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中高段说明文教学编排与教学策略

2021-01-21 10:51:06陆光武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6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剖析说明文

陆光武

摘要: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说明文,说明文的教学不仅仅要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所了解,更主要的是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学习,明白课文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说明介绍的,懂得如何阅读这类文章,在说明文教学中经常存在是语文味不足,语文要素得不到体现,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甚至会把语文课上成科学课的现象。本文试图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说明文的编排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怎样上好小学中高段说明文。

关键词:说明文;语文要素;问题;剖析;方法

一、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浅析小学语文说明文的编排方式和意图

(一)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工具性);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人文性)。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1]。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具体指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1]。

(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高段有关说明文的编排情况

1、编排情况统计

三年级有《花钟》、《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太阳》、《月球之谜》、《果园机器人》;四年级有《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呼风唤雨的时代》、《电脑的住宅》、《飞向蓝天的恐龙》、《飞船上的特殊乘客》、《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五年级有《鲸》、《新型玻璃》、《假如没有灰尘》、《威尼斯的小艇》;六年级有《只有一个地球》、《北京的春节》、《各具特色的民居》等

2、数据分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小学阶段说明文数量多,文章的内容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体现了说明文实用性强的特点。同时纵观课文目录,文章所呈现的内容多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有的介绍神奇的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如《花钟》《假如没有灰尘》;有的描写有趣的动物,如《鲸》《松鼠》;有的介绍了科技的最新成果,如《电脑住宅》《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有的介绍多彩的世界景观,如《威尼斯的小艇》《彩色的非洲》;有的介绍各地的民风民俗,如《北京的春节》《各具特色的民居》。

(三)编排方式和编排意图分析

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说明文和我们平时所说的严格意义上的说明文有一些区别,编者在选编教材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文章大都语言活泼,结构有趣,条理清楚,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低段,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多采用的是童话和诗歌的形式。如二年级上册的《我是什么》,作者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童话形式,介绍了水的三态变化以及水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又如《植物妈妈有办法》,文章采用儿童诗歌的形式介绍了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知识,语言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学生的喜爱;在中高段,文章的结构形式也是独具匠心:如五年级的《新型玻璃》,为了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开篇以故事导入,吸引学生继续阅读;又如《电脑住宅》《飞船上的特殊乘客》采用拟人的形式,把比较枯燥的科学知识拟人化,故事化,形象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在小学高段,特别是专门的说明文单元,教材为我们呈现的课例,《鲸》、《新型玻璃》属于典型的说明文,设计意图是强化说明文文体知识,以点带面,使学生了解作者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顺序和所采用的说明方法,领悟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这一特点。

二、小学语文中高段说明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小学语文中高段说明文初步要求学生准确使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说明。针对农村孩子来说,知识储备严重不足的、资料匮乏且学生没有查找资料习惯,准确使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或者说明一个事物,显得非常困难;

(二)偏离语文要素训练。特别是科普类说明文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科学性,还有专用名词,在教学中,老师会把这类说明文教成科学课,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学生被动学习,学起来课堂氛围沉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少,学习兴趣不浓,语文课本身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偏离语文要素训练,违背课标要求,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三)教师的专业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和充实,加之小学教师任课科目繁多,杂事繁琐,导致老师具有顾此失彼之感,没有认真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表面看都是大学本科生来教小学生,知识量看是绰绰有余,实际教学中,捉襟见肘,在说明文教学中会存在知识点错误教法,课堂的教学驾驭能力受到质疑;

三、我的教学思路及策略

根據以上梳理和分析,结合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说明文所占比重不小,中高段说明文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在教学中,我不断反思和总结,关于小学中高段语文说明文教学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从老师的知识结构抓起

1、首先完善语文老师的知识架构,从源头杜绝知识性错误教学现象发生。现在在网络发达的时代背景下,要弄清小学阶段的说明文所涉及的各类知识,不是很难的事,建议所有语文老师专注地把精力放在课前准备这个环节,充分分析自己的能力结构,查找个人存在的知识缺陷,课前利用网络或者查找资料等方式,补好或者充实自己的知识,一定杜绝知识性错误教学发生。

2、要认真做好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知识面、视野等都比较开阔,小学的学科之间联系紧密,说明文与科学课知识有很大关联,很多时候不是老师想把语文课上成科学课,而是被学生逐渐带入科学课模式,进而偏离了语文教学目标要求,所以,认真研读课标,根据课标要求进行教学反常重要。

(二)进行各类体裁课文比对,吃透教材

说明文与文学类课文相比有很大区别,说明文缺乏生动性、趣味性和情感性,而又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用词准确性特点,上课的时候枯燥无味,呆板沉闷。上说明文课时,认真创设情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多互动,学生和老师才不会步入说明文知识点的“填鸭式”教学。即可改变枯燥无味,呆板沉闷的课堂氛围。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所有智力方面的教育都依赖于兴趣”,学生只有对某件事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自己去探索新的知识,激发学习动机。所以,小学语文中高段说明文教学的情景创设显得特别重要,有一个好的开始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整体把握阶段目标,

一篇说明文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可能有很多,按照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根据不同类型说明文的特点,把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的语言等,有序地科学地分解落实到不同的篇目中,根据学生特点,每篇说明文教会一种说明特点会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切勿“头发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比如教学《鲸》时只要让学生明白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即可;《新型玻璃》就要让学生理解分类介绍事物;再比如想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建筑物类说明文,训练学生按方位顺序说明事物的能力,我们在上到《参观人民大会堂》时,就要注重空间方位介绍的说明方法等等,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和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工作确实可以说是一门永远存在遗憾的艺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终目标就是引导好学生学好每一类体裁的课文,增长学识,期望这些浅显的研究,能够引起更多的教师更加重视说明文教学,从而更充分深入地发掘说明文的教育教学价值,促进说明文教学策略地逐步丰富和完善,从而打开说明文教学的崭新之路。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剖析说明文
说明文阅读专练
一元一次方程错解剖析
剖析高考数列创新题
“几何图形初步”错解剖析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集合中的错解剖析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说明文写作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