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荷花
蛋蛋是一名刚刚进入幼儿园小班的幼儿。蛋蛋在进入幼儿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出现了诸多“捣乱”行为。如在午餐后漱口时,蛋蛋会先从饮水机中接满一杯水,然后将水倒入洗手台,如此循环多次。在游戏中,蛋蛋会不询问其他幼儿的意见,直接拿走玩具,被教师制止后,蛋蛋还会露出一脸无辜的表情。在集体活动时,蛋蛋会随意走动、用手触碰其他幼儿、伸手摆弄教学用具等。笔者通过观察与解析蛋蛋的“捣乱”行为,探索出了改正其“捣乱”行为的方法。
笔者认为“捣乱”行为包含粗鲁行为、跪、侵犯他人、扰乱别人、说话、叫嚷、噪声、转方向、做其他事等。粗鲁行为包括离开位子、站起来、走动、跑动、摇动椅子等;跪的行为包括跪在椅子上、横躺在桌子上等;侵犯别人包括投掷、推、撞、拧、拍、戳及用东西打其他幼儿等;扰乱别人包括抢夺他人东西、破坏其他同伴所有物等;说话包括和其他幼儿讲话、呼喊老师、唱歌等;叫嚷包括哭闹、尖叫、咳嗽、吹口哨等。
笔者结合文献资料以及自身的实践经验,认为幼儿“捣乱”行为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寻求关注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渴望获得他人的关注。因此,当幼儿通过常规途径未能获得他人的关注时,就会采取不合常规的“捣乱”行为,以引起教师、同伴和父母的注意。而当幼儿发现“捣乱”能获得他人的关注后,就会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捣乱”行为。
(二)自我宣泄
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教师和家长重视培养幼儿的能力和让幼儿学习知识,忽略了幼儿的内心需求和表现欲望。因此,当内心需求和表现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幼儿会产生失落、气愤等情绪,并通过不当行为宣泄出来,从而产生“捣乱”行为。
(三)身心发展特点
从幼儿生理发育的特点来看,幼儿的大脑皮层尚未发育成熟,对各个器官的控制能力较差,其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大于抑制过程。因此,幼儿可能做出一些让教师和父母意想不到的事情。从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3~4岁的幼儿正处于人生的“第一反抗期”。随着自我意识和各种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幼儿有了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自尊心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对成人的要求和做法也有了不同的想法,从而出现“捣乱”行为。
(四)错误对待
幼儿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思维方式,内心也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因此,当幼儿受到教师或家长的不公平或不当指责时,幼儿内心会觉得教师和家长否定了自己学习的知识,从而出现不满情绪,选择“捣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
其他幼儿正在益智区玩“小猫钓鱼”游戏,蛋蛋走过来用捞网将其他幼儿正在钓的“小鱼”捞走,其他幼儿用尖叫表示拒绝。
其他幼儿在建构区搭建了一个城堡,蛋蛋看见后蹲了下去,随后紧贴其他幼儿跪坐在城堡附近,并用手晃动城堡,其他幼儿向老师“告状”。
“娃娃家”里,几个女生正在灶炉前游戏,蛋蛋一开始坐在“娃娃家”的桌子边上摆弄游戏材料,在看到女生玩游戏后,立刻起身膝行至女生身后,一只手搭在女生肩上,另一只手伸到灶台上拿取女生正在游戏的材料。
笔者发现,蛋蛋自从入园就表现出“捣乱”行为,与同伴的相处也不和谐。比如,蛋蛋会直接拿走其他幼儿手中的物品,有时还会用手推搡其他幼儿。在园时,笔者会干预蛋蛋的“捣乱”行为,并且得出结论:蛋蛋的此类行为是在其他地方学来的。于是,笔者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到蛋蛋有一个姐姐,蛋蛋在与姐姐相处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争抢和推搡的行为。因此,笔者认为,要改正蛋蛋的行为,需要家园合作,统一教育方向,以逐步改善蛋蛋的“捣乱”行为,从而让蛋蛋与同伴更好地相处,为培养蛋蛋其他方面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家园合作
笔者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蛋蛋的行为,并将笔者的观察和结论告知家长,与家长统一了家园教育的方向,及时跟进蛋蛋在家的行为情况。笔者还向蛋蛋的家长分享了处理两个幼儿之间关系的方法。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发现幼儿的问题后及时与家长沟通,能够高效而简单地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建立良好的家园关系,为幼儿园更好地开展教育奠定基础。
(二)正面教育
著名教育专家陈鹤琴说:“教育小孩,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一般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很不容易的。小孩尤其喜欢听好话而不是恶言。”因此,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应采用正面教育的方法。正面教育是适合幼儿心理和个性特点的教育方法。教师应在尊重和重视幼儿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教师可以多设置一些有趣味性、能吸引幼儿兴趣的游戏和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比如,笔者设计了许多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并引导蛋蛋积极参与游戏。在蛋蛋安静时,笔者会给予他关注、表扬和目光接触,并告诉蛋蛋,笔者喜欢和他一起游戏,也喜欢看到他和别的小朋友一起游戏。在蛋蛋出现“捣乱”行为时,笔者会告知蛋蛋基本的游戏规则,强化蛋蛋在游戏中的正向行为。
(三)培养规则意识
相关资料表明:七岁前是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时期。在这个时期,教师和家长需要明确告知幼儿相关的规则,让幼儿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教师和家长可以互相配合,制订一些明确的、幼儿能够认同的规则,并引导和督促幼儿在园内和家中都遵守规则,让幼儿养成一定的规则意识。
(四)挖掘优点
教师和家长应多关注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好奇、好动是幼儿大胆探索和求知的表现,“不听话”反映了幼儿有主见、有思想。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和家长需要发掘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幼儿展现自我的机会。
例如,蛋蛋很热心,在笔者请他帮忙时,他会积极帮助老师。针对蛋蛋的这一特点,笔者让蛋蛋在区域游戏结束后帮忙整理材料、午餐时帮忙分发餐盘、户外活动时帮忙拿活动材料等,并鼓励和肯定蛋蛋的“热心肠”。笔者通过这种方法,增强了蛋蛋的集体意识和规则意识,减少了蛋蛋的“捣乱”行为。
综上所述,幼儿的“捣乱”行为是幼儿寻求教师和家长关注的一种反向行为。对此,教师应与家长及时沟通,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要正确引导幼儿,关注幼儿的内心需求,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并给予幼儿表现的机会,不断强化幼儿的正确行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新桥街道新桥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