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侃
摘要上海市奉贤中学附属三官堂学校基于问题解决的工作出发点,结合科研管理中的真问题,从转换科研管理思路、建立反馈指导机制、过程监控前置处理、成果推广双向并进、科学组建科研团队五个方面调整相应的工作策略,提升教师的专业获得感,促进教师的共同成长。
关键词 学校科研管理;课题研究;理论与实践结合;课题成果推广;问题解决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1)12-0032-03
随着教育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认识到,科研工作能显著影响一所学校的发展,但同时很多学校在科研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如何找准科研管理中的真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是提升科研管理实效的关键。近年来,上海市奉贤中学附属三官堂学校结合科研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以问题解决为出发点,转变工作思路,调整工作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学校科研管理中,转换管理角度非常重要。以课题研究为例,它是中小学科研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中小学教师可以申报的科研课题包含不同级别,但对校级课题的认可度最低,少有教师主动申报。多数情况下,许多学校会将落选的区级课题作为校级课题的主要来源,但落选教师对此往往积极性不高,导致课题完成质量较差甚至无法正常结题。对此,我们需要转换管理角度来对待。首先,教师最初申报区级课题无论是出于何种动机,其态度都是积极主动的,之所以后来发生态度上的转变,主要原因在于落选后产生了心理落差。因此,提高校级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是提升校级课题在学校课题体系中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对校级课题的认同感。
如果将立项的校级课题作为申报下一轮区级课题的预备课题,那么教师对校级课题的认同感就会发生改变。基于这种考虑,我校在实践中首先对落选的区级课题申报书进行问题排查,主要围绕项目名称、研究方向、逻辑关系、文字表述等方面进行(如表1所示)。之后,学校科研团队组织开展研讨,针对每个落选课题的修改制定方案,再根据课题负责人意见,结合方案分配对团队成员开展一对一指导。接下来,学校根据修改后符合要求的申报书,将相关课题立项为校级课题,并依据当年度区级课题的进度同步开展研究,随时监控研究进程。这样,当下一年度的区级课题申报工作开始时,这批因落选而立项为校级课题的研究项目,就可以在已有基础上进行完善,继而申报新一轮的区级课题。
此外,学校也可以通过调整绩效奖励制度来体现对校级课题的支持。如我校规定,凡是在当年度已有校级课题基础上申报同一研究方向的区级及以上课题且成功立项并结题的,学校除按照较高级别的奖励标准补足差额外,还会对课题团队成员给予额外奖励;若正在开展中的校级课题与当年度申报且立项的区级及以上课题的研究方向不同,则按照各级课题对应奖励标准分别奖励。这样不但提升了区级课题申报的成功率,而且带动了校级课题申报工作的良性开展,最终结果是不仅落选区级课题申报的教师愿意承担校级课题,其他有参与课题研究意愿的教师也更愿意从校级课题开始积累经验。
有效的科研活动能够帮助教师提升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但由于科研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且具有耗时长、见效慢的特点,有些教师因此望而却步。学校如果仅在科研活动的形式上作文章,则无法从根本上调动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主动性。一般来说,教师之所以愿意参与科研活动,主要是因为考虑到活动具有提升他们专业能力的可能。而让教师真正感受到这种可能性的最佳途径,就是建立必要的反馈指导机制。
以我校开展的论文评比活动为例,我们首先在方案设计的各环节充分满足教师对可能性的预期。例如:评审组由校科研团队人员组成,体现相对专业性;论文内容按行政管理、学科、班主任分为三个类别,同时单列职初教师一类,针对同一类别采用相对统一的评审标准;在评审流程上,采取“二次双评”推荐制,以体现公正性。
“二次双评”即初评与复评分别有两位评审评分。初评设最低标准6分,若初评双评均在6分以下,则不参与复评;初评达到6分以上可参与复评,评审组会推荐排名并撰写理由。参评论文若是观点新颖或选题有较大意义,尽管行文上有较大问题也可破例推荐,这样既提升了评审工作的效率,也体现了相对合理性。同时,学校在征集论文前会按分类给予教师相应的写作建议,在评审活动结束后结合评审标准和改进意见给予参赛教师及时反馈指导。此外,由于在论文分类中学科类被整体划分为一个类别且不分学段,给评审工作带来一定压力,我们就要求评委以写作逻辑为出发点,推荐理由要围绕选题、观点、论述、结构等方面进行,反馈以强调关键问题为主;针对不予评奖的文章,反馈要避免涉及学科问题,而要反馈逻辑问题;对部分推荐投稿论文备注修改意见时,同样要以纠正逻辑为主要任务。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评委受到自身学科专业的限制,保证评审结果的合理性和科研活动的相对权威性,使教师在活动中有所收获,也更愿意参与其中。
有效推进学校科研工作,进行过程性监控是必不可少的。过程监控一般是指对科研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检查和补救,它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损失,但较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此,学校可以采取过程监控前置的处理办法。
以我校開展的一次调查问卷设计工作为例,科研室首先将“需要什么数据”和“可以怎么做”这两个问题进行前置,同时根据课题的研究方向草拟了数据采集的具体要求,并设计了一份模拟调查问卷样稿辅以说明。之所以这样做,是考虑到科研工作具备一定专业性,但中小学的绝大部分教师科研能力较弱。对此,专业科研工作者为避免教师在主观认识上的理所当然,提前说明白“需要什么”以及“该怎么做”是极为必要的。除了将问题前置,还要考虑差异化前置的问题。如在这次调查问卷设计中,由于涉及多个学科,科研团队成员分别参与并负责不同学科组调查问卷的设计,然后汇总商讨,经修改后才进入问卷调查实施阶段。
如上所述,过程监控前置实际是对工作涉及的各项内容进行充分考量,并在考虑各种可能性问题的基础上提供必要的事前干预,这样既避免了成本浪费,也尽可能地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当然,过程监控前置取决于对问题深入考量的程度,因此实践中一个人往往难以顾及,更要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
学校开展科研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而对科研成果进行推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抓手。学校的教育科研成果不管研究方向如何或以何种方式呈现,其直接影响对象大多是一线教师。但在很多情况下,科研成果在信度与效度方面难以取得一线教师的信任。针对这种情况,我校采取成果推广的双向并进机制加以解决,即逐步推进成果的应用范围,逐步改进科研成果直至成熟。
以我校的一次校本作业成果推广为例。首先,学校要求各学科教研组长牵头进行成果应用,一年后由教研组长推选本组内20%的教师作为代表加入;两年后再开展效果测评,如果评价效果较好则扩大范围至本组80%的教师,反之则维持现状。接下来学校每隔一年进行一次测评,直至各组内教师全体加入仍要开展定期测评,当测评结果回落较大时,则重回组内20%的教师。此外,对于重大科研项目,虽然学校在申报之初希望全体教师都能参与,但这并不现实,而且即使能够带动80%~90%的教师参与,也并不代表他们都能够理解项目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研究方向及目标。因此,在成果推广阶段逐步扩大应用范围,既是给成果应用预留足够的缓冲时间,也是为教师理解和接受成果预留充足的时间。
在不断扩大科研成果应用范围的同时,伴随环境的变化,成果也需要逐步发展直至成熟,这既需要实践层面的经验累积,也需要理论层面的不断提升。为此,我校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一方面鼓励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撰写案例;另一方面要求科研团队收集案例并定期开展研讨,从而进一步更新上位理论,指导后续的实践操作。这样边研究、边学习、边推广、边应用,科研成果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在学校科研工作中,科研团队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如何科学组建科研团队,并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提升其专业素养与执行力呢?笔者认为,保证科研团队成员权利与义务的对等非常重要。就我校而言,我们在选拔科研团队成员时以自主报名为主,不设条件门槛但明确规定权利义务。同时无论是针对享有权利还是履行义务,我们都将培训理念贯穿其中,强调科研工作与教师培训工作的有效结合,使教师参与科研的过程也成为接受培训的过程。
如在享受权利方面,学校会在绩效考核中单独提供科研团队资金支持,成员入选后可享受绩效支持与培训优先权,可全程参与校内重大课题项目,并获得学习资料订阅以及个人课题方面的资金及部门支持等。在义务履行方面,成员要以打破学段与学科的方式参与校内的课题遴选、论文评选等科研活动,而在履行上述義务过程中,参与论文评选可以培养团队成员的“读者意识”,参与学校重大课题项目更是直接的培训提升方式。总之,将教师培训与科研团队的权利义务相结合,既回答了教师为何加入团队这一问题,也解决了如何推动团队建设发展的问题,最终有效助力学校科研管理问题的解决。
(编辑 王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