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怡
(绵阳市中心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在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传统意义上的不治之症均已取得不错的进展,其中准确的诊断仪器为癌症患者的病灶检测提供了重大助力,为患者的早期诊断以及降低肿瘤发生提供了技术支持与进度推进[1]。胃癌的发生在我国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且具有较大的区域性差异,由于我国西北部与东部沿海区域具有长期食用盐腌制食品以及烧烤食物的饮食习惯,易因亚硝酸盐摄入过多而中毒诱发癌变。螺旋CT扫描造影对于囊肿的检测,淋巴结增大以及肿瘤异常性病变等具有极好的应用效果,肉眼可见其形态变化以及数量差异,直观性的描绘出胃癌的病情变化并予以跟踪。MRI是通过核磁共振原理从人体中获取电磁信号重新构建出人体的组织信息,对于患者实质性的器官改变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两种检测方式的探讨与实践应用价值比较,MRI对于原发性胃癌患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主要内容如下。
遴选本院消化科与肿瘤科中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66例患者将其以红蓝球法无差异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其中66例患者的病灶分布状况见表1。
表1 66例原发胃癌患者的病灶分布
以上66例患者需满足胃癌的临床诊断研究,须符合(1)胃溃疡经久不治或者久治不愈的患者;(2)存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且近期临床病症较为严重;(3)大便潜血性较高,此症状持续2周及以上。排除精神异常不能配合检查的患者、年龄小于18周岁未成年患者、 具有严重的心、肾功能衰竭患者、造影剂过敏者。对比以上基本资料后差异性较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较。
可在开始诊断前对患者的诊断流程详细解释,消解其因紧张情绪而阻碍诊断的正常进行,诊断前嘱咐患者饮用约800ml的水,有助于影像学成像质量,同时可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对照组人群可采取螺旋CT检查,嘱咐患者采取仰卧位。以3.0~3.5ml/s的速率经静脉注射碘普罗胺,待注射完成后30s可扫描食管下段与胃部,并在60s后扫描整个食管下部直至整个胃部,然后在180s后对肝脏周围以及淋巴组织进行扫描;观察组人群通过核磁共振措施,以25~3.0ml/s注射20mL钆喷酸葡胺,反复对患者的横断面以及冠面扫描[2]。
1.4.1 胃癌阳性检出率分析:病灶检出率=病灶数/患者总数,其检测率越高说明诊断价值更高。
1.4.2 病灶数目检测:对胃内外的病灶数目进行检测,其检测数目多,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诊断手段较好。
以上数据收录入SPSS19.0后进行整理,计量部分予以(±s),组间比较可采取t检验,其中计数资料可采取百分比表示,若P<0.05,说明存在统计学差异。
经检测后,在内部病灶的检测中,MRI组中33例,检测出胃内病灶23例,阳性率为69.70%,胃外病灶检测出14例阳性率为42.42%;螺旋CT组中33例,检测出胃内病灶30例,阳性率为90.91%,胃外病灶检测出23例,阳性率为69.70%,观察组的胃内外检测的阳性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描述(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病灶阳性率检出状况[n(%)]
经检测后,观察组内外胃病灶与总病灶的检出大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描述(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病灶数目检出状况(个,±s)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病灶数目检出状况(个,±s)
组别 例数 胃内病灶数 胃外病灶数 总体病灶数观察组 33 2.11±0.51 1.12±0.22 3.12±0.41对照组 33 3.01±0.41 2.41±0.51 5.24±0.51 t 7.901 13.341 18.611 P<0.001 <0.001 <0.001
胃癌的诊断多通过临床诊断发现患者的病灶是否发生病变,此时可依据组织变化以及细胞学检查对胃癌的发生状况予以确诊。X光线可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但X线辐射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危害,因而并不适用于特殊人群,尤其是组织显像质量较差,因此并不适用于特殊人群,且细微结构的对比上显像效果较差不足于满足临床诊断,而后需要通过螺旋CT与MRI进行诊断,因此两种诊断措施对胃癌均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3]。
临床上对于原发性胃癌的诊断方法主要是MRI与CT诊断[4]。其中CT诊断临床应用历史较为久远,因此技术相对成熟,但此检测方法在检测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特殊人群患者并不适用于CT检测;MRI检测主要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此方法具有诊断准确率高的特点,尤其在胃外部病灶的诊断中,检测效率明显高于螺旋CT检测,因此此类检测方法在胃癌的临床诊断中获得广泛应用[5]。
在本文的研究中,通过对原发性胃癌的内部病灶与外部检测得到比较结果。在内部病灶的检测中,MRI组中33例,检测出胃内病灶27例,阳性率为69.70%,胃外病灶检测出17例,阳性率为42.42%;螺旋CT组中33例,检测出胃内病灶30例,阳性率为90.91%,胃外病灶检测出23例,阳性率69.7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性较大,P<0.05。说明了MRI的阳性检测率大于螺旋CT。
而对于两组病灶数目的检查中,观察组的病灶数目大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明显,t=13.341、7.901、18.611,P<0.05),符合统计学描述。此项结果提示了MRI诊断相较于螺旋CT在病灶检测中更清晰,诊断价值更高。MRI相较于螺旋CT可充分的分清肌肉、肌腱等组织,同时可全方位的显示出所检查器官的结构与组织形态,更好的观察病灶数目与病情进展。
综上所述,MRI诊断能更好的检测出患者的病灶,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成像质量较高,在病灶的检查过程中,效果更好,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治疗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