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韬 钱扬珍
李煜(937—978),享誉中外的五代词人,字重光,别号莲峰居士,又号钟山隐士,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世称李后主。他通音律,精书法,善绘画,能诗会文,尤工于词。他的词,前期主要写宫廷内的风花雪月,后期则多写亡国后对故国的追念,情感真挚,格调哀婉。其词作主要收录于《南唐二主词》。《渔父》是其早期作品,但别有特色。据说是为内廷供奉卫贤作的《春江钓叟图》画题的词,共兩首,我们今天重点来看其第二首。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显然,词人基于自己对画意的解读和表意的视角,将意象进行重组,营造了一个渔家悠然自信于其间的境界。首句,一“春”一“舟”支托起渔家活动的特定时空。可以说,江天是渔父垂钓的空间坐标,春天,则是这空间坐标上的时间维度。而“一叶舟”的意象又自然能让读者根据自己的阅读延展想象出万顷波涛间一叶扁舟在风中伴着棹动逐浪前行的画面。词家是把渔翁的活动投放在大江的阔大背景中。江面上风吹浪涌,舟之“一叶”就越见其小、其险。而渔家正是在这无边的风浪中轻驾小舟一棹一棹地划着,更能凸显其在逆境中不舍追求、迎难而上的胆识。而言之划着“春风”,尤富有张力。不用说,这里词人是将主体体验融注在境象中。可以想象,棹在波间轻快地划动,浪花自也在风中舞动。因划船人的心理参与,感受到风的作用力,才会联想到如同一棹棹地在划动着无形的“风”。而渔家是长年累月地驾着小舟在江头划“风”的。江风中有一丝春的暖意,是渔家在一天天划棹中渐渐感受到的,包蕴了身心体验的过程。词因内潜的“过程”而令画面不仅能让人想象到棹动舟行的即时“动”态,更有主体心理感知的延续性。这一由划水到划风的虚化,突出了“划”的轻巧快捷,更赋之辛苦而机械单调的劳作如同按着春风的节拍舞动的诗意。渔家谙识风涛而律动的轻松感油然纸上。
驾一叶小舟,在阔大的江天中垂钓,一个“轻”字,写钓钩,更见出主体的轻快自如。渔家就是在这大江大浪中练就了弄潮江湖的扎实功底。而这一切又都以大江的“春”为背景。在棹的轻轻点击中感受到了春意,在满渚鲜花的映衬下垂钓捕鱼,渔家的生活都浸润着春的气息,人在景中,也成了春景的一部分。词人在写渔翁顶风驭浪垂钓之际,特写春,既是点画意,更是对人物心境的衬托。浮身轻舟,胸中无“浪”,只感应着春风春景,实是主体心中有“春”的外化显现。如果说,由划棹到垂钓,内含着渔家在江湖中磨练滚打的过程,而这过程也体现了渔家由沐于春风到陶然春景这一对“春”的体悟过程。春经冬而来,有内在的时空跨度。春又是一年的开始,富有时间的延续性和美好的憧憬。把渔家的活动与“春”紧相关联,内寓了渔家在风口浪尖上磨练的历时性。他在驾舟中感受到了大江上的春意,这自是他生活中告别残冬迎来的春天,或许也寄寓着这正是渔家在江湖中追求的如春境界的开始。
不难想象,词作每一句都能让读者幻化出一帧动态画面,全词一如联屏视频。首句以波涛间一叶舟正随棹动前行的构图在视野中延伸,次句则是渔家在舟上垂钓的近景特写,继之的是渔家面对烂漫春花欣然举杯的造型。末句,又可想象出渔家在舟头怡然自得时的音容笑貌。整个地,大江风涛是渔家活动的隐形背景。借此背景,渔家划棹,垂钓,举杯环顾,笑谈成功的收获,意蕴层层推进。从中也透出渔家对“江湖”不断体验、深化的进程。可以说,这里的划棹、垂钓等是渔家生活的一个剪影。作者借画中这一生活截面,赋之渔翁基于长期生活磨练才有的技艺和伴之共存的超越困厄的心理心态,而借助读者的艺术共鸣,以其整个人生为背景参照解读当下的行为表现,挖掘渔父乐观江湖的精神根源。如果说,在划棹、垂钓中,渔家借具体行动寄身江湖,那么,把酒临风,则是渔家心寄江湖的外在体现。融入江湖的程度不断加深。由感知风到感知江湖之乐,由得以“渔”到得江湖之“道”。“万顷波中得自由”,以其对得“道”成功的由衷赞叹,把陶然江湖的愉快、自信留到诗外,令人想象到傲立扁舟,面对万顷波涛,悠然举杯的“钓者”形象。
这里,作品巧妙地构设了几重衬托。首句以隐含的大江风涛衬舟之“一叶”。而置身风浪间的小舟,自然会让人推想到情势的急迫,与在小舟上悠闲地布缕垂钓所表现出的淡定从容,又是一重衬托。末句,以“万顷波”与首句呼应,点明渔舟的背景,又借万顷波涛反衬舟之“自由”的成功。这样,风涛衬托小舟,舟小越衬出划棹、垂钓的不易,为识水性而不断探索的意志就尤显突出。寻“道”是作品的一条意脉。从在阔大的江天里划动一叶轻舟,到在风浪中布缕垂钓,一线相贯,从不同的维度磨练扎根江湖的生存技能。而借助江天、风涛、舟小的层层衬托,生存技能的得来因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而愈有价值,渔家在探求中表现出的超越和乐观愈加难能可贵,其立足江湖的心愿经历了得“道”过程的检验也就更显珍惜和坚定。
李煜就这幅钓叟图先后题词两首,显然别有寄寓。据考,作此二词时,李煜的哥哥是太子,且嫉妒他的才识,所以“后主为情势所迫,沉潜避祸,隐遁世尘并写词表露自己的遁世之心,以释文献太子的疑忌”(参见蒲仁、梅龙《南唐二主词全集》辑注)。他取号莲峰居士、钟山隐士等,彰明其向往青山绿水的自由生活和与世无争的态度。这里,就画题词,自也表露其“归隐”的心迹。而细加品味便不难发现两首词不同的立意。第一首云:“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虽然所选物象相似,显然侧重以浪花、桃李铺开渔家活动的背景,从中表现渔父江头垂钓,无与伦比的快乐之情,从中也传出词人读出原画归隐自然境界时的自身心态。而第二首除了表现出与第一首相似的画境和寄意外,在逍遥自乐的意念中,更潜蕴着渔家在与风浪为伍中把握行进波浪间的“自由”之道的体验过程,身处万顷波涛亦似闲庭信步的处世追求。这便以磨练行走江湖的水平深化了对归隐生活内涵的思索,而对江湖所以逍遥快乐作一注脚。这是第一首词所没有的,或许这也正是词人再题一首的原因所在。
(作者单位:安徽省无为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