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莉,黄泳芹,李 珍,杨 清,肖晴文
(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部,四川 南充 637000)
在内科门诊护理教学中,为了提高实习生的学习能力,需要将情景剧演绎应用在护理教学中,以便对实习生的临床实际应变能力与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提升实习生管理、组织与沟通能力,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护理人才,从而更好的胜任护理工作[1]。在本次研究中,对内科门诊护理实习生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在2019.01-2019.12时间段中,选取我院内科门诊实习的护理系学生1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教学作为对照组;50例给予情景剧演绎护理教学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中,男生3人,女生47人。年龄最小与最大分别为19岁、24岁,平均为(21.4±0.6)岁。实验组中,男生2人,女生48人。年龄最小与最大分别为20岁、23岁,平均为(21.8±0.7)岁。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内科门诊实习2周,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教学,实验组给予情景剧演绎,具体如下:
(1)成立带教小组
由副主任护理师担任主带教,学生在入科的第一天需要给予实习指导,开展 一对一带教模式,让实习生能够尽快熟悉工作环境与流程,制定出实习的计划。在入科实习第2天,开始安排小讲座,对内科门诊的相关护理知识、专科护理常规与沟通技巧等进行讲解,以便让实习生熟练掌握。
(2)情景剧演绎的实施
在开展情景剧演绎的时候,需要确保内容符合实习大纲要求,并融入到内科门诊的护理特色中来,对内科门诊的护理知识与操作要求进行融合。在情景剧中可以设置多个知识点,部分实习生可以担任情景剧中的角色,部分实习生负责观察与发现情景剧中正确与错误的知识点与理论依据。扮演家属与患者的实习生需要根据情景剧要求进行模拟,对患者疾病类型、发生原因、症状与治疗情况等进行模拟,以便确保其逼真性,能够将患者与家属的实际情况真实的展现出来,从而可以让实习生身临其境的了解护理内容,不断提升自身的护理技能与操作水平。
由带教老师对实习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分,对实习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实习生掌握的护理知识越全面。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教学前,两组学习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教学后实验组学习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学习情况对比(分)
在内科门诊护理教学中,通过情景剧演绎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促使实习生能够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熟练掌握,并有利于培养实习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其中该思维能力主要是借助对证据、概念与方法的综合考虑,从而可以形成自我调控的判断过程,能够对事物进行正确的分析与评价,可以提升实习生的自信心,不断拓宽专业知识面,提升分析与判断能力[2]。在情景剧演绎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在情景剧演绎中,实习生需要积极投入到情景剧中,实习生需要不断收集患者资料,对情景剧进行合理选题,并对其进行编剧与演练,在这个过程中实习生可以对实际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不断探究新的知识[3]。在面对繁多的资料可以去伪存真,促使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并且通过情景剧演绎,可以将临床上实际发生的场景真实再现,可以促使实习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全面掌握,在实习的时候认真观察与思考,能够解决临床上遇到的常见问题,可以提升实习生的处理问题能力。通过情景剧演绎,可以让实习生对自身护理水平进行巩固与提升[4]。
在传统的护理教学中,带教老师是教学的中心,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实习生通常是被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从而导致教学效率较低,实习生无法更好的掌握护理知识与技能。而在情景剧演绎教学模式中,主要以实习生为教学主体,带教老师作为实习生的引导者,针对门诊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引导实习生正确处理。在情景剧演绎的过程中,可以对实习生的表现进行引导,确保实习生能力正确掌握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可以将教学以“知识中心型”转变为以“能力中心型”为主,不仅可以提升带教老师的专业素质,可以促使师生之间加强沟通,激发学习兴趣,能够促使教学效率的提升[5]。
综上所述,在内科门诊护理教学中应用情景剧演绎教学,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实习生能够全面掌握护理要点与技能,促使其临床护理实践技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