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星
一、检查学情,整体把握
师:同学们,《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非常长,是小学阶段最长的课文,没有之一。如果什么都学,时间不够用。课前大家已经完成了自主学习任务单,想一想,哪些内容小需要老师教了呢?
生:生字新词小用教了,有几个难理解的词语,比如“晋察冀”,它足一个抗日革命根据地。“雨来打了个趔趄”,这里的“趔趄”指的足雨来就要倒的样子。
生:分段小用教,作者分好了段,用数字标出来了。
师:加小标题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好办法。加小标题还用教吗?
生:不用。
师:那请几个同学把小标题写在黑板上。
(生板书)
师:同学们是站在雨来的角度来加小标题的,很好。第一部分“游泳本领高”,用课文中的原话来加,还可以怎样加?
生:望着妈妈笑。
生:还乡河。
师:第五部分,同学们加的是“雨来被枪毙”。他真的被枪毙了吗?可以换个角度加小标题。
生:人们听到了河沿上的枪声。
生:河沿上的枪声。
师:改得好!同学们,课文的哪一部分与题目“小英雄”直接联系?
生:第四部分“与鬼子斗争”
师:嗯,小标题会加了,课文内容就明白了。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芦花村的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而与鬼子做斗争,最后巧妙地虎口脱险。
师:“虎口脱险”这个词用得好!
二、聚焦重点,文本细读
师:现在我们聚焦重点段“与鬼子斗争”这一部分。在小说当中,细节是最有力量的。请默读课文,找出一些细节、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雨来是小英雄的。
(生充分读书)
生:(读)“鬼子一把抓在手里,翻着看丁看,问他:‘谁给你的?’雨来说:“‘捡来的!’”我从“捡来的”这个词可以看出雨来很机智面对凶狠的敌人,他没有慌张,非常冷静一
师:嗯。雨来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他是为了保护女老师如果说出去了,女老师就被抓了。
师:理解了。雨来不仅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还保护了夜校里的女老师。
生:无论鬼子使用什么花招,雨来都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这里可以表现雨来是小英雄。
生:我来补充鬼子使用了哪些手段。鬼子先是送糖、手表诱惑雨来,这些东西都是好东西,但雨来没有理会。后来鬼子毒打雨来,雨来还是说“没看见”,这里可以看出雨来是小英雄,他非常勇敢。
师:雨来的勇敢,集中体现在了雨来遭受毒打的这一部分。朗读这一部分,你想传递出什么样的情绪? (师呈现课件,生朗读。)
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星,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生:我想传递敬佩的感情。鬼子使用各种手段毒打雨来,雨来咬紧牙关,经受住考验,还是说“没看见”。
生:我想传递一种同情的情绪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样的毒打太残酷了。
生:我从这段话中读到了感动雨来的血滴下来,溅在识字课本那几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读到这里,我的眼泪就要流出来了。
生:我在朗读时,想传递一种痛恨这里写了很多动作,鬼子实在太凶残了。我看过鬼子枪杀中国人的电影。朗读时,头脑中出现了一些画面。
师:这段话传递出的情感特别丰富,有同情,有敬佩,有痛恨,有感动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读,把这些情感表现出来。
(生齐读)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没有写到人员的牺牲,但从这段话可以看到战争的残酷。有人说,战争让妇女、儿童走开。像这样描写战争的文章,不应该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你认同这样的观点吗?
生:我不认同。阅读这样的文章,可以了解到战争年代的儿童生活。如果有一天需要我们,我们也会和雨来一样,不害怕战争。
生:我也不认同。课文的描写是有些血腥,但实际的战争更残酷。把描写战争的文章编人课本中,不是让我们仇视谁,而是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创造和平。
师:为了和平,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忘記英雄人物。
三、依据学情,破解难点
师:刚才我们品读了重点段“与鬼子斗争”。同学们,“游泳本领高”与题目“小英雄”没有直接联系,这部分可以去掉吗?
生:小能去掉。雨来游泳本领高,才会从水道逃生。雨来能够成为小英雄,不仅靠自己的机智,更靠自己的本领。
师:“上夜校读书”与“小英雄”也没有直接联系,这部分可以去掉吗?
生:小能去掉。雨来上夜校读书,接受爱国教育。“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课文中几次写到了识字课本。
生:雨来从调皮的孩子到小英雄,经历了一个成长的过程。
师:嗯,英雄总是与爱国联系在一起的。学到这里,同学们想一想,还有什么内容需要老师教呢?
生:老师,景物描写的作用需要老师教。
师:找一找,景物描写在哪儿?
(生圈画,交流,师呈现两处景物描写的句子。)
片段1: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片段2: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师:这两处景物描写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吗?
生:课文开头的景物描写交代了时间、地点,为雨来的出场做准备
师:课文开头的景物描写交代了特殊的环境,芦苇中很容易潜伏、掩护,与鬼子做斗争。
生:开头部分的景物描写为了引出下文,第五部分的景物描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生:我觉得都是为了表达心情。第一部分的景物描写表达轻松、愉快的心情,芦花村非常美,而第五部分表达了沉重的心情,人们听到了河沿上的枪声,以为雨来被枪毙了。
师:一喜一悲,这个发现很重要!心情不同,景物描写也就不同,发现了吗?
生:我发现颜色不同,第一部分描写的芦花是白色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第五部分描写的云朵是红色的,“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芦花的白,能让人感受到和平家国的美好。而云朵的红,能让人想到鲜血,表达了心情的沉重。
师:悲喜交加!和平的家国多么美好,战争带来多么大的悲伤。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处景物描写 (生朗读)
四、读写迁移,表达心情
师:同学们已经体会到景物描写的作用了。课文的结尾充满戏剧的色彩,谁来读一读?
生:“啊!”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了。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师:如果在结尾处增加一段景物描写的句子,你会写吗?请同学们试一试。
生:“啊!”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还乡河的水哗哗地流着,像是在唱一首赞歌,一首献给小英雄雨来的赞歌。
生:“啊!”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小虫子叫得更欢了,鸭子一会儿钻进水里,一会儿又钻上来绚丽的晚霞照在还乡河上,非常壮观,就像一幅美丽的画。
师:“绚丽”这个词用得好!课文开头写到了白色,“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第五部分用到了红色,“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这位同学用到了多彩的颜色,写得太好了!
生:“啊!”大家都高興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夕阳的余晖洒在人们的脸上,洒在河面,洒在芦苇上。芦苇笔直地站着,像一排排士兵,守卫着家乡的母亲河。
师:写得太美了!同学们,课文写的是战争年代。在那个年代,很多像雨来这样的孩子,他们站岗、放哨、送信、掩护,做着自己能做的事情,成为了小英雄我们珍惜和平,也不惧怕战争。祖国需要我们站出来,我们就会像雨来一样站出来。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
杨壮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