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雯婷
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各阶段各学科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其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要按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将历史核心素养融入历史课堂教学中,在促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同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在本文针对将核心素养融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希望有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落后的教学理念,并通过切实可行的途径加强历史核心素养的融入。在丰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体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以确保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发展。
一、加强史料的运用
史料是通过科学的方式辨析和证实历史,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知识时必不可少的工具。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是既定事实,既不可能重现也不可能改变。初中历史教师在将历史核心素养融入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史料的运用,指导初中生运用史料更加深刻、全面地认识历史。在指导初中生运用现有史料认识历史时,教师应该将搜集、整理、分析史料的方法传授给初中生,让初中生自主地完成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例如,在讲《秦统一中国》前,历史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查阅文献等途径搜集并整理相关史料,通过对这些史料深入分析,推断秦始皇之所以可以统一中国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史料运用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高。
二、注重加强对初中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家国情怀,简单来说就是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家国情怀也是现如今初中生必须具备的一种社会责任。家国情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民族精神、科学精神、完善的人格、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世界观等。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注重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以此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时,教师可以先介绍发生这一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促使学生初步了解发生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大体情况,理解我国奋力反击、抗击侵略的目的,从而树立起捍卫民族尊严、保家卫国的意识。
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位置,增加与学生的互动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初中历史教师在培养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时,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位置,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这种互动并不仅仅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点名回答的“填鸭式”教学,而是在历史核心素养的指引下,充分调动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自主地展开思考,并提出问题。这就要求学历史教师以人为本地对历史教学进行改革。例如,在教学《百家争鸣》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教师可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合理地提出问题,以此驱使学生自主地展开思考。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大家知道百家争鸣,那中国的“百家”都有哪些?這时学生便会对未知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究和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活跃历史课堂教学氛围,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高。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在将历史核心素养融入历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加强史料的运用和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并且在实际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位置,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以此切实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