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晴 郜鑫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12-050-01
摘 要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首次专章部署青少年体育工作,通过体教融合的培养体系,旨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本文从青少年培养体系建设研究出发,阐明青少年足球培养发展的意义,并根据校园足球培养发展的制约因素,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完善培养体系。
关键词 体教融合 青少年校园足球 培养体系
一、前言
体教融合,是现阶段体育发展的主导方向。在体育方面促进青少年从事体育活动、锻炼身体。而在教育方面则不同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是通过体育活动去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创新性和应变能力。目前,我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设计包括四项原则,一是以青少年健康发展为总体目标,坚持学生文化素养教育为关键;二是体教深度融合,面向人人;三是多类别赛事相互补充,按照水平分级,兼顾普及与提高;四是使地方赛事与全国赛事有序衔接。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足球运动项目特点,通过比赛形式可以促进青少年人才培养的发展,对青少年健康发展起到正向作用。
二、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发展意义
中国足球在国际赛场上的不佳表现,使得众多人士对中国足球的发展抱有质疑态度。对青少年足球的培养,是促进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的关键,也是振兴中国足球的希望。我们要依据体育发展规划的方向,制定出切合我国国情,符合当代足球发展规律的足球培养体系,以达到我国足球人才队伍的建设体系。通过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把体育和教育结合在一起,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和训练目标,必然会使足球发展道路走的更为坚实。
(二)青少年足球比赛开展的制约因素
第一,足球联赛从小学开始,参赛队伍之多,每个学校都有较为完整的足球队伍。到中学阶段,由于应试考试的压力,许多学生不再进行足球活动,这种衔接制度形成了断层。
第二,中小学的体育活动大多都在小场地,学校建筑面积少导致场地设施参杂混乱;由于资金的不足,学校硬件条件不能承办比赛导致足球比赛开展受限。
第三,学校对足球项目重视度不够、培养体系并不健全;大多数学校的竞赛规程的制定缺少了普遍性,成了“苗子”运动员的比赛,从而限制了竞赛活动的广泛开展。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青少年足球培养可持续发发展体系
通过完善教育培养体系建设,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模式来促进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根据确立的各阶段目标和管理对象,组建年龄段的足球人才队伍体系,鼓励全员参与足球活动,定期组织足球联赛活动各级学校足球联赛严格按照培养规格。
(二)建立科学的监管体制
对开展足球活动的成效作出全方位评估、对学生参加足球运动训练的时间做了严格的档案管理。对学校开展全国足球联赛活动的次数与成果作出综合分析等,作为青少年学校足球训练管理体系得以实施的重要标准。
(三)完善体教融合的培养体系
足球运动在学校教育的“育人”价值理念中具有增强青少年体质,树立健全品格的异曲同工之处。在体教融合下借助足球运动的价值内涵中团队意识的有效聚焦、处理危机的应变能力、锤炼坚韧不拔的意志等方式。这不仅可以在促进青少年体育健康的发展的过程中打破传统应试教育,同时还可以培养青少年内外兼修的德、智、体、美、劳的五育并存全面发展。
(四)提升青少年足球培养的保障体系
足球青少年培养是一项基础建设工程同时又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在基础建设工程中必然需要多方面的辅助。从多方面保障,这个保障既要有宏观方面,又要有微观方面。
1.宏观保障內容体系。政府要对青少年培养体系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打好基础,学校要对青少年培养过程进行全面保障。政府鼓励体育社会组织进校园,加强足球培养的规范化同时对体育社会组织予以支持;让更多的足球教练员进学校对青少年进行足球培养,对优秀的教练员进行人才引进;聘请优秀退役运动员进学校从事教学,相应解决编制,以促进青少年足球接受专业化训练,为足球培养后备人才贡献力量。
2.微观保障体系内容。微观保障体系是指青少年培养体系建设相关的各方面因素。具体包括人事制度的保障、财政制度的保障、硬件保障、伤病保障。
五、结语
在建设学校足球文化中要树立并培养正确育人理念,引领社会各界对学校足球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念。为营造整个社会对青少年人健康成长,关心学校足球活动的建设与培训等工作,教育部门有义务制定并编写统一的足球训练大纲,并定期进行内容的调整与充实,以做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道路中的全程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登峰.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与学校体育的改革方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10):1-4+12.
[2]钟秉枢.问题与展望: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10):5-12.
[3]周云青.青少年校园足球培养体系探究[A].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五届中国足球文化与校园足球发展大会论文摘要集[C].2021.
[4]胡庆山,曾丽娟,朱珈萱,王健.校园足球热的审思——兼论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01):126-131.
[5]刘延焕,钟林,张春根.校园足球发展模式研究[A].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六卷)[C].:十三五规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