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红梅 朱丹阳 邵伟德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对领会教学模式(TGFU)的本质内涵、特征进行梳理与分析,研究认为领会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变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更新教学过程结构,注重“学、练、赛”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运动经验;改变教学评价方式,加快落实评价的四个要求。
關键词:核心素养,领会教学,教学模式,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10-0042-03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由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个要素组成,其将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发展学生体育学科素养已成为学校体育中的重要任务和要求之一[1]。当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体育课程教学的新要求,体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领会教学模式(TGFU)作为一种重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且注重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联系密切。为此,本文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对领会教学模式的探讨,为我国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领会教学模式基本内涵
TGFU全称为“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国内将其译为领会教学模式或理解式球类教学模式。1982年由英国洛夫堡大学邦克(D·Bunker)和桑普(R·Thorpe)两位教授提出,是一种在理解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进行球类知识和球类技能学习的理念与方法体系,其基本指导思想是“把握球类运动的特点及战术意识,而不是技巧动作本身”[2]。领会教学模式较为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由游戏或比赛、认识运动、战术理解、做适当决定、执行技能、比赛表现六大部分组成,主要是教师先将教学内容简单化,以游戏或比赛的方式进行教学,促使学生通过个人思考或团体讨论来学习自身所欠缺的运动技能,并引导其他运动技能之学习[3]。从本质而言此教学模式与建构主义相符合,主张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者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性概念,让学生在不同比赛情景中学习体育内容。
二、领会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遵循“总分总”教学过程,全面培养与强化学生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立足于知识、技能的系统传授,遵循“由下至上”的学习模式,简单概括为从分解技术动作学习到综合运用的规律,即“分总”的过程。而领会教学模式遵循每节体育课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整地体验一项运动。是一种“由上至下”的学习模式,过程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即“总分总”的过程。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划为两种:一种是学生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之前所具备的运动基础与经验,将学生直接视为“零基础”的初学者。而领会教学模式在游戏阶段将学生先置身于简单的比赛情景中,让学生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程中教师可以初步掌握学生已经具备的能力,而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强化已有的运动基础,刺激自身所具备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后面的五个阶段便不断地强化学生已有的能力,将前期刺激出的潜力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刺激出学生新的潜力,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与强化。可以看出其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突出了“全面”二字,此教学模式能有效落实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以学生为中心,以球类运动竞赛战术认知为主线
领会教学模式的理论渊源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事物的理解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且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3]。从建构主义的内涵与学习观中可以分析出“以学生为中心”是建构主义的一大特点。在领会教学模式先创设比赛情景、熟悉比赛的基本轮廓与规则、采用战术解决比赛中的问题、做什么动作与如何做、技术的精熟化过程、技术在实战中的运用这六大过程中,不仅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还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贯穿始终。除此之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围绕着竞赛中对战术的认知来拓宽运动认识,即把球类运动竞赛战术认知作为主线,从而不断完善自身所缺乏的运动技能。从实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指标来看,领会教学模式对于实现体育学科素养中“运动能力”与“体育品德”的具体目标成效显著。
(三)以赛贯彻始终,情境多变,具有竞争性与趣味性
在球类教学中,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最终都要将所学的技能放入比赛中运用。领会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从一种形式较简单的比赛开始,再到球类正规比赛结束。比赛的创设也由简单到复杂,但无论是简单的比赛还是复杂的比赛,都具有竞争性与趣味性。教师根据学生掌握运动项目的情况不断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比赛情境,刺激学生在多变情境中全面学习球类运动知识、认识和了解运动项目的看点与魅力,使教学过程更具有趣味性,从而使学生能够享受比赛。领会教学模式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代练、情境多变的教学,让学生在竞争中成长,在比赛中享受乐趣,让体育教师成为引导者、启发者。一方面,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这样富有趣味的教学中学习,能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学习、理解与运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学与思,思与用,从而使教学不再是单向传播,不再是学与用脱节,这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吻合。
(四)教学评价方式角度多样,具有全面性
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相关,传统教学的目标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所以其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技能考试的形式,根据学生技能掌握的好坏来进行打分评比,其教学评价角度单一,具有狭隘性。而TGFU在注重整体教学的同时,阶段目标明确,每个教学过程都是将教学的整体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结合,其教学评价依据教学目标分成技能评价、认知评价、情感评价、社会行为评价四类[4]。可以看出此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各方面能力的表现,这与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技能评价的方式截然不同。领会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角度从比赛中技能的运用与展示、运动知识的理解与认识程度、比赛中所发展的情感以及比赛知识和礼仪常规出发,可见其教学评价方式角度之多样,教师评价学生不再是单一技能考试成绩,而是全面综合地来进行评价。其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方式从多维度、多角度出发,不仅能反映学生的技能水平,还能反映学生的品行、情感,具有全面性,能有效践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内容。
三、领会教学模式对我国体育教学的启示
(一)改变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体育教师教育观念对教学计划、决策和行为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自我教学计划为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必须与教师的思维“同步”,这样不仅使课堂教学程序化、训练化,还使学生成了教学的被动体,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發散性思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一味被动地接受知识,慢慢地丧失自主学习的能力,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领会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育观念完全相反,其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在此模式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灵活多样,学生主动思考、学习与构建知识体系,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例如利用该模式学习篮球“三步上篮”技术,教师只需引导或强调最后投篮时需有“三步”,不用刻意去灌输教师认为的“最佳三步上篮位置及上篮动作”,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去了解技术,发挥自己的潜能。虽然在体育课程改革的导向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已提出多年,但真正有效实行的却少之又少,这归根结底是因为多数教师仍未跳出“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想要通过教育落实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必须改变教师的灌输式教学,认清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二)更新教学过程结构,注重“学、练、赛”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学的结果受教学过程的影响。传统的教学过程主要是“拆分再组装”,即“分总”结构,教师一个口令一个动作授课,使学生在临场比赛时不知变通,对教师依赖性强,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针对此类问题,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指出我国学校体育必须做到“教会、勤练和常赛”。显然传统的教学过程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教学新要求,反观领会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结构是“自上而下”的,采用“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整个过程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与练”,在“学与练”中促进“赛”。例如在篮球传接球的学习中,可以采取多人一组相互传球、一人进行拦截传球的方式,设计简单的比赛环境,传球的学生会在比赛中有意识地思考利用怎样的传球方式或传给谁才能避开拦截人员等问题。这样从“总”出发的结构,突出的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思考,而不只是动作的简单模仿和照搬,强调的是学生理解与学会知识后能再举一反三,最后使学生学以致用。就当前来看,多数教师仍运用的是“分总”的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刻板、学习与运用脱轨、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不到展现与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全方位地培养学生能力,因此更新教学过程结构,将“学、练、赛”融入每堂课的教学中已经刻不容缓。
(三)设计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运动经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使人对某些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特别的注意,并对该事物观察敏锐、记忆深刻、思维广阔、情感深厚。传统教学中将学生从头到尾置身于单一的情境中进行教学,久而久之,在教学的情境几乎没有变化的学习中,学生的新鲜感和兴趣会逐渐淡化,从而对体育内容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下降,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领会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的情境都是变化的,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情境中充当自己的角色,在不同的角色中既学习了知识,又积累了运动经验。纵观现在的体育教学,如在篮球教学中,多数先以单个动作技术学习及重复练习为主,比赛往往是放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导致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比赛中还需要长时间的磨合。如若从一开始就在情境多变的比赛中授课,让学生体验前锋、中锋、后卫、裁判、队长等不同的角色,那么在每次的教学中学生能有意识地担当相应角色的责任、探索知识和积累运动经验,这样到了正式比赛时,学生不仅能将所学内容灵活运用到比赛之中,还能有强大的心理素质面对比赛。所以在当代的体育教学中应该设计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运动经验,从而避免传统教学枯燥乏味的问题。
(四)改变教学评价方式,加快落实评价的四个要求
评价不仅是教学工作的“指挥棒”,还是现代教育治理的重要环节。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文件提出“四个评价”,即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和健全综合评价[5]。这是国家教育评价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其主要目的是让教师关注并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领会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从技能(控球技能、无球技能)、认知(战术、规则、礼仪、安全)、情感(自我感觉、自我表现、态度)和社会行为(团队配合、运动行为、规则遵守)四个维度出发。从“评”中能看“教”,此评价方式使学生有诸多的机会展示自己,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与短板,并能有针对性地全面培养学生。反观传统教育评价,主要是依据学生考试的分数来进行评比,教师与学生都只对准最后的分数进行“教”与“学”,对过程评价落实得少之又少,这就导致“一考定终身”“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过程评价缺失等问题日趋严重。基于此,当下须紧扣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从多角度、多方面观察与评价学生的能力,加快落实国家教育评价改革要求,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
四、结语
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向下,领会教学模式对我国体育教学的改革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有关领会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仅只局限于球类教学,部分研究将此教学模式运用到田径、健美操等项目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未来研究应致力于领会教学模式运用的完善与普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THORPE R,BUNKER D,ALMOND L.Rethinking games teaching[M]. Loughborough: Esmond,1986.
[3]党林秀,董翠香,方千华.理解式球类教学模式培养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32(05).
[4]MITCHELL S A, OSLIN J L, GRTFFIN L L.Sport foundations for elementary physical education:a tactical games approach[M].Champaign:Human Kinetics,2003.
[5]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N].人民日报,2020.
(1.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321001)
(2.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中心小学 21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