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军辉
《为人民服务》是统编本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议论性演讲稿。课文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体现了鲜明的党政文化,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如何落实“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一要素呢?教学本文时,我尝试探索了以下的“软着陆”策略。
一、着陆于“理解难点处”
在学习过程中什么时候交流资料?如何有效组织学生自由交流资料?在备课中,我发现资料交流可以和词串教学有机融合,既能帮助学生突破理解难点,又能活化词语学习。在《为人民服务》的导人环节,我先带着学生们观看了电影《张思德》的精彩片段,接着出示了第一组词串“张思德、牺牲、泰山、死得其所”。在齐读词语之后,我接着抛出任务—一谁先来简单介绍一下张思德?学生兴趣盎然地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在全班交流。我抓住“牺牲”一词让学生谈谈理解,由“牺牲”引出对张思德的评价,再深入理解“泰山”,进而更好地理解成语“死得其所”的意思。这个时候,我鼓励学生用上这几个词连起来说一段话。在此基础上,再出示两组关于“司马迁”“李鼎铭”的词串,依旧采用资料交流法帮助学生理解。在交流人物生平资料中自主有趣地学习词语,整个过程循序渐进而又有语文味。由“牺牲”到“泰山”,再到“死得其所”“精兵简政”的词语教学过程,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活动设计,不但让学生内化了词语,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着陆于“理解深入处”
在教学《为人民服务》一文时,我抓住主问题“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启发学生寻找关键句。虽然学生能找出关键句,但是该如何深入理解呢?真正的理解还需要借助课前查阅的资料和自己的知识储备与思考。
在学习第4自然段时,学生们对“共同的革命目标”是有理解难度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活动:首先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概括“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接着追问:“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应该怎么做?”学生从文中找到了“我们的同志在困難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如何理解才是关键。这时,交流相关背景资料尤为重要,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有学生说:“我从网上查阅得知,毛泽东、周恩来初到陕北时.7000多人的中央红军只有I00O多块大洋。那么多人要吃饭,还要打仗,是非常用难的。”还有的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读出了自己的理解:“革命斗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遇到艰难困苦。但是,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我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学生在互动中思维碰撞,对于“共同的革命目标”的理解也就透彻了。
要想突破本文的主问题,就是要深入理解“共同的革命目标的内涵。在课堂中,学生的理解遇到了瓶颈,这时通过时代背景资料的交流,不仅有助于真正读懂“共同的革命目标”,还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查阅资料应该更精心,更全面,更严谨。
三、着陆于“理解运用处”
为了深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必须打通课内课外,让学生在阅读课外资料中有所感悟此外,秉承“学得进,想得透,用得出’的深度学习理念,为学生创设表达平台。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我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活动:“梳理你在学习本文过程中搜集的资料,运用今天学到的表达方法,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中心论点写一段话。”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作为表达素材,在运用中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课前预习活动”,应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在查阅资料时,需耍对信息进行梳理整合,更重耍的是,需要结合课文内容有针对性地阅读资料。由此案例想开去,如何有效落实语文耍素呢?我认为必须结合具体学情,搭建恰当的学习支架,让单元语文要素真真切切地在课堂上“软着陆”。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兰亭小学)
责任编辑
田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