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2021-01-22 12:54吴春粉
云南教育·视界 2021年11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语文

吴春粉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需要。语文是一门纵横千里、包罗万象、放眼世界的美学科目,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情感盛美”的典范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丰富的美好意蕴。因此,在语文阅读中融入美育,会收到“美不胜收”的教学效果。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萌芽时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着较强的探索、创新精神,为他们体会自然美、事物美、人情美提供了先决条件。

把审美教育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阅读中,应用美学原理和法则,发挥审美功能,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让学生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在新的境界中发现大美、探索真美、追寻完美,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乐趣性和实效性。

一、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美

夸美纽斯说:美的事物总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审美活动、美感产生的前提是感知美。感知美首先要引导学生领悟阅读材料中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分角色朗读、动情朗读、电教辅助朗读,唤起文中美的形象、感受美的内涵、创造美的愿景。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优美的朗读对学生的感觉、知觉器官冲击力较强。朗朗的读书声,能充分体现优美意境、传神描绘、美学韵味。一篇文章,美的因素很多,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文中反映主题思想、突出表现人物和景物、凝聚作者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的焦点情结,创设美的情景,营造美的氛围,让学生融情入境的积极参与朗读,通过“眼、耳、口、心”感官并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提高学生感知美的能力。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带着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跟著书本去旅行,还原文中的人物画面、场景和故事情节,身临其境感知文中真实人物的生活状态、领略别致的自然美景,真心感受动人的故事情节。

在教学《草原》时,我用恰当的文字和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空旷辽阔的草原美景图,用迷人的画面感再现草原的美丽和壮观,令人触景生情。首先,展示辽阔草原的视频材料,恰当地播放配乐朗读录音,渲染气氛,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知大草原碧波荡漾、牛羊肥壮、各民族同胞载歌载舞的热闹场景。其次,引导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最佳的精神状态、声情并茂地朗读,享受优美文字的同时,感知草原迷人的景色。草原之美令人心驰神往、让人心旷神怡,在自然美景的熏陶下,用心感受热情好客的内蒙古人民传递出的人情美,学生萌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释然语言文字传递给心灵美的享受,领悟美的精髓。

二、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美

理解美是感知美的升华,是审美对象的本质意义,是对文章中美的社会意义评价、社会价值做出的判断。

当下,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思维成熟水平同期比在年龄上有所提前,但心智尚未成熟,往往对美的理解存在片面性,认为美是外在的表象,而忽视内在的道德情操。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文本内容转换多重角色,领悟主人公的思想内涵,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主人公,这样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就是一次心路历程、一次人生体验。例如《掌声》这篇文中,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儿麻痹症女孩英子的成长故事,她因身体残疾而内心自卑,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勇敢地站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她稳定情绪,鼓足勇气,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让她出乎意料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从此,英子变得积极乐观、坚强勇敢。在感悟两次掌声的内容部分,为了让学生感受内心的复杂情绪,我让他们把自己当成小英子亲自上台展示,同时引导学生细读描写掌声的两个重点句,体会英子被掌声感动时的激动心情,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一谈自己的亲身感受,层层递进深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将心比心地去体验主人公的经历。这样不仅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还唤醒了读的情感,加深读的感悟能力,收获读的意义和价值。

一篇好的文章,就是一次好的教育;一次好的教育,就是一次好的成长机会。通过文本学习,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成长道路总会伴有各种挫折和困难,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相互鼓励,才能激发出向上的动力,这种动力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可以使弱小的内心变得无比强大。英子的改变是一次心灵的洗涤,让学生得到一次情感盛美的体验,懂得了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有的胸襟和情怀。让学生在深入体验中完善人格,达到人性美的教育目的。

在教学中,要把阅读中的内容迁移到学生自己的现实生活里,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经验,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人性美、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让学生在审美中激发学习兴趣,正视自我、丰富自我、塑造自我。

三、让学生在阅读中欣赏美

在感知美、理解美的基础上获得美的情感享受即欣赏美。这种享受,要通过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实现。阅读教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阅读时,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用心品味、细心领悟,使脑海中自然而然地呈现事物的形象美和意境美。

我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主动探寻文中释放的底蕴美,使师者和学者都受到作者的意境美、文笔美、思想美的感染。如教学《四季之美》这篇抒情散文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美的变化特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细腻描绘,抒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一方面,整体把握文章以时间为顺序感受四季独特的美,抓住题眼“美”字;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结构安排上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紧扣绘景动词,品读优美语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章精美语言在一定语境中的程度、范围、意义、色彩、姿态、情感等方面的细微差别,仔细推敲作者的艺术匠心,触碰作者的思想火花,增强教学的艺术美。

在生活中,我和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万物,收集四季相关的景物素材,如看春花、观夏叶、尝秋果、赏冬雪,把四季神奇的自然景象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以有效的形式展现出来。我多次组织学生在校园里进行观景活动,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多感官捕捉景物的形、色、光、声、影、像等特点,对独特的景致有一种身临其境,触景生情的真实体验,挖掘文中所蕴含的情、志、韵、气、境等美学意蕴,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

四、让学生在阅读中创造美

美育不仅要引导学生在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借鉴美、表现美,还要让学生在感情上得到美的熏陶、在思想上受到美的启迪,将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迁移到生活中,按自己的审美理想插上想象的翅膀开启审美创造力。

语文美育追求的最高目标是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有助于训练形象思维、开发智力、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文学作品是情景相融、虚实结合、智理相生的和谐统一,阅读时,不能单一对阅读内容具体状貌和整体形态进行感知,必须在此基础上,对阅读内容相似、相反、相关的生活经历的感受、联想,产生新表象,创造新的美感,才能达到高效阅读。因此,阅读教学中,我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生活美感经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力,对课文给予补充和丰富,使文章内容在脑中有声有色地活起来。

在教学《夏天里的成长》时,我先让学生联想有关夏天的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依赖学生对现实的感知、记忆表象,调动抽象思维的参与,让学生自主拓展、创造。谈到夏天,脑海中闪现火辣辣的太阳,引导学生联想到光明、希望和温暖;看到茂盛翠绿的树木,引导学生树立信心、激发活力;看到地上绿茵茵的小草,让学生感受生命力的旺盛;看到果树上圆润的硕果,让学生懂得学会付出,才会开花结果。如此的抽象思维过程,让学生把审美眼光从书本引向自然界,从书本回归现实生活,亲身感知自然神奇之美,亲自体验生活乐趣之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丰富知识的渴求。

此外,原创美文是作者认知事物外在美和内在美的有机结合,当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美的體验时,应在第一时间执笔用恰当的文字记录阅读后的认知和感想。通常,我会引导学生把自己对文中品美的认知与感受牵引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养分,感知世间人情的真、善、美,以知识获得的美去鉴赏生活中的万物之美,只有把学生外在的自我表现能力和内在的审美能力相结合,才能达到创造美的目的。

教育学、心理学认为:没有美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受过美育熏陶的人,也不能算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最佳教育形式是美育,它能够让学生在感知美、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的同时升华情感、丰富体验、获得美感。所以,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学习和理解语文的美育特点,发挥其作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升华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有家国情怀、有高雅素养的新一代好少年。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语文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打破平衡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育教师
我的语文书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