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淑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作为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幼儿园,我们始终坚持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在综合分析幼儿园、家长、社区的情况后,我园融山西泥塑、面塑于幼儿园课程之中,“三边”达成共识、协同发展,形成了幼儿园主题活动下的泥塑特色园本课程。
特色活动的开展应以幼儿的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因此我园在泥塑特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遵循幼兒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在泥塑特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相应的泥塑活动目标,让幼儿充分感受泥塑创作的乐趣。
(二)优质性原则
我园泥塑特色活动的开展经历了不断探索的过程。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主题课程的实施、游戏化教学的开展等内容不断调整泥塑活动,让泥塑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三)整体性原则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所以我们在特色活动创建的过程中,遵循整体性原则,将泥塑活动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始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我园在构建“泥塑特色”活动过程中,打破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对泥塑与课程进行有效融合,注重幼儿的创新与自主发展,彰显“天性在玩泥中沉浸,情操在自然中提升”的理念。
(一)在主题活动中生成泥塑特色活动
我园在课程建构过程中,结合主题教育生成了一系列泥塑活动,既涵盖了艺术领域的泥塑课程,又包括了其他领域生成的创新内容。
比如中班主题活动“交通王国”,幼儿对不同的交通工具产生了浓厚兴趣。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在活动区投放了幼儿感兴趣的交通工具图书和玩具模型,然后在美工区引导幼儿尝试运用泥塑的方式进行创作,幼儿塑造出了“小船去旅行”“公交车”“航天研究基地”等作品。
又如大班主题活动“哎呀!糟糕”,幼儿对《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看视频、听故事等方式,了解了《西游记》的更多情节,最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用泥塑塑造出“趣经女儿国”“三调芭蕉扇”“三打白骨精”等栩栩如生、灵动逼真的故事场景。
(二)特色与环境巧妙渗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我园展开了特色与环境的整合探索,将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材料投放
为了满足幼儿的创作需求,我们提供不同的辅助材料,营造泥塑氛围,带领幼儿走出去参观,丰富经验,充分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同时,我们将幼儿的泥塑作品投放在不同的区域,作为区域材料供幼儿进行不同的游戏活动。
2.环境布置
班班都有特色展示台,楼道内的作品墙、成长墙以及功能室的泥工区都为幼儿提供了分享泥塑的空间,而且作品会随着主题不断更换。幼儿在多彩的环境中成长,幼儿园的环境也在幼儿的创造中越来越有特色。
(三)在泥塑特色活动中实现家园共育
教师鼓励家长利用陪伴幼儿的时间进行泥塑作品巩固或创新,让家长更好地走进幼儿园教育活动,促进家园合力。除此之外,我园每学期都会开展“亲子趣味泥塑活动”,把泥塑这一园本特色融入每一个家庭。
(一)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幼儿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格不同,塑造的作品风格也不同。泥塑创作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幼儿可“随形”“随时”“随地”地自由发挥,促进手部小肌肉、创造力及自主探究能力发展的同时,让幼儿的自主性得以保持和升华,个性得以张扬,想象得以放飞,创意得以展示,情感得以体验,兴趣得以激发,意志得以坚强,人格得以健全。
从活动前的观察到塑造的全过程,直至活动后的评价,都离不开口头语言的表达,幼儿的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逐渐增强。当幼儿运用自己创作的泥塑作品进行故事表演和角色扮演时,又促进了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的提高。
(二)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
在泥塑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汲取泥塑相关知识,拓展自身的专业视野,从而不断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最终实现“教”与“学”的平衡,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能力。
(三)促进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
我园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栏等途径,向家长宣传开展泥塑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加深家长对游戏的认识,给予幼儿十分宝贵的“游戏品格”。特别是疫情期间,我园通过“一幼聊育儿”栏目,为家长和幼儿搭建了泥塑创作的平台,使亲子游戏时间因泥塑而更加精彩。
我园还会定期展示幼儿泥塑作品,让家长通过欣赏评价,发现幼儿的成长,转变家长教育观念,让家庭和幼儿园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家园共育高质量发展,为下一步课程开展奠定基础。
泥塑活动的实施过程,既是融意图、构思、创作为一体的综合活动过程,又是一个充满互动与合作并伴随着快乐游戏的过程。在幼儿园泥塑活动中,我们尝试运用“加减法”的教育原理,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一是加生活中常用到的工具,减专业泥塑工具,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泥塑创作。二是加材料种类,减具体内容,让泥塑活动内容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喜欢的文学作品、幼儿喜欢的游戏等。三是加幼儿自主操作,减教师思路设计,让幼儿成为泥塑活动的设计者和主人公,而教师只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四是加幼儿互评和多种形式的评价,减教师主观评价,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点评,教师则适时适宜地进行指导性评价。
总之,我园通过泥塑活动,促进了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社会合格小公民,促进了教师职业能力和职业水平大幅度提高,推动幼儿教育更有质量地发展,促进了家长教育能力的提高,更好地实现家园共育。今后,我园将以泥塑为媒介,通过泥塑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弘扬,共筑中国梦、强国梦!
(责任编辑:郭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