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贵巧
羊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家畜中羊、牛、猪易感,其中山羊最易感;母羊易感性高于公羊,成年羊易感性高于羔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必须通报的动物传染病之一,我国则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一、流行情况
布鲁氏杆菌为球杆状或短杆状革兰氏阴性菌,无荚膜和芽孢,不能运动。病原主要存在于病羊的分泌物、排泄物(如阴道分泌物、乳汁、精液、粪便、尿等)中,并随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进入羊群,成为传染源。病原抵抗力较强,在土壤、水中可存活3个月左右,在粪便中可存活40天,在乳液中能存活60天左右,在皮、毛上能存活1~4个月。通过消化道、皮肤、黏膜、生殖道(自然交配)、昆虫(叮咬)等途径传播。
羊场工作人员在给患病母羊接产、护理时,如果缺乏消毒和个人防护措施,则易感染本病,但人传人病例较少见。本病无明显季节性。
二、主要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为2周到半年。临床表现多为隐性感染,症状不明显。初期病羊表现结膜炎,体温升高,不容易被察觉。妊娠母羊流产是本病的主要特征,但不是必要症状。流产可发生于妊娠的任何阶段,但以妊娠3~4个月多见。初配母羊流产较多。母羊流产前数天表现出一般分娩征象,如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起卧不安;阴户水肿,从阴道中流出灰黄色或灰白色黏液;乳房肿大甚至流出初乳;之后产出死胎、弱胎、木乃伊胎,恶露不止。公羊主要表现为关节炎、滑液囊炎,行走障碍,跛行,严重者卧地不起;睾丸炎、附睾炎,睾丸上缩,用手触摸发热,硬实,有明显痛感;阴茎红肿,有时有小结节。
三、对人的危害
羊布鲁氏杆菌病易感染人。最初被感染者僅表现出失眠、盗汗、头疼;之后反复发烧,呈稽留热、波浪热,或不规则热型;全身肌肉酸痛,关节无红肿热性疼痛,运动乏力;有时咳嗽,有白色稀痰。男性睾丸肿大,女性难孕或习惯性流产,严重影响生育能力,甚至危及生命。
四、疫情处置
1. 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划定
发现疑似病例后,要主动隔离,限制疑似病例移动,并按《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上报;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疫点、疫区立即封锁,禁止疫区的所有易感动物及产品外出及销售。
受威胁区的所有羊只,每年定期进行2次检疫,检出的阳性病羊立即淘汰,可疑病羊严格隔离饲养,复查阴性后再混群饲养。
2. 扑杀
所有病羊不需要进行治疗,立即扑杀,挖坑深埋,并插上明显标记牌;也可焚烧消毒后进行无害化处理。病羊及流产胎儿、胎衣、排泄物、乳液等按照《GB 16548-1996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进行无害化处理。如果发生重大布鲁氏杆菌病疫情,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规定,采取相应的扑灭措施。
3. 紧急免疫
疫情呈地方性流行的地区,牛、羊、猪等易感动物应紧急进行免疫接种。可选择布鲁氏杆菌病活疫苗S2株、M5株、S19株以及经农业农村部批准生产的其他疫苗,按照说明书使用。
4. 全面消毒
羊场内的所有金属设施、设备、用具,可使用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羊舍、运动场、车辆等,可使用2%~3%氢氧化钠溶液等喷雾消毒;饲料、垫料等,可采用集中深埋进行发酵处理或直接焚烧;粪便集中堆积、密封发酵;皮毛消毒可用环氧乙烷、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五、预防措施
1. 羊场预防
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引进种羊;必须引进时,要按规定隔离饲养,加强检疫,确保无布鲁氏杆菌感染时方可混群饲养。每年定期采用试管凝集反应、平板凝集反应方法对羊群进行检疫监测,发现阳性病例及时淘汰。对非安全区的健康羊群,必须进行免疫接种,常用布鲁氏杆菌病活疫苗S2株,既可口服也可注射。山羊和绵羊不论年龄大小,一律口服1头份;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山羊每只1/4头份,绵羊每只1/2头份。也可选择布鲁氏杆菌病活疫苗M5株、S19株以及经农业农村部批准生产的其他疫苗,按照说明书使用。
2. 人员预防
羊场工作人员要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杜绝布鲁氏杆菌通过直接接触、消化道等途径感染。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平邑县平邑镇兽医站 邮编:27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