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术前行为训练的效果

2021-01-25 14:05:18香淑媚唐泽桓
实用临床医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鼻窦鼻腔功能性

香淑媚,唐泽桓

(东莞市常平医院耳鼻喉科,广东 东莞 523573)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因具有可彻底清除病变、精细操作等优越性,成为慢性鼻息肉、鼻窦炎的首选手术方式[1]。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术后无需缝合创面,可予以纳西棉或膨胀海绵、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48~72 h,压迫止血,恢复鼻腔的解剖结构。患者常在术后出现显著的流泪、眼胀、头痛、术区疼痛等,经口呼吸模式的耐受性较差,患者常发生较严重的咽喉干痛,氧气吸入不足,组织细胞供氧下降,动脉血氧含量减低[2]。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前予以行为训练可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评估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前行为训练对康复效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观察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于术前进行行为训练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东莞市常平医院就诊的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100例,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25~46岁,平均(35.2±1.3)岁。纳入标准:符合2012年欧洲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诊断标准[3];经临床各项检查确诊;经保守治疗无效者。排除标准:心肺、肝肾、脑部功能异常、严重急性感染、血液系统疾病、鼻部恶性肿瘤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单侧鼻腔手术者、晕厥、睡眠进食异常、自觉呼吸不适、血氧饱和度异常、心理状况异常。将所有患者按住院号奇偶数编码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5~46岁,平均(35.1±1.4)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5~46岁,平均(35.3±1.5)岁。2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术前健康教育和常规护理准备,包括指导喷嚏控制方法、擤鼻涕、鼻毛修剪、清洗鼻腔等。

观察组进行术前行为训练。1)呼吸功能训练:术前2~3 d训练经口呼吸模式,半卧位,鼻腔予以棉球填塞,注意避免损伤鼻腔黏膜,训练方式为吹气球式呼吸训练,深吸气后口含气球进气孔,将肺内气体吹至气球内,稍休息后慢慢放尽球内气体,3~5 min·次-1,3~5次·d-1;呵欠式呼吸训练:模拟打呵欠,经口持续5 s吸气后呼出,间隔5~10 min重复。2)吞咽功能训练:准备好温度适宜的半流质或流质食物,取半卧位,精神放松,鼻孔应用棉球堵塞,应用汤匙或吸管进行吞咽训练,避免呛咳。3)指导活动:术后佩戴吸渗冷敷装置,避免因鼻腔渗血、疼痛引发的活动受限,活动范围、活动时间需循序渐进,防止如厕久蹲、长时间低头出现晕厥。4)心理干预: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安全性和配合要点,临床不适情况和应对方式,提高患者对手术的应激心理预案和耐受力,消除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和评估标准

1)比较2组术后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评分、术前术后血氧饱和度指标(SpO2)、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等临床指标。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评分:包括2项焦虑抑郁症状条目、4项抑郁症状条目、5项焦虑症状条目、9项躯体化症状条目,每项条目分为严重程度(3分)、中等程度(2分)和程度尚轻(1分),分数随着严重程度而逐渐增高[4]。

2)比较2组术后睡眠异常、晕厥、进食减少等不适情况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2组术后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S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1。

表1 2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2.2 2组术后不适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睡眠异常、晕厥和进食减少等不适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术后不适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由于鼻部特殊的解剖结构,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常规填塞鼻腔,会对鼻部神经造成压迫刺激、对鼻黏膜造成损伤,患者躯体功能受限会产生生理-心理效应,负性情绪不利于术后康复[5-6]。张标新等[7]研究发现,术前行为训练及心理干预对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患者躯体功能及负性情绪有较好的帮助,临床疗效满意。因此,对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行为训练,可让患者身心处于较佳状态,更好地配合治疗,进而提高康复质量及手术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术后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SSS评分及术后睡眠异常、晕厥和进食减少等不适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张标新等[7]研究结果大体一致。观察组在术前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干预护理,讲解手术的安全性和配合要点,临床不适情况和应对方式,患者具备应激心理预案,提高了手术的适应力;对患者进行术前经口呼吸训练,帮助患者适应填塞鼻腔期间改变呼吸模式,延缓气流,增强呼吸强度和耐力,改善缺氧状态[8-9];同时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调节吞咽节奏,增强进食量,确保营养物质的摄入,减少呼吸不适应人群;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恢复躯体排泄、消化功能,康复迅速。对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行为训练,包括心理干预、呼吸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指导活动,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耐受力,提高血氧饱和度,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和机体对手术的应激性能力,减少术后睡眠异常、晕厥和进食减少等情况的发生,促进术后迅速康复。

综上所述,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于术前进行行为训练,术后康复迅速,可提高机体对手术的应激性能力。

猜你喜欢
鼻窦鼻腔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鼻腔需要冲洗吗?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模具制造(2019年3期)2019-06-06 02:10:56
鱼腥草治疗慢性鼻腔炎
特别健康(2018年9期)2018-09-26 05:45:40
清洗鼻腔治感冒
祝您健康(2018年3期)2018-03-15 22:15:11
微波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应用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鼻内镜下手术结合咪康唑鼻窦内灌注治疗NIFRS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