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机训练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2021-01-20 11:23陈敏李佐丽林立黄琳森叶秋云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36期
关键词:步态步行耐力

陈敏 李佐丽 林立 黄琳森 叶秋云

已有文献报道,首次脑卒中在6个月后的失能比例达51.7%[1]。脑卒中患者预后视其失能程度需要长期依赖家庭人力及社会资源的照顾,对于物理治疗师而言,提供脑卒中失能患者适宜的运动治疗计划,以提升自理能力是物理治疗重要目标[2]。国外已有相关研究比较接受跑步机训练和一般平地上行走或传统运动治疗对于不同时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改善成效不尽相同[3]。李峰等[4]证实跑步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6 min 步行测试(6-minute walk test,6MWT)和 10 m 最大速度步行测试(10-meter walk test,10MWT)没有显著优于一般路面上行走训练。马阳等[5]同样指出跑步机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步态、平衡和移位并没有优于一般平地上行走;然而,吴克琴、徐伟等[6-7]研究显示跑步机训练组的步态时间空间参数表现和6MWT、10MWT显著优于一般路面上行走。另一方面,跑步机训练相较于一般平地上行走训练较有挑战性,可提高患者行走动机,设备较易取得且实用性高,若成效良好可推广至社区或居家运动训练。惟国内的研究明显较缺少这两种模式训练疗效的比较验证[8]。因此,本研究目的在探讨比较跑步机训练和一般平地上行走训练对于慢性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成效,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本院康复科门诊接受康复治疗的慢性期脑卒中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康复科、脑神经内科或脑神经外科等专科医师诊断并经断层扫描确诊;(2)20~80岁;(3)病程稳定且发病超过6个月以上;(4)认知能力程度足以接受评价及训练;(5)借助辅具可行走10 m以上。排除标准:(1)不稳定的心血管疾病(心绞痛、心律不齐、严重主动脉狭窄、肺栓塞);(2)无法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3)下肢截肢;(4)合并有小脑损伤、帕金森氏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患者或家属签署同意书,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传统运动治疗(主要包括被动关节活动、肌耐力训练和平衡训练)2次/周、30 min/次。两组均接受训练计划,2次/周,为期12周。

对照组接受平地行走训练,在康复治疗室外约7 m长廊由照顾者陪同自行独立行走或治疗师协助下手拿辅具行走训练30 min(主要为向前、向后、侧走或交叉行走)。

观察组接受跑步机训练。(1)暖身期,跑步机训练前请患者自行做5~10 min的暖身伸展运动。(2)热身期,于跑步机上慢速行走1~2 min的热身运动。(3)运动期,患者接受20~30 min跑步机训练,以Borg劳累度评估量表评估运动强,以12~13分为宜。(4)缓和期,离开跑步机前请患者慢速行走1~2 min的缓和运动。跑步机训练期间终止运动指标设定如下:①Borg呼吸困难评分>17分;②心率超过预期性最大心率(220- 年龄);③收缩压 >180 mm Hg;舒张压 >100 mm Hg;④过程中患者有表达任何不适即停止训练,如恶心、呕吐、头晕等。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于训练前、训练结束后、训练后1个月进行平衡功能、行走速度和行走耐力评价。平衡功能评价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共14项功能性活动,评分方式采5分制,每项最低为0分,最高为4分,总分56分,分值越高平衡功能越好[9]。行走速度测试方法采用10MWT,测试时,患者在5 m长廊上以自己认为安全快速的速度来回行走,用秒表重复测量两次时间(s),取两次的平均值[10]。行走耐力测试方法采用6MWT,测试时,患者在5 m的长廊上以自认为安全快速的速度来回行走6 min,记录单位以m表示[11]。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观察组有2例治疗期间无法配合,认为太累且没空参与而退出,对照组有4例后续分别因疾病或手术未继续康复治疗而退出。研究进行过程中并未有造成患者跌倒或其他不良反应发生。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表1 (续)

2.2 两组训练前后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比较

训练前,两组BBS评分、10MWT、6MW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结束后和训练后1个月,两组BBS评分、10MWT、6MWT均较训练前改善,且观察组BBS评分、10MWT、6MWT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训练前后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对比 (±s)

表2 两组训练前后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对比 (±s)

*与训练前比较,P<0.05。

10MWT(s)组别 BBS(分)6MWT(m)训练前 训练结束后 训练后1个月 训练前 训练结束后 训练后1个月 训练前 训练结束后 训练后1个月观察组(n=36)44.06±6.29 52.17±4.91* 53.33±5.14* 22.79±4.23 16.78±3.08* 15.51±1.71* 159.69±23.24 213.37±34.01*215.07±31.75*对照组(n=34)43.65±5.31 47.88±4.63* 48.00±4.83* 23.12±4.19 21.86±3.19* 18.28±2.12* 153.15±21.51 163.05±37.07*162.85±36.12*t值 0.073 2.821 2.772 0.124 2.312 2.034 0.567 3.555 4.212 P值 0.237 0.033 0.036 0.581 0.041 0.007 0.104 0.015 0.010

3 讨论

对于神经肌肉系统损伤导致下肢行走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而言,跑步机训练是一种较接近日常生活动作功能且可以在较安全环境下,提供重复性双脚跨步的密集训练,这种训练模式需要神经、肌肉骨骼和动作学习及动作控制系统的整合,同时考察到周边和中枢神经系统,强调完成功能性任务取向的步行训练。平衡功能包含动态和静态平衡,需借助脑部中枢神经系统来整合视力、听觉和本体觉等多种感觉刺激。本研究跑步机训练是依患者能力调整行走速度渐进增加,一般平地上行走是自行选择较舒适的速度行走,这两种行走训练都是重复动作的动态平衡训练。仲秀玲等[12]研究采用较短期密集训练,以2次/d,为期1周共10次的训练,接受跑步机行走训练30 min和一般平地上行走训练30 min,两组皆能呈现平衡功能进步。本研究发现跑步机行走训练或平地行走训练皆可增进慢性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并且跑步机行走训练对平衡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平地行走训练。与金振华等[13]研究结果类似,其发现跑步机训练相较平底行走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的转位能力、步态对称、肌力和平衡控制有更好的疗效。

跑步机训练属密集性重复跨步形式相较于一般平地上行走更能提升耐力训练效果。一般脑卒中患者在平地上行走因步态异常伴随代偿性动作,增加能量消耗,限制行走耐力的提升;跑步机上行走是连续且较对称性步态,给予健侧手扶持扶手,可增加患侧下肢单脚站立时间,改善步态稳定性,提升长距离行走耐力。本研究结果显示,训练后,两组10MWT、6MWT均较训练前改善,且观察组10MWT、6MWT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支持脑卒中患者接受跑步机行走训练比一般平地上行走训练于行走耐力和行走速度改善更明显。

综上所述,跑步机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慢性期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步态步行耐力
基于步态参数分析的老年跌倒人群步态特征研究
魔方小区
步行回家
基于面部和步态识别的儿童走失寻回系统
步态识人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如何在小场地上进行耐力跑
巧用球类练习发展耐力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