张秋歌对表演的一丝不苟。
也正是因为对戏剧的热爱、严谨和坚守让他获得了很多奖项,比如第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一度梅)、中国话剧研究会金狮奖、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对于自己获得的这些荣誉张秋歌并不想过多的提及。他只是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同时也对得起父母、老师和喜欢他的话剧迷们。他会为了寻找一个农民法官的人物感觉,光脚踩在水泥地上;也会为了排练而住在房车里,就是因为它可以停在距离舞台最近的地方。
不过张秋歌也坦言演出时有多热烈,散场之后就有多不舍。“我记得有一次话剧表演结束之后,大家都相互告别。我并没有离开,而是回到了舞台中央,站在上面,刚刚还是鲜花、掌声、喧哗声,此刻只有舞台两旁昏黄的小灯亮着,我突然感到人生就是一场戏。我想总有一天我会告别这个舞台,但那也是我离开人世的时候。”听着张秋歌的话语让我也有了瞬间的伤感,可想而知他是有多么热爱这个舞台。直到今天他仍然会每年出演话剧,“除了2020年因为疫情没办法演出,但是2021年国家话剧院的《风雪夜归人》要恢复演出。”张秋歌开心地说道。
从艺至今,张秋歌坦言从来也没有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明星,而是一个文艺工作者,是为人民服务的。“因為我的起点是从乌兰牧骑开始的。而乌兰牧骑就意为红色文化工作者,是专门服务于人民的,它扎根于人民当中。时至今日‘乌兰牧骑的精神再次被提起,我觉得很骄傲,因为曾经我也是其中的一员,而它的精神对我的影响也很深远。”
在聊天的过程中,张秋歌始终强调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塑造好角色,首先要进行大量的文化准备,将自己的灵魂与人物融合在一起,用心感受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生命轨迹。他说只有这样,才具备演好一个角色的“资格”。他认为:“角色是容器,演员是水,不管容器是什么样子的,水总是能很好的与它贴合。所以作为演员只有走进角色的生命里,才能把自己雕刻成人物的模样。”除此之外,还应该有“态度”,因此他把每次表演,都当做锤炼艺术修养的过程,认真向角色学习,向周围的人请教。
张秋歌坦言通过演绎黄大年,他更加深化了自己要献身工作,献身国家的坚定信心。他说:“一个人的成功不叫成功,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融合在一起才叫成功。”
编辑后记:采访时,张秋歌老师说很感谢我能够采访他,因为他既不是流量也不是明星,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演员。他觉得我能够采访他,能够写他,是因为我们有共同之处,都是有情怀的人。我想说正是因为我身处的这个职业,让我有责任,也有义务把他这样一位为舞台、为表演甘愿奉献一切的艺术家介绍给大家。让大家知道、了解且喜爱他,喜爱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