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

2021-01-22 02:28刘美侠曹建玲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5期
关键词:转移性紫杉醇白蛋白

刘美侠,曹建玲*

(江苏省徐州民政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乳腺癌的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在我国,乳腺癌的高峰年龄大多在45~55岁,绝经后发病率有所回落,但在70~85岁年龄段又有一个小高峰[1]。近年来,患者群体逐渐趋于年轻化。乳腺癌病因尚不明确,但是乳腺癌家族史、生殖因素、雌激素替代治疗、营养饮食以及高剂量放射线照射等被认为是重要危险因素。通常情况下,原位乳腺癌治愈的可能性极大,但是人体乳腺癌细胞存在连接松散、易脱落等特性,若癌细胞脱落将会经淋巴液、血液等播散全身,造成癌细胞转移,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在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中3%~10%的患者在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早期患者中30%~4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晚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20%[2]。为提升乳腺癌治疗有效率,本文对转移性乳腺癌治疗过程中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应用价值进行探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8年01月到2020年06月,以入院治疗的56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为对象,等分为各26例的对照组与研究组。5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范围在39岁至73岁之间,中位年龄为55岁;病理均为浸润性导管癌;分子分型:LuminalA型14例,LuminalB型18;例,HER-2过表达型14例,三阴型6例;既往均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两组患者组间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①单纯切除或改良根治术后辅助化疗出现转移性病灶;②所有患者均发生肺、肝等至少一个部位转移,病灶可测量;③患者在入院一个月前未接受过药物治疗;④所有患者卡氏评分均在70分以上;⑤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⑥患者配合度良好,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严重障碍的患者;②对此次研究中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患者;③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④配合度不佳或中途转院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普通紫杉醇注射液治疗

给予患者普通紫杉醇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8719;生产企业: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静脉滴注, 175mg/m2/次,Q3w,滴注时间大于180min。为避免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在紫杉醇开始输注前应予以预处理,地塞米松片20mg,在紫杉醇之前12h及6h口服,异丙嗪注射液25mg在开始输注前30~60 min肌肉注射,雷尼替丁50mg在输注前30~60 min静脉滴注。

研究组:实施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

给予患者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国药准字H20183044;生产企业: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治疗,静脉滴注,260mg/m2/次,Q3w,滴注时间为30min,不需抗过敏预处理。

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疗程,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对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随访和记录。

1.3 评定标准:

(1)采用RECIST1.1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按照治疗结果将其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以及进展(PD)。以CR+ PR计算有效率。

(2)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中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过敏反应、疲乏、周围神经毒性、心电图异常、肌肉痛/关节痛、恶心呕吐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2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0例、稳定11例、进展3例,治疗有效率为46.15%;对照组中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分别为0例、7例、14例、5例,治疗有效率为26.92%,具体见下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中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19例、血小板减少9例、贫血8例、过敏反应0例、疲乏5例、周围神经毒性8例,恶心呕吐2例,肌肉痛/关节痛9例;对照组患者中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18例、血小板减少7例、贫血8例、过敏反应1例、疲乏4例、周围神经毒性9例,恶心呕吐4例,肌肉痛/关节痛11例;经对比两组数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根据肿瘤分期和患者的身体情况,乳腺癌患者酌情可选择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但是化疗仍是乳腺癌治疗的基石。转移性乳腺癌通常不可治愈,但通过合理用药能控制病情、减轻痛苦,而化疗药物的选择要兼顾疗效和毒性的平衡。临床对于蒽环类治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主要采取紫杉醇静脉化疗,普通紫杉醇水溶性差,需用聚氧乙烯蓖麻油作为助溶剂,但是聚氧乙烯蓖麻油很容易刺激机体释放组胺,导致过敏。所以,在用药之前,需要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预处理,以减轻过敏反应,这无疑增加了患者负担。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通过纳米技术将白蛋白与紫杉醇纳米微粒相结合,微粒极小,可经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于肿瘤细胞吸附,进而在进入肿瘤细胞后杀死细胞,这解决了紫杉醇溶解性和溶液稳定性问题,不需要抗过敏治疗,且滴注时间短,方便快捷。但是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使用存在价格高昂的缺点,患者使用经济压力较大,因此在临床推广方面存在阻碍。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46.15%,与对照组的26.92%相比明显较高(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结果提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使用可以实现治疗有效率的提升,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对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实施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有效率更高,使用更为便捷,且不会造成不良反应等的增加,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患者家庭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转移性紫杉醇白蛋白
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参与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脂质体紫杉醇周疗方案与普通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耐奥沙利铂人胃癌SGC-7901细胞具有高侵袭转移性及上皮间质转化特征
紫杉醇C13侧链的硒代合成及其结构性质
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低剂量碘-131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