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庄子“唯止能止众止”思想下的现代景观设计探析

2021-01-24 09:07李璇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12期
关键词:庄子景观设计意境

李璇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济南 250103)

一、“中而新”下的现代景观设计混搭现象与现时代的景观需求

(一)“中而新”下的现代景观设计混搭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西方现代风格的流行,景观也随之适应现代人们的审美与品味做了不断改进与尝试。从文化层面考虑,现代景观应同古典园林一样,烙印深刻的文化内容,然而,目前我国现代景观设计往往照搬西方设计风格只注重形式美,忽视传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过分强调景观的使用功能、生态功能,忽略了景观对人精神生活的影响和对文化内容的依托,最终走向了运用各类元素拼凑而成的混搭风格。而这种拼凑不仅没有体现出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还模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释义,使其无法正确地传承,更谈不上发扬。

首先,现代景观设计很多将日本造园的设计理念引入进来,例如运用以沙为水、以石代山的“枯山水”艺术,虽能够将意境和艺术效果发挥到极致,但所展现的却是日本人的“枯寂之美、物哀之美”,与中国文人思想和传统园林所表达的闲情逸致、风雅岁月的意图大相径庭。

其次,运用拴马桩做景观设计元素。拴马桩具有形式多样的雕刻艺术、高低错落的造型艺术,极具韵律之美,当前多被应用于新中式景观之中。但究其来源,拴马桩是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的民间雕刻艺术,其作用为拴住古时期的交通工具骡马,这与以文人园林为主导的中国传统园林的审美格格不入。

再次,将公共艺术品作为主景。将雕塑、公共艺术品作为景观主景是西方现代景观的设计手法之一,它是在现代化城市背景下以现代的材料、全新的技术、夸张的造型、多样的表现形式在短时间内快速吸引人群,成为现代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吸收了西方现代景观设计方法,以公共艺术品为主景的设计手法成为了“现代”“时尚”的代名词。

(二)现时代的景观需求

1.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世界三大园林发源地之一,是融中国传统哲学、文学、绘画、建造技术于一体的最高成就,其形成离不开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哲学思想。不同于中国古代建筑匠作制的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主体是文人,所以中国传统园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现如今,根据大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旅游、民宿、禅修班等热度逐年上升,这一现象充分阐释了现代人在工作之余依然有选择静心的期望,但是不论是旅游还是参加禅修活动都有短期而集中的特点,不具备普适性。古文人的诗情画意与士子的归隐之情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与期望,是最符合现代人的静心之境,从本源上来说,这种心境很多是源于庄子哲学,这使得将庄子哲学应用于景观设计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环境的恶化与景观需求趋向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提升,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今。沙尘暴、雾霾等已经对人们的健康和正常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喧闹繁华的城市生活背后,更多的是人们期待返璞归真、闲情逸致的生活,这正与中国古代文人的“隐世”思想不谋而合。

二、庄子哲学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一)“心止”到“物止”

1.庄子哲学

庄子哲学中包含了对美学的认识,对《庄子》美学的具体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当今中国很多美学学说理论都能够追溯到《庄子》的美学,比如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美学”。随着西方现代美学的传入,传统美学开始式微,盲目追随西方营造景观一度成为流行趋势。但随着近几年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造性转化的倡导,庄子思想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唯止能止众止”哲学思想

“唯止能止众止”来源于《庄子·德充符》,原句为“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我们说的“鉴形”原意是指看到自己的外貌,古人将其寓意为看到自己的内心。在本文中,“鉴形”可释为看物体的形,继而引申为通过看或者感受景观的形象,达到心如止水的内在体验,这种以“止”为体验的景观与现代人的需求不谋而合。

(二)“物止”到“心止”

1.止水

水体水系作为中国传统园林造景的四大要素之一,深受文人士子的喜爱,“止水”一词多被引入到诗词中以喻示心境。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诗《玩止水》中提到:“动者乐流水,静者乐止水;利物不如流,鉴形不如止;欲识静者心,心源只如此”。而“鉴形不如止”的释义如同《庄子·德充符》中的“鉴于止水”。

南朝时期的梁朝的王僧孺在其《从子永宁令谦诔》中提到:“邃若凝云,洁如止水。”初唐时期的成玄英也提到:“止水所以留鉴者,为其澄清故也。”唐代刘禹锡在其诗作中提出了“心如止水鉴常明”。清代钱谦益在《太仆寺少卿陈大绶授中宪大夫制》中提到:“渊如止水之不波,断若精金之能割。”人文士子所提到的“止水”无不体现着庄子“唯止能止众止”的哲学思想,在实际造园中也将水景设计得雅致、静谧。

2.闭门

“上士闭心,中士闭口,下士闭门。”这句话是由隋代的王通在其《文中子》中提到的,“闭心、闭口、闭门”是三种处事境界。在现代社会中,闭心和闭口的境界类似于归隐山林的避世,不被世人所接纳。而闭门是较容易达到的静心方式,闭门的形式有很多,可以是一次郊外远足,从中感悟自然的宁静;可以是安静地看一本书、听一曲音乐,感受岁月的静好;也可以是三两好友品茶论道,享受人生的闲适与惬意。闭门之举是以外物之“物止”达到内心之“心止”,古人造园便是为“闭门”提供场所,它是园主感受宁静自然、闲适生活、好友聚会的地方。

三、“止”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止”景将中式审美的精华与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精髓应用于景观设计中,以“深巷、静街、自然山水”为表现手法,通过展现“物止”状态下的景观达到一种“心止”状态,再从“心止”重回中国传统园林的记忆,将传统景观在新时代下融入现代生活。

“止”景的设计手法探析:

其一,月洞门。月洞门作为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出入、划分空间的实际功能,它还是中国传统园林构景的手法之一“框景”。所以,从圆形月洞门外观景,宛如观画,春染绿,夏沐雨,秋落黄,冬凝雪,月洞门后的风景宁静而令人心止。(图1)

>图1 美秀美术馆月洞门外的桃花源

>图2 狮子林里的“探幽”

>图3 止水之景-郑路《淋漓》

其二,山水景墙。在传统景观设计中,山景和水景是必不可少的景观要素之一,但是在有限的园内很难平地起山,所以传统园林中常以巨石代山,或借远处山景入园。现代景观设计以院墙和片石为背景,借鉴中国传统山水画以园墙为纸、以石为画的形式表达传统园林的意境。

其三,静街、曲路。中国古典园林中有一意境为“幽”,“曲径通幽”的景色便有了“岑寂罕人至,幽深获我思”的心之所往。在百度百科中“幽”就有“使人感觉沉静、安闲”的释义。静街、曲路能够创造出这种“幽”的意境和无旁人干扰的孤寂与宁静。(图2)

其四,主景。主景不仅能作为景观的标志性形象聚集人群,更能够为整个景观奠定主基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古典造园中经常运用形态极为优美的景石作为园中主景,比较著名的便是以“瘦漏透皱”著称的太湖石。现如今的现代景观设计,直接放置优美景观石与现代城市氛围不相符;放置动感十足的现代雕塑又与东方审美有出入。所以,以“止”为主导的景观主景设置,需要既能够传达“止”的意境,同时也能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偏好。例如郑路先生的作品《淋漓》正是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玩止水》的意境融入到雕塑中,取水溅起一瞬的形态,止于鉴形继而鉴心。(图3)

结论

本文展开论述了庄子“唯止能止众止”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分析总结在当前条件下“止”景设计中面临的问题。论述了从“物境”到“心境”、从“物止”到“心止”的哲学观点,并分析了景观载体构成及其呈现方式特点和“唯止能止众止”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问题。

在国家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造性转化高度重视的背景下,本文主要挖掘了景观中全新的传统文化与其历史渊源,探究庄子哲学精髓,提炼庄学意境。本文提到的“庄学哲意”景观能够提升国内景观特色,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庄子哲学。将庄子哲学中的“唯止能止众止”思想理论予以转化,形成景观中的“物止”,以实际的景观设计方法达到“心止”,在为景观设计开拓新思路的同时,也为康养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工程项目提供设计依据和参考。

猜你喜欢
庄子景观设计意境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