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游憩者恢复性知觉对休闲满意度的影响*

2021-01-25 06:16周卫洪昕晨修新田兰思仁闫晨
林业经济问题 2021年1期
关键词:恢复性森林公园量表

周卫,洪昕晨,修新田,兰思仁,闫晨

(1.福建农林大学 a.园林学院,b.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州 350002;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森林公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州 350002)

城市化的急速发展导致城市居民在繁忙的工作与快速的生活步调下感到焦虑、紧张,直接影响了居民的身心健康[1-2]。早在1984年Ulrich就发现自然环境对个体健康恢复具有促进作用[3]。据相关研究表明,自然绿地可以帮助城市居民抵御压力性事件对健康的负面影响[4]。恢复性环境是指有利于人们从心理疲劳和压力相伴随的消极情绪中更好地恢复过来的环境[5]。迄今为止,出现了大量恢复性环境的相关理论解释,其中Kaplan等提出的注意力恢复理论得到了较广泛的认可[5]。注意力恢复理论主要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关注自然对认知功能(尤其是注意力)的恢复作用[6]。该理论提出具有恢复性的环境应同时具有远离感、延展性、魅力性和兼容性,而恢复性知觉就是指人们对环境中这4种特质的感知[7]。在恢复性环境理论提出后,国内外学者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第一,比较不同类型环境的恢复性。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城市与自然之间的比较[8],包括海景和山景的比较[9]、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比较[10]。第二,研究恢复性环境对生理[11]、情绪[12]和注意力[13]的恢复作用。第三,探究影响恢复性知觉的因素。其中游客特征[6,14]、社会交往[15]等都会使个体对环境的恢复性感知产生差异。伴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居民对自身健康及休闲活动越来越重视,休闲和放松成为人们出游最基本的动机。休闲满意度量化了人们在休闲游憩感中知到的愉悦或满足的水平,其是休闲社会心理研究的核心概念和变量[16]。随着城市休闲化的发展,休闲满意度日益成为衡量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内容[17]。从总体来看,恢复性知觉和休闲满意度都是人们在自然环境中活动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前者用来衡量环境对个体心理的恢复效益,后者代表个体经由休闲游憩所获得的满足程度,两者都是人与环境互动的产物,具有高度的内在联系。现有的研究主要探讨了恢复性知觉对总体满意度[18]和游客愉悦感[19]的影响,而较少有研究探讨游憩者休闲满意度的形成因素,仅有Kang等对汉江滨水公园游客休闲满意度进行了实证研究[20]。根据已有研究,自然景观使人产生的恢复性知觉高于非自然景观[21]。森林作为以自然为主导的空间类型与公共健康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相较于其他环境,森林环境对人的生理、心理恢复具有很好效果[22]。森林公园作为森林旅游事业发展最重要的阵地[23-24],具有丰富的森林景观类型,已成为城市居民主要的休闲目的地之一。森林公园的研究往往集中于建设规划与价值评价[25-28],虽然在游憩者恢复性知觉方面的实证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29-30],但是还需进一步完善补充相关研究。因此,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实证检验游憩者恢复性知觉对休闲满意度的影响,并引入性别和访问频率作为调节变量,进一步探究游客特征的调节作用,旨在推进森林公园游憩者休闲满意度的实证研究,为森林公园的设计和营造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支持。

1 数据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景区丰富多样,主要有千年古榕、竹类观赏园和鸟语林等,是全国十大森林公园之一。园区由于地理环境因素以及森林的防护效果,形成了独特的森林小气候,冬暖夏凉,夏季相比福州市区气温低3~5℃,已成为福州市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此外,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福州市北郊,离福州市区仅7 km。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大量的游客为研究提供了可行性和便捷性。因此,选择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地点。

1.2 调查方法

为了收集森林公园游憩者的恢复性知觉和休闲满意度,采用自填式问卷作为研究工具,问卷内容由3部分组成。第1部分用于调查受访者的人口统计特征及出游特征;第2部分为修订后的恢复性知觉量表(PRS)[31],包括远离感、延展性、魅力性和兼容性4个维度,共18个题项;第3部分用于测量游憩者的休闲满意度,包括3个题项。问卷的第1部分采用选择题的方式测量,第2和第3部分采用7分制的态度量表来表示游客的同意程度,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共分7等级,分别赋值1~7。

调查于2019年10月18—21日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各个园区中进行。在发放问卷时,首先向受访者解释调查的目的并征得受访者同意。在填问卷时,受访者填写完第1部分后,调研组要求其欣赏周边环境1分钟后再继续填写恢复性知觉与休闲满意度量表。同时,调研组成员针对调查内容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以保证受访者能够正确理解问卷内容。依据便利抽样方法,一共发放问卷30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72份,有效率为90.67%。其中,28份问卷存在漏答过多、答案明显与事实不符等问题,因此被判定为无效问卷。

1.3 变量选择

以游憩者的“恢复性知觉”为自变量,“休闲满意度”为因变量,探究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此外,为进一步验证个体特征差异的影响[32-33],引入性别和访问频率作为调节变量(表1)。

1.4 模型选择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究恢复性知觉与休闲满意度之间的关系[34]。

Yi=α0+α1Ai+α2Bi+α3Ci+α4Di+εi

式中Yi为因变量;Ai、Bi、Ci和Di为自变量;α0为常数项;α1、α2等为回归系数;i指第i次观测。

采用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游客特征的调节作用是否显著[35]。逐步回归分为3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具有自变量(X→Y);第2阶段具有调节变量(M→Y);第3阶段具有交互项(XM→Y)。

Y=β1X+β2M+β3XM+μ

式中X为自变量;M为调节变量;XM为自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交互项;β1、β2和β3为回归系数;μ为随机误差项。

1.5 分析方法

1.5.1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能够用来检验量表的建构效度,以衡量态度量表能测量理论概念或特质的程度,主要有探索性因素分析(EFA)和验证性因素分析(CFA)[34]。探索性因素分析是通过计算共变量矩阵、估计因素负荷量等方法找出量表潜在的结构,减少题项的数目。在进行因素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因素分析的适当性考察,当KMO值越大时,表示变量间的共同因素越多,越适合进行[34]。

表 1 变量定义

1.5.2 回归分析法

在线性回归分析中如果自变量有两个以上,则称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目的是找出一个自变量的线性组合,以能简洁说明一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34]。逐步回归分析作为一种极具价值的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目的是通过逐个引入显著性变量并剔除不显著性变量,获得最优的回归模型[36]。

1.6 数据处理

通过SPSS 23.0软件对收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对PRS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以验证其效度,并采用Cronbach’s α系数法验证该量表的可靠性;其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探究恢复性知觉对休闲满意度的影响;最后,采用逐步回归探究游客特征是否具有调节作用。通过对自变量(A、B、C、D)以及调节变量(F、G)做中心化处理,解决变量间多重共线性问题,保证模型回归估计结果的有效性。调节作用的判断是基于F检验对包括交互项在内的逐步回归方程中解释能力(△R2)的增加是否显著[32]。

2 结果与分析

在获得的有效样本中,男性受访者占52.9%;年龄主要以青年为主,21~35岁的占53.3%;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是大专或本科学历,比例达68.8%;在职业方面,有28.3%的受访者为企业职工,其次为学生;游客的收入分布较为平均,近40%的受访者月收入高于6000元。在出游特征方面,26.5%的受访者是首次到森林公园;有32.7%的受访者计划(或已经)停留2~3小时;有48.5%的受访者是随家人、亲戚一起出行。由此可见,调查样本年龄分布广泛,来自于各个领域且大多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对PRS量表进行因素分析的适当性考察结果显示,KMO值为0.899;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x2=2 372.177,p<0.001)表明数据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使用主成分提取法及最大方差旋转法在最初的因素分析中进行抽取因素的结果表明:没有因素负荷量小于0.450的题项,但存在一个题项(D2)在两个成分中均占较高的因素负荷量。删除该题项后,对剩余的17个题项再进行第二次的因素分析(表2)。在限定因素个数为4的情况下,各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2,总方差解释力为58.514%。各题项的因素负荷量都在0.5以上,表明该量表具有很好的建构效度。此外,PRS量表的总体Cronbach’sα值为0.890,各成分的Cronbach’sα值都大于0.7,说明收集到的问卷数具有良好的内部可靠性,可进行下一步分析。

表 2 PRS量表的效度与信度分析

2.1 游憩者恢复性知觉对休闲满意度具有积极影响

以恢复性知觉为自变量,休闲满意度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总体上,回归模型的整体性统计检验F值为71.561,且达到显著水平;恢复性知觉与休闲满意度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719,决定系数(R2)为0.517,调整后R2=0.510,表示可解释因变量51.0%的变异量。

从恢复性知觉的4个成分来看,标准化系数均为正数,p值均小于0.05,说明各成分均对休闲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由此可知,当森林公园的恢复性环境特征越强时,游憩者对环境的恢复性知觉越强,从而能取得越高的休闲满意度。标准化回归系数体现了变量间的相对重要性,魅力性的标准化系数为0.116明显小于其它3个成分,说明魅力性对休闲满意度的影响相对较弱,这与Kang的观点一致[20]。Kang的研究表明,滨水公园游憩者对环境魅力性的感知强弱不会对其休闲满意度产生影响。原因可能是: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千年古榕、鸟语林等景区中,游人主要以露营、野餐等方式进行休闲活动,这可能导致游人缺乏对周围环境的关注,从而影响其对环境魅力性的感知。此外,通过“渴望探索空间”和“想花更多时间观察”等表述来评估环境的魅力性,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也可能是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但是,研究结果与陈钢华等的研究结果不一致[18]。陈钢华等以广东南昆山旅游度假区为例的研究,仅发现魅力性和兼容性直接正向影响游客总体满意度。产生这一差异可能是由于研究地点的不同。研究表明,自然环境比人造环境更易使人产生偏好[37],而环境偏好对游憩者恢复性知觉具有显著正影响[38]。因此,森林公园优美的自然环境,能使人感到愉快、放松,而旅游度假区的商业气息、人文氛围相对较重,导致游客对环境的恢复性感知相对较弱。

表 3 游憩者恢复性知觉对休闲满意度的影响

综上所述,当游憩者在森林公园中感受到的恢复性知觉越强时,游憩者越可能在这个环境中实现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的恢复,进而显著提高其休闲满意度。

2.2 性别不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以休闲满意度为因变量,性别为调节变量的逐步回归分析如表4所示,在包括交互项的三步回归中解释能力(△R2)均没有显著增加。因此,在恢复性知觉和休闲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中,性别没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森林公园环境的远离感、延展性、魅力性和兼容性特征对于不同性别游憩者的休闲满意度均起着重要作用。这个研究结果与Kang[20]和Kim[39]的研究结果一致。其中,在研究城市河流景观的情绪改善效果中发现,男性和女性在许多项目中没有明显差异[20];尽管性别对休闲满意度的影响在统计学上不显著,但与男性相比,女性的休闲满意度趋于下降[39]。此外,也有学者发现男性通过休闲活动获得的身体满意度和教育满意度高于女性,但女性的休闲满意度高于男性[40]。研究结果的差异受到休闲地点、活动类型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在今后进行更精确的研究。

2.3 访问频率不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表 4 游客特征的调节作用

在探索游客访问频率的调节作用时,针对恢复性知觉的4个成分创建了与访问频率的交互项(表4)。虽然访问频率与延展性组合的Beta值达到显著水平(p=0.033),但是解释力(△R2)的增加量仅有1.1%,说明访问频率的调节作用很小,意义不大,其余的3个组合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也就是说,访问频率的调节作用并未出现在恢复性知觉与休闲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中,游憩者即使是第一次到森林公园进行休闲活动,也能取得很好的休闲满意度。因此,不论是首次还是长期到访的游客,在一个具有良好恢复性环境的森林公园中活动,均能获得满意的休闲游憩体验。这一结果支持了前人的研究,即在短时间内,人们就能在恢复性环境中取得负面情绪的下降和正面情绪的提升[39]。此外,该结果与何诗等研究一致[41],何诗等研究证明了休闲满意度受到休闲时长和休闲频率的影响远小于休闲类型等。因此,进一步探究“同行类型”“停留时间”和“休闲活动类型”等是否会调节以及如何调节游憩者恢复性知觉与休闲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将成为后续研究的重点。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森林公园游憩者的恢复性知觉对其休闲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魅力性对休闲满意度的影响相对较弱,这可能是受到休闲活动类型和量表中表述的限制。个体对环境恢复性知觉的增强有助于提高个体的休闲满意度,而这种知觉的降低则有可能造成休闲满意度的减弱。因此,若森林公园环境同时具有远离感、延展性、魅力性和兼容性这4项特质,能够有效提高游憩者的休闲满意度。此外,性别和访问频率在恢复性知觉与休闲满意度的关系中均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说明不论游憩者是男性还是女性,是首次游玩还是经常游玩,森林公园所具有的恢复性环境特征对其休闲满意度均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理解森林公园游憩者恢复性知觉与休闲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进而为潜在游憩者寻找合适的休闲目的地来实现自身恢复的需求以及获得满意的休闲游憩体验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3.2 建议

在城市休闲化的大背景下,城市近郊型森林公园凭借其丰富的自然和景观资源必将是今后城市居民进行休闲游憩活动的热点[42]。因此,今后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提高森林公园环境的恢复性效益,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休闲游憩需求。

3.2.1 营造空间的远离感

营造空间的远离感旨在使游憩者远离环境中不相关或是令人不悦的刺激物,远离日常环境、活动与担心的事物,并暂时停止对特定目标的追求。因此,森林公园的设计规划应根据森林环境的特点,营造空间类型丰富、景观结构多样的休闲空间,并通过合理组织地形、景观小品和植物等环境要素,实现动静分区,突出空间的静谧感,使游客摆脱如噪音、拥挤的人流等不必要的干扰,产生远离日常琐碎的生活,逃离世俗的感觉。在具有远离感的环境当中,游憩者就更容易沉浸其中,实现休闲期望和休闲环境的匹配,进而提高其休闲满意度。

3.2.2 提升环境的延展性

环境的延展性大致上可以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类。一方面,在森林公园的设计规划中应合理利用障景、隔景和借景等造景手法,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使游憩者有探索的欲望,从而产生有形的延展性;另一方面,在森林公园的改造更新中应融入地域性景观元素。地域性景观元素是人们成长过程中对居住地形成的一种独特记忆及文化符号,将其应用于森林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激发人们的想象,产生无形的延展性,进而使游憩者得到更深层次的生理、心理恢复。

3.2.3 提高空间的魅力性

魅力性主张突出环境中能够轻易吸引个体注意力与兴趣的自然属性。因此,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过程中要维护好园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在保持园区环境的整体协调与一致性地基础上,加大对各项景观要素、旅游元素的投入。此外,公园的设计要从游客的视角出发,合理组织、引导游客的观赏路线,提高景观节点处的观赏效果。

3.2.4 增强环境与游憩者的兼容性

森林公园应尽可能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森林旅游产品,确保个人的需求和行为活动不受所处环境的限制。在园区内开展森林探险、自然教育等趣味性活动以及森林浴、森林步道和森林茶馆等森林康养活动能极大地提升游憩者的休闲体验,进而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在提升公园整体环境观赏性的同时,桌椅、厕所等硬件设施也要做到功能齐全,布置合理,最大程度地满足游憩者的活动需求。

猜你喜欢
恢复性森林公园量表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主体培育 多措并举 助推中江蚕桑恢复性发展
对比美英与北欧监狱制度
森林公园游记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游温州森林公园 享自然山水美景
《福建省森林公园管理办法》颁布
真空开关动态介质恢复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