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史

2021-01-22 15:13黄鸿山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社科历史研究

栏目特邀主持人:黄鸿山

主持人简介:黄鸿山,历史学博士,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明清以来社会史、江南区域史。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二项,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等多项,在《历史研究》《社会学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出版)、《近代江南社会保障机构的经费收支与运作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等专著四部,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奖励多项,入选江苏社科英才,受聘为苏州大学人文社科特聘教授。

主持人语:作为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教育不仅关乎个体发展、家庭幸福,而且关乎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推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完成建设教育强国使命的过程中,回顾历史上的教育事业,或许能为今天的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智慧和灵感。

冯世明的《南匈奴的儒家文化教育》关注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在社会环境的巨变中,在保留、提倡和恢复儒家教育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这不仅维系了北方经学绵延不绝的发展,而且也促成了各民族的族群认知发生明显转变,长期以来存在于胡、汉之间的华夷界限逐渐淡薄,加速了汉匈一体民族大融合的实现。

张程娟的《明代镇海太仓卫学教育发展初探》细致分析了镇海太仓卫学设置的原因、过程、经费来源以及对地方教育事业产生的影响,加深了对明代卫学教育发展的认识,为了解卫学教育的地域差异提供了具体个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明代中期太仓卫与州县的关系及沿海卫所教育发展实态。

崔恒秀、陈选惠的《民国时期高校自主招生历史题研究》,结合民国具体的历史情境,以高校自主招生历史试题为切入点,分析了历史命题题型和内容的综合性、灵活度、规范性和时代性,进而分析民国时期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对精英教育和普及教育理念的取舍。

丁文文的《东吴大学社会教育研究》认为,东吴大学社会教育尽管受到中国近代动荡的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但仍然坚持通过惠寒小学、夜校、展览会、文艺社团及专业社会教育活动等形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继而为推动教育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王晗、包军的《民国时期东吴大学历史学系学士学位课程设置与调整》关注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觉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为顺应中国政治社会环境的变化,东吴大学对本校学士学位课程,尤其是历史学系课程进行了较为合理的设置和调整,这有助于东吴学子系统地了解国际问题,增强民族责任感,以顺利地承担历史赋予的任务。

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与教育研究是一个需要集合历史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力量开展交叉研究的选题。希望以上述五篇论文的见刊为契机,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能够以各自的学术背景、学缘关系和学理认知等为基础,展开深入而细致的探究与讨论,推动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猜你喜欢
社科历史研究
社科成果展示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社科成果展示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社科成果展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历史
人文社科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