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华
重型颅脑损伤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脑挫裂伤、颅骨骨折、颅内血肿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1]。该疾病病情较危重,具有高致残率、死亡率,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临床对该疾病治疗较为重视。亚低温是临床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常用手段,经相关研究表明,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脑代谢率,减弱血脑屏障释放,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恢复,改善预后效果[2-3]。本研究选取70例2018年10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采取常规治疗与亚低温治疗,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应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纳入标准:(1)经X线检查、MRI检查均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2)无全身系统疾病。排除标准:(1)亚低温禁忌证;(2)GCS<3分;(3)脑死亡;(4)严重脓毒症;(5)失血休克。2018年10月-2020年6月为研究时间,采用随机数字表形式将70例此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研究组(n=3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大70岁,最小25岁,平均(45.92±1.58)岁,其中女16例,男19例;损伤类型:颅内血肿8例,脑挫裂7例,硬膜外血肿12例,硬膜下血肿5例,弥漫性颅内损伤3例。研究组年龄最大71岁,最小24岁,平均(45.67±1.73)岁,其中女17例,男18例;损伤类型:颅内血肿7例,脑挫6例,硬膜外血肿12例,硬膜下血肿6例,弥漫性颅内损伤4例。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家属对本研究表示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进行对症治疗,如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微创手术、改善脑神经、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止血等。
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治疗,具体治疗措施:采用降温毯进行降温,将其温度设置为32 ℃~34 ℃,配合冬眠合剂:静脉注射氯丙嗪100 mg(国药准字H44021428,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异丙嗪100 mg(国药准字H31021490,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生理盐水250 ml,滴注速度为30 ml/h,连续治疗72 h后,使其肛温下降至33 ℃~36 ℃对其进行复温。
采用爱丁堡-斯堪纳维亚评分表(CSS)与格拉斯哥评分表(GCS)对两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进行评估,CSS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低,GCS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低。在治疗24 h后抽取患者5 ml静脉血,检测两组患者FIB(纤维蛋白原)、D-dimmer(D-二聚体)、PT(凝血还原酶时间)水平。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4、72、120 h的ICP变化情况。
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组与对照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CSS、GC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组CSS高于研究组,GCS评分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CSS与GCS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CSS与GCS评分比较 [分,(±s)]
GCS组别 CS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35) 34.29±2.95 21.41±2.32 3.85±1.77 12.06±1.15对照组(n=35) 34.71±2.83 27.69±2.74 3.93±1.82 7.68±1.03 t值 0.607 8 10.348 2 0.186 4 16.784 5 P 值 0.545 3 0.000 0 0.852 7 0.000 0
对照组FIB、D-dimmer、PT水平与研究组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 (±s)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 (±s)
组别 FIB(g/L) D-dimmer(μg/L) PT(s)研究组(n=35) 1.90±0.23 1 093.06±107.11 14.21±0.41对照组(n=35) 2.41±0.89 1 357.81±231.07 18.06±1.22 t值 3.282 2 6.149 8 17.696 9 P 值 0.001 6 0.000 0 0.000 0
两组在治疗前ICP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72、120 h后研究组患者IC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ICP变化情况比较 [mm Hg,(±s)]
表3 两组不同时间ICP变化情况比较 [mm Hg,(±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24 h 治疗后72 h 治疗后120 h研究组(n=35) 28.63±3.45 21.08±3.11 15.37±3.24 14.86±3.05对照组(n=35) 28.71±3.26 26.85±3.69 25.34±3.51 22.72±3.46 t值 0.099 7 7.073 6 12.347 9 10.081 6 P 值 0.920 9 0.000 0 0.000 0 0.000 0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治疗难度大的疾病,该疾病死亡率与致残率较高,若发生重型颅脑损伤则需及时进行治疗[4]。经相关研究表明,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效果较显著。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是1943年由Fay与1950年Sedzimir提出,经研究发现,在发病短期内将患者冷却到27 ℃,可以改善预后效果[5-6]。在20世纪50年代实验研究表明,在25 ℃~35 ℃的温度范围内,受伤大脑温度每降低1 ℃,则代谢率会降低6.7%,据此说明,低体温会将大脑中磷酸盐化合物进行保存[7-8]。随着临床对重型颅脑损伤不断深入研究,亚低温被应用到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亚低温可以减轻患者脑水肿,对颅内压进行有效控制,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ICP是重型颅脑损伤重要监测内容之一,ICP升高是引发重型颅脑损伤病理改变主要因素,ICP升高会降低患者脑组织灌注,从而导致脑缺血,使血脑屏障遭到破坏,形成一系列恶性循环[9-10]。目前临床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ICP水平是救治关键。亚低温治疗可以使患者脑细胞代谢降低,对炎症因子的释放进行抑制,有效降低ICP水平,改善脑缺血一系列恶性循环[11-12]。经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4、72、120 h的ICP水平、FIB、D-dimmer、PT水平、C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GC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据此说明,亚低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脑水肿、脑缺氧现象,可以降低脑组织代谢率与耗氧量,同时可以降低颅脑对外界刺激反应,抑制氧自由基组成,修复患者脑细胞,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亚低温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神经功能、降低ICP水平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