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英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下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西 太原 030024)
营养不良是一种小儿常见病症,会对患儿生长发育造成较大影响,主要指儿童体内缺乏蛋白质或热量,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为摄食不足、长时间挑食。这类患儿常存在持续消瘦、水肿等症状,必须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1]。有研究表明,营养不良小儿常规干预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并且营养不良情况改善不明显,因此,必须帮助患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2]。临床要求对患儿进行多重保健及保健指导。本研究选取小儿营养不良患儿82例,观察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效果。
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选取小儿营养不良患儿8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女为25例、16例,年龄2至9(5.76±1.63)岁,病程2至12(5.27±1.73)个月,体重10至38(16.83±3.11)kg,观察组男、女为23例、18例,年龄2至10(5.85±1.51)岁,病程2至11(5.1 3±1.6 5)个月,体重11至3 8(17.75±3.27)kg。一般资料对比,P>0.05。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补充维生素B,纠正患儿电解质紊乱,补充必要的矿物质及蛋白质。
观察组给予保健方法及临床保健指导,①营养不良会导致皮下脂肪变薄,如果情况严重,会导致患儿皮下组织消失,进而皮肤干燥,长时间挤压会加大患儿褥疮、感染等的发生风险。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及时为患儿翻身并进行擦拭。②营养不良患儿常存在口腔干燥的情况,进而具有较高的口腔溃疡发生率,可以局部涂抹药物,对其口腔创面起到保护作用。③营养不良患儿眼角存在干燥症状,需擦拭消炎膏,保护其眼角膜。患儿应积极参与锻炼,并且对其生活用品进行消毒,避免感染。④掌握患儿病情,提高患儿家长对营养不良相关知识的认识,介绍发生原因,提高家长认知程度。如果长时间营养不良,会影响患儿抵抗力,并且具有较为明显的副反应。因此,需要为患儿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并且发放饮食方案,并给予相应的指导。每天定时定量用餐,注意检测体质量,并且对保健方案进行及时调整。同时,还应该对患儿症状程度进行综合考虑,并且给予患儿用药指导。⑤加强患儿体格锻炼,对患儿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记录,及时对室内昼夜光线进行调整,使患儿有良好的睡眠。
并发症发生率;家长对营养不良认知、保健方法认知,各100分,得分高则认知高。
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4.8 8%)低于对照组(21.95%),P<0.05,见表1。
表1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观察组家长对营养不良认知(94.53±3.11)分,保健方法认知(95.37±3.07)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家长对营养不良及保健方法的认知程度对比(分)
小儿时期是重要的成长阶段,要想保证患儿健康成长,就必须保证其摄入充足的营养。但是小儿时期常出现的一种疾病就是营养不良,不利于小儿生长发育,降低其免疫能力及生活质量[3]。营养不良患儿常存在体重轻、个头矮、皮下脂肪少等表现,这类患儿仅采用药物治疗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很难达到预期治疗效果,还比较容易导致各种不良反应。
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4.88%)低于对照组(21.95%),P<0.05;观察组家长对营养不良认知(94.53±3.11)分,保健方法认知(95.37±3.07)分,高于对照组,P<0.05。小儿营养不良出现的原因有主要有三点,一是饮食结构单调且偏食,对营养摄入量造成影响,二是慢性腹泻、脾虚等疾病对小儿消化系统造成影响,机体难以吸收营养物质,并且如果小儿出现急性传染病,会导致营养消耗量增加,进而造成营养不良,三是双胞胎与早产儿先天不足,又缺乏合理的后天喂养[4]。小儿年龄较小,心智发育不成熟,因此,要求其家长对相关知识有正确的认知,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并且由专业医师进行指导,使其形成系统的认知,尤其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以及皮肤、口腔的保护指导等。在整个过程中,还应该积极疏导患儿及家属的不良情绪,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切实感受家长心态[5]。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营养不良患儿来讲,保健方法及临床健康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提高预防意识,避免营养不良情况的发生,并且加强健康饮食及保健教育活动,进而降低小儿营养不良发生率[6]。可见,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能优化患儿生活质量,促进其生长发育。
所以,给予小儿营养不良患儿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能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家长对营养不良及保健方法的认知程度,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