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冲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 430070)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描绘展示城市风貌的一个外在途径。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道路使用者的需求体验,而人体尺度、人的生理、心理需求这些因素都是不可忽略的。
城市道路空间基本上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的含义,狭义上来看,城市道路空间是指道路红线范围内的空间。从广义上来看,道路为对称中心,其两旁建筑为边界。如图1所示。
城市道路空间主要由3个方面构成,包括道路内部空间、道路外部空间和人的空间活动元素①。(图2)
路内空间:路内空间主要有人形道、机动车道、绿化带、街道家具、非机动车道等等这些因素。路内空间主要包括3个方面:
1.道路线形
城市道路属于较为开放的空间,大多由直线和曲线两方面组成。直线空间一般具有整齐划一的感觉,显得一目了然,但景色有时会显得较为单调。而曲线会给人一种延伸的感觉,空间在此之中也逐渐蔓延开来。(图3)
2.机动车道
机动车道的地面铺装目前主要分为四类: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彩色铺装、砖块类。
3.人行道
人行道的空间比例不宜过小,要基本满足人流量的需求。人行道主要由4个区域构成:①步行区,行人步行的区域;②盲道区,铺设盲道砖,为视力障碍者设计的区域②。宽度一般为0.6~0.9m;③设施带,主要用来安置市政设施;④休息区,作为行人临时休息区域,主要分布在人行道外侧。(图4)
路外空间元素:路外空间构成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城市绿地、公园、街边建筑、雕塑小品等等。
人的活动元素:在街边人们进行的活动被称为人的活动,人不仅是观景者,也是空间设计的点缀者。
城市道路的设计首先应该做到安全可靠,保障人们的安全出行,特别是要做到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再者城市道路设计的实用性、便捷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城市道路空间的设计不仅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还应注重人与道路空间所发生的各种联系,以及与使用者情感的交流,做到城市道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城市道路的设计应从各类使用者的角度出发。
根据道路各类使用者的出行目的和要求,主要分为驾驶者、骑行者、行人和弱势群体这四类。
驾驶者需求分析:通常指汽车驾驶员,其出行需求是平安、牢靠。(表1)
>表1 驾驶者理想的城市交通条件
骑行者需求分析:目的是为了出行方便,环保不堵车。方便短距离出行。(表2)
>表2 骑行者的理想城市交通条件
步行人群需求分析:人性化道路设计的主体,出行距离短,行走缓慢,路线多变,需要切实保障行走路途的安全。步行人群的理想城市交通情况如表3。
>表3 行人理想的城市交通条件
弱势群体需求分析:根据对不同类型群体的需求表现分析,弱势群体主要集中在老年人、残障人士、视力障碍人群这三类。通过对这三种类型群体的研究,分析了健全人和弱势群体的行为和尺度参数。(表4)
>表4 弱势群体需求分析
因为视觉障碍等原因,盲人在行走时通过脚传递的触觉信息来帮助其前进。盲人的双脚神经末梢较为敏感,绝大部分的盲人都能清晰地感受到脚底0.35cm以上的路面情况。因此盲道的铺砖都采用凹凸不平的设计,通过对脚的摩擦力,使盲人能清晰地感受到路面的变化。
城市道路的安全性除了具有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安全宽阔的行人道这些基本的道路外,还应该考虑道路参与者的动态行为等因素。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需要从多方面因素来考虑,并不是由单一的因素构成,占据首要位置的就是“安全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征:人性化的人行过街设施(无障碍设计)、合理安全隔离设施、道路防护设施、交通控制设施(交通信号灯)、安全护栏等等③。
1.安全隔离设计。行人出行安全是城市道路设计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为了避免安全性问题的发生,机动车、行人、非机动车三者要尽量分离开来,以免造成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
2.确保行人空间的连续性,避免侵占。行人步行的区域不能随意并吞。步行空间的安全主要通过人流和车流相分离的设计来实现。在保障行人空间的基础上,确保骑行空间的安全性,不得通过挤压自行车道的方式来扩充机动车道。直行车道的宽度要适中,不宜小于3m,行人道相对于自行车道来说,相对窄一点,宽度不宜低于2m。
3.行人过街设计。有针对性地对行人过街空间进行设计,不同空间对行人过街区域的需求也会有所差异。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例如商业区、居住区等地方,车流量较大,行人过街的设施间距一般为150~200m,在路况相对较好,车流量和人流量相对较少的道路,行人过街的设施间距一般为400~600m④。
4.十字路口的无障碍设计:保障特殊人群的出行安全,让出行更加便利。通过对交通信号等的优化设计,考虑视觉障碍群体的不便性,在信号灯的颜色上加以改变,添加特定的颜色,从而为视觉障碍人群提供便利。
便捷可达性是指不论是特殊人群还是健全人群出行,都能满足其出行和安全的需求。便捷可达性主要通过完善的无障碍设计、安全便捷的行人过街设计这两大类来实现。
行人过街设计:要从行人的角度出发,考虑到绕行距离的远近,尽量把人行横道的距离设置得较为合理。
道路的无障碍设计: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主要体现在人行道的设计上,对于肢体残疾和视力有障碍的人群,不合理的阶梯高度会带来出行不便,影响特殊人群的安全出行可达要求⑤。
无障碍设计作为体现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公共建筑无障碍出入口、人行横道中盲道的设计等,都表现了整个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表5)
>图1 城市道路空间构成
>图2 城市道路空间的组成元素
>图3 道路线形
>图4 人行道区域划分
>图5 景观的舒适性和亲切性
>图6 parklet鸟瞰图
>图7 parklet 地面平台高差与人行道高差一致
>图8 街角及行车道
>图9 道路两旁停车位的缓冲区
>图10 Parklet的构成因素
>图11 Parklet 的无障碍可达性
>表5 无障碍可达的要求
城市道路的设计首先应具备有创造力、舒适休闲的公共空间。通过景观、绿化、休息座椅以及灯光雕塑等设施来塑造良好的街道人行环境以增强人们的体验感。在整个空间的氛围营造中,也要考虑城市道路空间的连续性,使整个空间的交通出行和景观环境相协调,做到不相互干扰,形成和谐统一的画面。
相对于城市道路而言,城市道路空间以机动车和行人为主体,既要把优美的景观包含在内,又要注重人的出行体验。道路设计中的人体尺度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1.空间的舒适性
行人步行的空间要适中,过大或过小的步行空间都会造成出行不便,体验感差。符合人体尺度的步行空间一般是在3~5m。
2.休息区的便捷性
人们行走一般为短距离,休息区域的设置也应符合人们行走的路径线路。休息区的便捷性有:①适合的位置,便于休息;②合理的间距,有助于体力的恢复;③舒适的休息环境。
3.景观的舒适性和亲切性
景观的舒适和亲切性是指人们能够更好地观赏景色,不会有距离感。景观的舒适性和亲切性要求城市道路景观以人的视觉感受和心理体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复杂的城市道路环境中,要以人为主体,做到人和景观的和谐统一。(图5)
2010年美国旧金山出现了第一个Parklet,其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现有人行道空间不足的问题,人们迫切地需要一个公共空间来进行休憩和社交。Parklet是人行道向路边停车位延伸所形成的空间,一般占用2个或2个以上的停车位⑥。Parklet既能设计为永久固定的设施,也可以设计成临时的装置,是非常灵活多变的,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图6、图7)
安全可靠:考虑到对行人的安全性问题的考虑,Parklet的位置设置一般在车行速度较为缓慢的街道,不超过25英里/h,离街角和行车道至少空有一个停车位的距离(图8),在Parklet的道路两旁的停车位设置缓冲区,避免车速过快。在平行式停车区,其缓冲地带不低于4英尺,在垂直式停车区,其缓冲地带不低于3英尺。(图9)
主要由可移动的座椅、自行车架、可移动的种植区、围栏、地面平台这几个方面构成。(图10)
其中无障碍可达性是Parklet设计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因此在设计Parkle的时候,综合了多方面因素。为了方便特殊人群的出行,让设计更加的人性化,设置了无障碍通道和入口。因为考虑到了老年人和残疾群体身体上的不便性,预留出轮椅回旋空间以及残疾座位⑦。其中还设置了陪同者座位,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弱势群体,真正地做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图11)
Parklet的设计为了让人们增强对城市街道的体验性,让行人更多地去行走,让街头成为一个有活力的空间。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体验,给人们提供一个交流、社交的区域。
分析各个模式下不同道路使用者的用户需求,Parklet是一种实施较为便利、成本相对低廉的设计,并且能拓宽街道的使用形式,是满足使用者需求的一种新型的设计模式。(图12)
The Flashlight是Parklet成功实现的一个案例,The Flashlight位于旧金山,街道繁荣,需要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休憩社交空间。The Flashlight采用折叠式的围墙来形成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既保障了私密性,也确保了安全性。折叠式的围墙采用草绿色,与街边的树木形成比较统一的色调,给人一种亲切感。由若干个停车位组成,基本能够满足人们对休息空间的需求。(图13)
从人行横道看The Flashlight,空间不大,但却营造出一个相对较为私密的空间,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单一空间。行人可在其中进行休憩和交流。(图14)
以行人的视角在马路对面看The Flashlight,在视觉上,给路过的行人一种比较直观的色彩变化,颜色也不会太突兀。草绿色的折面围墙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形成比较统一的画面。(图15)
The Flashlight的空间设置比较合理,一般占据2个或2个以上的停车位,与人行道相连接。人们在行走疲劳的时候,可以随时停下来休憩⑧。绿色的Parklet相当于车行道和人行道的隔离带,确保了行人的安全问题。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放松的休息空间(图16)。夜间的照明也采用人性化设计,长椅内置照明装置,这样可有效避免因地面太黑而造成行人出行的不便(特别是老年人,夜晚视力不太清晰),给行人提供方便。夜晚太过昏暗的灯光有时会造成意外,采用路灯和长椅的内置照明设备相结合的方式给行人提供了有效的安全感。(图16)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折面围墙
>图16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有时会忽略城市道路设计人性化的重要性。Parklet的设计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设计思路,利用灵活多变的组成方式,通过拓宽街道,来满足不同城市道路使用者的需求,营造出一个较为私密的可以供人们休憩、娱乐的空间。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新的设计思考,在设计的同时,也应注重人这一主体在设计中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注释:
①曾佳.城市慢行交通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3:30.⑪
②方智果.基于近人空间尺度适宜性的城市设计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88.⑪
③Mateo-Babiano,BI.Pubic life in Bangkok’surban space[J].Habitat international,2012,36(4):452-461.
④Madanipour A.Why are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public spacessignificant for cities?[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1999,26(6):879-892.
⑤阿里·迈达尼普尔.建立社会空间关联的城市设计[J].梁思思,译.城市设计,2016(3):16-35.
⑥Littke H.Revisiting the San Francisco parklets problematizing publicness,parks,and transferability[J].Urban Forestry&Urban Greening,2016(15):165-173.
⑦Ghandi M.Parklet: A New Urban Platform for Emergent Forms of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Interaction in the Cities[J].Modular and Offsite Construction(MOC)Summit Proceedings,2019:571-578.
⑧Speckhardt L.Parklets,everywhere[J].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gazine,2012(11):7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