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娟珍
关键词:民间故事;小学语文;教学融合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让学生借助对字词的理解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这样才能为他们接下来的深度学习奠定基础。在新课程改革以后,我们要以积极的教学氛围来影响学生内心情感的变化,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情感体验水平。但是,在当前小学阶段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的因素导致他们无法被课堂的教学内容所吸引。因此,我们通过融入民间故事能够借助幽默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来提升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
一、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
(一)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不够
在小学阶段开展语文教學时,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状态,对字词的理解是以死记硬背为主,在这种压抑的学习氛围下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并萌生厌学心理,最终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时效性无法保障。
(二)讲课方式比较单一
虽然新课程改革工作已经实施了很久,但是有些小学教师无法转变自己的教学身份。在课堂教学时采用灌输式的讲课模式让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这样的课堂既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单一的讲课模式往往会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疲倦感,小学阶段我们应该通过无意识注意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由于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的限制有意注意会使学生感觉非常疲倦,那么出现疲倦感后,课堂的听课效率就会下降,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效率无法提升。
二、将民间故事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意义
(一)丰富教学内容
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仅是对教材中的文本进行深入讲解,但是讲解时无法做到旁征博引,一来是怕影响教学的效率;二来是与之相对应的素材很少。那么,课堂教学融入民间故事能够从根本上拓宽教学内容,为语文的文本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潜在资源。
(二)传承民间文化
民间故事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借助民间文化的讲解,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本民族文化的魅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民族文化将有更为深入的认知。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以后,他们便会自觉地在生活和工作中传承民间文化。
三、民间故事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对策
(一)借助多媒体传播民间故事,提升学生对民间故事的了解
在新时代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为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课堂上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来传播民间故事,将影视材料与语言文字进行融合,从而提高学生对民间故事的了解程度。
例如:在学习民间故事司马光砸缸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一段视频动画来看一看司马光砸缸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在混乱的情况下,以机智的头脑,娴熟的动作来挽救落水儿童生命的,这实际上是要让我们感受到在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那份珍贵。
(二)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民间故事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通过问题的创设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他们的注意力才能始终跟随着教师的教学安排发展下去。通过对生活中常见问题的探究,能够引发学生更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释疑。
三四年级的学生总是对于天地万物都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了解天地是如何形成之时,他们总是有自己的观点,此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展示盘古开天地。让学生将天和地在混沌状态下想象成一个鸡蛋,而盘古就生在其中,万八千年以后,盘古长成以手举天,以脚踏地。此时,阳清为天阴浊为地,那么盘古在天地之间,每日长一寸经过了万八千年,天数极高,而大地变得非常厚,盘古也变得很高,这个故事虽然充满一定的想象力,但是属于我国古代劳动先贤在蒙昧时期对于天地形成的一种解释。我们不妨用民间故事来引导学生对天地的形成,采用这种初步的认识,接下来可以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能够明确天和地究竟来自哪里。
四、结语
民间故事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课堂教学单一化的问题,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新措施。新课程改革以后,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就必须要拓宽当前的教学路径。民间故事与小学语文的有机融合,能够在提高学生语文人文情感的同时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去阅读经典的民间故事,在字里行间中品味我国古代先贤的伟大智慧。
参考文献:
[1]张小平.浅析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方面的融合创新[J].知识文库,2021(1):73-74.
[2]王艳.谈民间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9):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