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松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快速提高,今天的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化社会。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努力实现新课改提出的一系列目标。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要把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在本文从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三个方面,构建地理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最终提升教学效率。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能使用的资源有限,很难把书本上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运用,导致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在考虑学生情况和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多媒体的优势,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课堂效率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教学《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时,教师可以在备课环节准备好PPT课件,在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自然灾害的视频,给学生营造一種身临其境的感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好奇心,这也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并记忆教学内容。在播放完视频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提出问题:什么情况下会发生自然灾害呢?在遇到自然灾害时我们又该怎么应对呢?这样,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自发地对书本知识进行了解,另一方面,可以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抽象的地理变化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地理是一门包含庞大知识体系的综合性学科,其中涵盖了非常丰富的各种地理事物和人文、天体等有趣的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解课本内容,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课外知识。这样,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可以完善地理知识脉络,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了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中的《宇宙中的地球》时,教师可以收集、整合相关教学资源,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演变过程和圈层结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地球的相关知识点,将课内概念与课外知识相结合,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知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上台讲一讲自己所理解的地球。同时,制定一些简单的奖惩制度,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分清主次,抓住课堂上的重难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一味地给学生讲解、灌输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时,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城市化会给地理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教师还可以以“人口”为切入点,要求学生提前查找资料,分析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的变化趋势。教师在课上引导学生分析:当城市人口激增时会产生哪些影响?从优势与劣势两个角度展开讨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一些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得出答案。这样,不仅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也培养了他们动手搜集学习资源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积极性,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提升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任务丰富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料,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最终达到培养综合型人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