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春花
(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 太原)
在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中,因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维护等措施不当而引发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是一个主要因素[1]。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手术器械处理的水平和质量、降低因手术器械处理不当造成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2]。本文,通过对本院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手术器械处理情况的相关指标统计和对比分析,探讨在消毒中心手术器械处理过程中,实施品管圈活动的实际效果。
本研究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15000件手术器械作为研究样本,以2019年4月实施品管圈活动为时间节点,将该时间前的7000件处理的手术器械作为对照组,实施后处理的8000件手术器械作为观察组。所选手术器械均为随机选择,在品管圈实施前后消毒供应中心的灭菌员、护师、护士等相关人员的平均年龄、学历、性别等资料数据,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由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1名灭菌员,共同组成品管圈活动小组(QCC小组),共同制定小组活动方法[3];(2)以提升手术器械管理质量为主题,分析总结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具体措施[2];(3)向器械的各个使用部门进行问题征集,对发现的各个环节问题探讨解决办法,并具体落实到责任人,明确改进和解决的时间[3];(4)对问题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共同协作解决,并对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形成规范的流程和制度;(4)对工作质量进行监察和考核,将每位小组成员的工作质量和效果与绩效挂钩,提高各成员的责任意识[4]。
1.3.1 手术器械处理缺陷率[5]
该指标包括手术器械部件缺失、器械缺失、棉球缺失、包装错误、包装日期错误及器械负责人未登记等处理缺陷情况,对出现上述缺陷的手术器械进行件数的统计,计算并对比分析两组的总缺陷率。
1.3.2 手术器械处理不合格率[6]
统计手术器械处理过程中清洗、消毒和包装三个环节发生的不合格器械件数,并对比两组手术品格处理的不合格率。
1.3.3 医院感染发生率
对因手术器械处理缺陷和不合格造成的医院感染,进行相关统计,并比较分析两组手术器械处理后造成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本研究所有指标数据,均通过录入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以组间数据对比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统计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器械发生各类处理缺陷情况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器械缺陷率大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手术器械缺陷率对比
观察组手术器械各类处理不合格情况明显降低,处理不合格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器械不合格率对比
在本院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半年时间内,本院共实施各类手术920例,其中因手术器械处理不当造成医院感染41例,感染率为4.46%;而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实施各类手术1050例,因手术器械处理问题发生医院感染18例,感染率为1.71%。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负责医院手术器械消毒、清洗、维护、储存等工作的重要部门,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质量直接关系着手术器械处理的质量、关系着使用相关器械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安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对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7]。
与传统的手术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方式相比,品管圈将手术器械处理过程中工作性质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工作人员组成QCC小组,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规范流程和质量控制,极大地调动起小组成员工作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参与意识,有效提高了手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果。较传统的管理方式更加有助于明确责任、及时发现问题,有益于不断规范、提升各个工作环节的质量[8]。本次研究的相关指标数据比较分析,也对品管圈在手术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证实。
综上所述,在消毒供应中心的手术器械处理管理过程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及时发现和消除管理各环节中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水平,提升手术器械管理的合格率和优良率,有效防范医院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