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景花
(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山东 聊城 250000)
脑动脉瘤是由于指颅内血管扩张导致脑部血管壁变薄,形成瘤体改变的病变类型,目前其病理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创伤、动脉硬化、遗传、先天血管性畸形等因素相关[1]。脑动脉瘤发病一般较为隐匿,基本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患者仅在血管瘤发生破裂后出现阵发性急骤或剧烈的头痛,因此诊断难度较高[2]。瘤体破裂出血是动脉瘤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意识模糊与喷射性呕吐是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临床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治疗是防止脑动脉瘤破裂的主要方法[3]。但术后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可能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本次我院就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脑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效果进行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间治疗的100例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55-70岁,平均(58.13±13.72)岁,血管病变类型:后交通动脉12例、前交通动脉瘤11例、大脑后动脉22例、大脑中动脉5例。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53-68岁,平均(56.27±9.31)岁。血管病变类型:后交通动脉15例、前交通动脉瘤12例、大脑后动脉20例、大脑中动脉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如健康宣教、基础护理及心理指导等。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依据引导预见性护理,具体方法如下:循证支持:①病历资料:医护人员首先对患者既往病史、现病史与手术流程等进行详细了解,并对患者的特殊病症进行详细备注。②文献资料:对近5年医学数据库中的相关英文参考文献进行检索,正确对并发症的相关内容进行阅读并对其中的重点进行掌握,结合相关住院病例,把有效的护理方法应用到患者中,最终制定安全、合理的预见性护理方案。循证依据引导预见性护理:①便秘: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术后的饮食指导,选择润肠通便药物预防便秘,必要时进行温水灌肠或给予开塞露排便。②疼痛:当患者头痛难以忍受时遵医嘱实施镇静、止痛及脱水治疗。③压疮:医护人员按时帮助患者翻身,保证床单清洁干燥,患者皮肤干净,二便失禁患者需注意会阴部及肛门周围清洁干燥。④感染:保持患者口腔清洁,护理人员需对引流管留置患者注意预防管道逆行感染,维持导管畅通与密闭,并每天评定引流管留置的必要性,严格遵守无菌操作。⑤脑血管痉挛:护理人员实时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为早期进行诊断及与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术后由于患者脑部血流情况出现异常变化,容易导致脑血管痉挛的出现,术后7 d是发生脑血管痉挛的高峰期。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SF-36评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术后并发症:术后2周比较两组并发症,如:感染、脑血管痉挛、压疮与出血情况。SF-36评分包括:活力(VT)、躯体疼痛(BP)、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F)、总体健康(GH)、精神健康(MH)、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选择SPSS 18.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选择(±s)表示,选择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选择[n(%)]来表示,选择χ2检验比较,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n(%)]
2.2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观察组SF-36评分各项评分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PF BP RF GH SF VT MH RE对照组50 80.17±8.53 81.27±8.25 80.32±7.42 80.69±8.05 80.63±8.02 81.42±9.52 80.61±8.13 81.25±8.25观察组50 90.22±9.02 90.22±8.27 88.63±9.17 89.53±7.23 89.25±7.45 90.63±6.85 89.64±7.96 90.32±8.64 t - 1.984 1.984 1.985 1.985 1.984 1.987 1.984 1.984 P -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脑动脉瘤患者的起病一般都较为隐匿,且无明显有特征的临床症状表现,大部分患者多在进行体检时才得到确诊,但也有部分患者是由于动脉瘤体破裂出血危及患者生命时才得到确诊,瘤体破裂后患者的死亡率会大幅度提升,且治愈后常会伴随着严重的并发症[4]。因此,健康宣教的及时有效实施与常规体检方案的完善能够有效在早期提高脑动脉瘤的诊出率。一旦确诊脑动脉瘤后,及时对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术治疗是防止脑动脉瘤体破裂最有效的方法[5-7]。有文献结果指出,预见性护理是最有效的降低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的方法。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有着较为完善的理论指导,将理论有效运用到临床护理当中,可以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的融合,制定有效与合理的预见性护理方案,预防术后并发症出现。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减少脑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可促进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