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三白愈肠方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临床效果观察

2021-01-20 12:22李淼焱王梦圆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1期
关键词:灌肠直肠炎性

李淼焱,王梦圆

(丰县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700)

溃疡性直肠炎(UP)是一种慢性肠粘膜炎性疾病,病变多局限在直肠,部分可发展至结肠,病情顽固,迁延难愈。本病以青壮年最为高发,发病机制复杂,一般认为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引发非特异性免疫炎症,表现为典型的大便次数增多、腹痛腹泻、粘液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内镜下可见大肠黏膜炎性反应[1]。西医治疗多采用美沙拉嗪,短期抗炎疗效尚可,长期使用疗效逐渐降低,甚至耐药,且可引发明显不良反应。中药治疗采取内服+外治相结合,口服可以从全体考虑治本;灌肠能使药物直达病灶,使肠粘膜能充分吸收药物治标。本研究进一步分析自拟中药方口服+灌肠综合治疗UP临床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中医内科治疗的80例U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39.5±8.9)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3.1±1.2)年;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39.8±9.2)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3.4±1.3)年;西医诊断符合《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2]UP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2009)》[3]中肠澼大肠湿热证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大便细菌培养为阴性,直肠镜检直肠黏膜充血、水肿,伴有溃疡、糜烂等,通过电子结肠镜下检查+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在3-10分,主诉有腹痛、腹泻(每日不少于3次)、粘液血便,里急后重或伴肛门下坠;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加入研究;排除重度UP、合并直肠息肉、直肠肿瘤、感染性直肠炎、伴有严重躯体疾病等;对比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80148),1g/次,4次/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自拟中药方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拟三白愈肠方,药用白头翁20g、黄柏8g、黄连8g、秦皮10g、白芍12g、防风10g、党参12g、陈皮10g、半夏10g、木香8g、槟榔10g、茜草12g、地榆12g、白芨15g、乌梅10g、干姜10g、甘草5g[6];水煎每日1剂,中药加水1000-1500ml,头煎取汁500-800ml,早晚各服一半;二煎取汁200-250ml,每晚保留灌肠;将药液冷却至38℃左右,用无菌性注射器抽取药液,连接一次性导尿管,末端涂抹润滑剂插入肛门8-15cm,到达直肠,缓慢推注药液,注入完毕后保持平卧或左侧卧位、抬高臀部1h,促进药物在肠道内的充分吸收;7天1疗程,灌肠6天后休息1天,4个疗程评估疗效,必要时巩固2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

临床症状基本控制,肠镜检查显示肠黏膜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肠镜检查显示肠黏膜存在轻度充血水肿,仍有轻度炎症;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肠镜检查显示肠黏膜仍有明显炎症。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检测炎性因子,包括IL-6、IL-8、IL-10、TNF-α,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检测凝血功能各指标,包括D-D、PLT、MPV、FIB,使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治疗前后评估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及内镜评分;主要症状包括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肛门下坠感等,每项0-3分,总分0-15分,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内镜评分共分为Ⅰ-Ⅳ级,记为0-3分,得分越高病变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有统计学意义P<0.05。 测量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偏差(±s),t检验表示,计数数据用比率(%)和x2检验表示。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

两组治疗前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IL-8、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L-1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pg/ml,x±s)

2.3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D-D、PLT、FIB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PV明显升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x±s)

2.4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及内镜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及内镜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及内镜评分比较(分,x±s)

3 讨 论

UP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肠黏膜免疫调节功能异常、肠道异常炎症反应、肠黏膜屏障缺损、感染、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4]。西医常规使用5-ASA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美沙拉嗪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其进入肠道内能释放双倍的5-氨基水杨酸,能有效抑制TNF-α的基因转录、减少IL-6、IL-8等释放,增加IL-4、IL-10分泌及释放[5]。但长时间使用疗效逐渐下降,甚至耐药,且可引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总体不良反应大于疗效,整体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本研究自拟三白愈肠方,以白头翁汤为基础方化裁而来。方中白头翁功专清热解毒;黄连、黄柏清下焦湿热、凉血止痢;秦皮清热解毒、收涩止痢;白芍滋阴养血;白及敛疮生肌、消肿止血;党参健脾益气;防风祛风解表、除湿止痛;陈皮、半夏、木香、槟榔行气导滞、调气和血;茜草、地榆凉血化瘀止血;乌梅涩肠止泻;干姜温中散寒,防寒凉太过;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祛湿、活血化瘀、收敛止血之功。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本方可调节免疫、抗菌、消炎、抗溃疡,对改善UP病情有显著作用。灌肠治疗保证药物直达病所能直接对病变肠黏膜发挥作用,并且在直肠内保持较高浓度,通过直肠中的下静脉丛吸收药物,避免了内服药物的肝脏代谢,能提高药物利用率。

TNF-α、IL-6、IL-8等是与UP关联密切的促炎性因子,能促进其他炎性因子的释放,加重肠黏膜炎症反应。而IL-4、IL-10等属于抗炎因子,机体发生炎症反应时可抑制其释放,从而破坏炎性因子的释放平衡,加重炎症反应。血液高凝状态也是UP的重要病理因素。D-D 是血栓前状态的重要指标,PLT是血栓形成或止血的重要递质,MPV可反映UP活动程度,病情活动性越高,则MPV减少越明显。因此,检测炎性因子及凝血指标能反映病情程度及药物疗效[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IL-8、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L-1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D-D、PLT、FIB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PV明显升高;观察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及内镜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三白愈肠方口服联合灌肠治疗能增强对UP的抗炎、抗凝效果,发挥清热祛湿、活血化瘀、收敛止血的疗效,促进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等症状的缓解,修复受损的肠黏膜,增强肠黏膜的屏障功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综上所述,自拟三白愈肠方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临床效果确切,有效抗炎、抗凝、缓解症状、促进肠黏膜修复,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灌肠直肠炎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