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春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小学数学;应用
数学是一门古老的传统学科,古代的结绳记事到现在具有完备的数学体系,人类对数学的探究从未停止过,想要学好数学就要具备相应的思考学习能力。问题导学法将数学的核心通过提问的方式简洁化、条理化,提炼出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数学能力,以增强学习效率。
一、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优势
问题导学法,是指将学习内容中需要着重掌握的部分精简提炼,浓缩成一个简单的问题,教师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明确重难点,激发探索欲望,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将冗杂的数学知识以问题的方式精炼化,总结出最核心的内容,提供给学生探讨、解答的一种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教学需求,教学理念更新换代。新时代的教学中,改变了以往“一言堂”的课堂形式,弱化教师过分的指导作用,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终结灌输式教学的模式,开启了学生自发探索、主动学习的道路。问题导学法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正是顺应时代潮流,满足教学需求。教师利用问题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条理化的归纳总结,将重要的知识点清晰的罗列出来,提供给学生讨论研究的方向。问题导学法让学生直面教师回答问题,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加强师生对话,有利于教师直观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薄弱之处,更好的制定学习计划,提高教学效率。问题导学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真理,增加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据科学研究表示,学生出于内心的主动学习比起外界因素逼迫下的被动学习效率高出数倍不止。将复杂的知识条理化学习利于培养学生逻辑能力,养成理科化思维,有理有序,还可帮助其他学科的学习。
二、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科学设计问题
问题导学法的关键在于设计问题的科学性,教师要掌握好问题的尺度,在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学习需求的情况下,查漏补缺、轻重分明,有层次性、针对性的准备提问内容。就比如,笔者在讲到“分数”章节时,提出“分数的分母和分子各代表什么?”“分子的分母为什么不能为0?”等问题;在学习“分数乘除法”时,提出“分数相乘和相除分别要注意什么?”“分数相乘和相除要如何计算?罗列出计算过程?”等问题,然后针对以上问题准备相应的练习题。总的来讲,就是将课程的重点内容糅合到问题中,让学生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所以,问题的科学性,有效性是教师应用问题导学法的重要内容。同时,要清楚学生的接受度,切忌拔苗助长。
(二)把握提问时机
问题引导法就是通过问题联系课本,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在学生精神高度集中的时间里以提问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提问是有时机的,一堂课程时间有限,而学生的兴奋点、专注时间却不是无限制的。所以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上课状态,适时的活跃课堂氛围,缓解学生的疲惫感,以寻求提问时机。最恰当的时机就是课堂气氛最轻松的时候。笔者在讲课过程中,会在其中穿插一些课程之外的内容。比如,在学习“方程”时,学生有时很难理解,注意力开始分散。笔者在这时讲个笑话、说说生活中发生的趣事,或者谈谈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动画人物等等,课堂氛围活跃之时开始提问,这时学生的专注力较高,精神集中,會收到最好的反馈。。
(三)做好课堂总结
问题导学法虽然有助于学生高效学习数学,但是也容易误导学生过分追求正确答案,忽视甚至无视探索真理的过程,因小失大。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重视过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能力以及耐心、恒心等,以训练学生的数学素养。所以,在每一次课程结束时,教师都要总结每位同学在课程中的表现,表扬突出的方面,指出不足之处。就比如,笔者讲到“算术”时,组织学生进行团体数学竞赛,对获胜的队伍提出表扬,并给予小礼品作为奖励。对失败的队伍指出不足之处,并留下计算题作为处罚。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的整体表现以及学习内容做出总结,加深学生印象。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形成竞争意识,在相互较量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语
时代永远不会停下发展的脚步,教育理念也只会一代代的更新,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既满足了教学的需要,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更优秀的数学人才。所以,每一位教师都要明白问题导学法的优势,应用到课堂中,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数学高精尖人才。
参考文献:
[1] 舒安利.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8):24.
[2] 顾玉娟.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价值分析[J]. 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20(7):14.
[3]刘业香.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未来英才,2017(9):49.
[4]刘玉英.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运用思考与探讨[J].魅力中国,2015(18):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