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慧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游戏是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它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由于幼儿年龄的特点,教师通常采取趣味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民间游戏是趣味教学中的重要资源,它是指在广大人民的生活中流传和存在的一类嬉戏娱乐活动,具有简单易学、趣味性强、灵活性强等特点。生活中存在各种类型的民间游戏,且不同地区的民间游戏有所不同,如贵州的顶牛和骑竹马、四川的跳竹竿等。教师可运用民间游戏提升幼儿教育的趣味性。本文阐述了幼儿教育中应用民间游戏的价值,分析了幼儿教育中应用民间游戏的原则,并提出了幼儿教育中应用民间游戏的方法,以期为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我国有大量的民间游戏,且类型较为丰富,具有较强的娱乐性。与难度较大的体育运动相比,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更容易接受民间游戏。教师在幼儿教育中应用民间游戏,能够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进而提升身体素质。
民间游戏是一个地区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地域文化表现类型,很多民间游戏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如童谣、规则等。民间游戏属于民俗文化的范畴,而传统文化涵盖了民俗文化,因此幼儿可通过民间游戏了解传统文化。幼儿通过参与民间游戏,可在体验游戏乐趣的同时,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民间游戏通常需要多人共同参与,对个人的合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例如,二人抬、丢手绢、丢沙包等民间游戏都需要多人参与其中,对幼儿的配合能力及交际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参与民间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必须通过良好的配合和有效的沟通,完成游戏任务。教师在幼儿教育中应用民间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
幼儿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教师要遵循规律,循序渐进地提升幼儿的能力。然而,大部分家长和教师对幼儿存在过高的期望值,导致揠苗助长现象的出现,这不利于幼儿的成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应用民间游戏时,需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同时,教师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民间游戏,使幼儿易于接受、乐于接受,从而实现对幼儿成长与发展的促进作用。
我国具有大量的民间游戏,且这些游戏涵盖了社会、语言、体育、艺术等不同的领域,能够促进学生不同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幼儿教育中应合理选择民间游戏,实现对幼儿的渗透教育。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需求,适时地引入民间游戏。例如,教师在教导幼儿认识数字时,可以引入“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教师扮演老狼的角色躲在“山洞”里,幼儿扮演小羊的角色。小羊要围绕山洞问老狼时间,当听到老狼报“12点钟”时,小羊要立刻逃回“羊圈”,老狼在倒计时“3、2、1”后才能出洞抓小羊。这种游戏需要幼儿对数字较为敏感,同时还需要幼儿计算羊圈里小羊的数量,可以强化幼儿对数字的认知。
为了调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教师需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对常见的民间游戏进行合理的创新。例如,教师可以对滚铁环、抛纸球和跳房子等游戏实施创新设计。在开展活动时,教师可将班级内的幼儿分成两个小组,以小组成员完成全部游戏的时间定胜负,在活动中设置三道关卡,其中第一道关卡要求幼儿把纸球抛进指定筐内,第二道关卡要求幼儿按照曲线路径表演铁环的滚动,第三道关卡要求幼儿完成跳房子。教师可通过创新游戏活动的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热情,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良好的竞争意识。
区域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主要活动,也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项活动,具有丰富性、自由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教师将民间游戏资源和区域活动联系起来,能够增添活动的乐趣,丰富幼儿的体验。例如,在美工区域,教师可以投放剪纸、中国结和泥塑等材料,鼓励幼儿创新实践,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在益智区域,教师可以投放游戏跳棒、刮刮片、花绳和棋类等材料,让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中锻炼脑力;在探索区域,教师可以投放弹珠、纽扣等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究,提高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在运动区域,教师可以投放沙包、铁圈、跳绳等材料,使幼儿在使用材料的过程中提高身体素质;在表演区域,教师可以投放民族服饰和民族乐器等材料,让幼儿体验艺术美。
教师可以将民间游戏融入学科教育,利用民间游戏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枯燥、抽象,幼儿在学习时难以保持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学习效果不佳。教师可将民间游戏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组织“跳房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数学计算,先让幼儿双脚一起蹦入“1”的格子里,同时说出“一一得一”,接着双脚一起跳进“2”的格子里,同时说出“二二得四”,以此类推开展活动,使幼儿掌握乘法口诀表。为了使幼儿更加准确、高效地识字,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将识字教学与民间游戏相结合。例如,教师可组织“猜猜它是谁”游戏,通过字谜、歇后语等形式,如“紫色树,开紫花,紫色果里盛芝麻(打一植物)”“兄弟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大家一分家,衣服就扯破(打一植物)”等,加深幼儿对汉字的记忆。
每名幼儿都具有独特性,教师需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教师要按照幼儿爱好选择他们喜爱的游戏,让他们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和游戏伙伴,确保他们具有良好的游戏体验。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幼儿长远发展的需要,在游戏活动时进行分层。例如,对于一些平衡能力不足的幼儿,教师可组织他们开展“三足走”“背板跷板”“斗鸡”等民间游戏。以“三足走”为例,教师将两人分为一组,将他们的其中一只脚绑在一起,让他们通过这样的形式到达终点,以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强化幼儿的团结意识。
综上所述,民间游戏能够为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为了在幼儿教育中有效应用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应结合教学需求和学生特点,合理选择民间游戏,并创新民间游戏的开展形式。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张黄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