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3D-ASL灌注成像鉴别急性脑梗死和脑炎的应用价值

2021-01-20 01:42胡晓华朱庆强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24期
关键词:灰质脑炎影像学

胡晓华,朱庆强,王 军,陈 娟

急性脑梗死、脑炎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发病急,病情危重,且变化快,对病人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两者治疗方法不同,因此,早期诊断极为重要。目前,临床主要应用MRI常规序列、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等检查诊断,但发病早期两种疾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早期诊断难度大,易出现误诊、漏诊[1]。近年来,随着临床影像学技术创新和发展,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在临床逐步应用,应用螺旋K空间采集及伪连续式标记信号读取法进行诊断,可量化评价颅脑组织再灌注情况,制定临床治疗方案。

本研究主要对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和脑炎病人影像学诊断进行分析,探讨磁共振3D-ASL灌注成像的临床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苏北人民医院诊治的50例神经内科病人,通过临床病理学、影像学等检查确诊,符合相关诊断标准。急性脑梗死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45~68(51.6±3.7)岁;发病到入院时间5~26(9.2±1.4)h;临床表现:四肢无力23例,头晕17例,头痛10例,肢体偏瘫10例,失语5例。脑炎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28~61(48.3±3.0)岁;发病到入院时间8~30(10.3±2.0)h;临床表现:头晕15例,头痛11例,发热4例,肢体功能障碍9例,意识障碍6例。急性脑梗死组与脑炎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标准。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所有病人均为首次发病,病程<48 h;病变主要累及颈动脉供血的颅脑灰质区;临床资料完整;病人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2 排除标准 复发性急性脑梗死;先天性心脏病及肝肾功能不全;临床资料不全;存在MR检查禁忌证,如佩戴假牙、人工关节等金属异物无法去除;难以配合检查。

1.3 方法

1.3.1 影像学检查 应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MR750型3.0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及配套头相专用控阵线圈。扫描序列:MRI、T2WI参数TR、TE分别为4 200 ms、104 ms;T1W1参数TR、TE分别为3 010 ms、25 ms;DWI参数TR设定为3 000 ms,TE设定为65 ms,行仰卧体位,自颅低到颅顶,设定20层,层厚、层间距分别为5.0 mm、1.0 mm;矩阵为320×256,FOV设定为240 mm,信号采集1次以上。3D-ASL参数TR设定为4 844 ms,TE设定为11 ms,层厚、层间距分别为4.0 mm、0 mm,NEX为4,矩阵为512×8。

1.3.2 图像处理 应用仪器工作站的自带软件对原始图像进行处理,获取到脑血流图。通过伪彩色图选择感兴趣区(ROI)后,测定局部脑血流量(rCBF)。对ROI区选病灶最大层面中心位及rCBF图灌注均匀处,并有效避开脑室,ROI为1.0 cm2,共测定3次,取平均值。灌注不均病灶,取不同灌注区值计算平均值。由两名专业影像学医师操作,行双盲独立读片、分析,并分别记录病人颅脑影像学表现。若出现不同意见,需协商达成一致。

1.4 观察指标 测定并计算两组脑皮层白质、灰质、基底节、丘脑、海马及岛叶部位rCBF,并测定病灶区、对照区rCBF。测定两组磁共振3D-ASL灌注成像检出率。

2 结 果

2.1 急性脑梗死和脑炎影像学表现 脑炎常规MRI影像表现为病灶单发或多发,病灶边界模糊,片状或斑片状稍长T1、T2信号,D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但整体较均匀,详见图1。急性脑梗死常规MRI表现为长T1、T2异常信号,边缘清楚,累及灰白质;DWI为高信号,详见图2。脑炎病人3D-ASL灌注成像均为等高灌注;急性脑梗死病人25例3D-ASL灌注成像为低灌注,2例无灌注异常。

图1 脑炎3D-ASL灌注成像图(右侧颞顶叶皮层高信号,脑回明显增粗,DWI呈等信号,确诊为脑炎)

图2 急性脑梗死3D-ASL灌注成像图(左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3D-ASL显示灌注明显减少)

2.2 不同脑组织部位rCBF比较 急性脑梗死组颅脑皮层灰质、海马、岛叶部位rCBF均低于脑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脑组织部位rCBF比较(±s) 单位:mL/min

2.3 病灶区和对照区rCBF比较 急性脑梗死病人病灶区、对照区rCBF均明显低于脑炎病人(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病灶区和对照区rCBF比较(±s) 单位:mL/min

3 讨 论

脑炎是一种由病毒、细菌及螺旋体等感染原侵袭脑实质引起炎性疾病的总称[2-3]。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主要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脑局部血供障碍,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坏死[4]。脑缺血发病早期通过肉眼较难观察,发病数小时后病灶中心开始肿胀变软,脑皮层灰白质分界模糊,可清晰地观察到神经细胞坏变,且局部毛细血管明显扩张。一般发病后4~5 d内脑水肿达到最高值,7~14 d坏死区域组织液化表现为蜂窝状囊腔,且神经元基本消失,产生大量吞噬细胞、星形细胞[5-6]。既往MRI脑灌注研究,多数采用动态磁敏感增强对比成像技术(DSC),但该法应用的是外源性含钆对比剂,可能加重肾功能负担,且少数病人出现过敏反应。3D-ASL是基于血液内水分子作为内源性对比剂,无须应用超额造影剂。有研究发现,3D-ASL诊断范围大于DSC技术要求[7]。

本研究中3D-ASL灌注法是采用3D螺旋K空间信号采集及伪连续式标记信号读取方法,实际是脉冲式与(或)连续式有机结合,相较于既往ASL技术磁敏感伪影与运动伪影较少,且图像信噪相对更高,在缺血性疾病诊断中有突出优势[8-10],且该法以血液内水分子为内源性对比剂,不需应用外源性含钆对比剂。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组颅脑皮层灰质、海马、岛叶部位rCBF均低于脑炎组(P<0.01)。急性脑梗死病人DWI序列均表现为高信号,2例为等信号,易漏诊,若进行单一性DWI序列评估,无法诊断脑炎和急性脑梗死[11]。本研究27例急性脑梗死病人3D-ASL灌注成像表现低灌注,符合急性脑梗死病人脑组织血供不足,无灌注异常发生,这可能与梗死病灶再灌注代偿,梗死病灶较深、脑血流速控制不理想等有关。27例急性脑梗死病人3D-ASL灌注成像是不均匀的高灌注,原因是细菌或病毒等病原生物侵入脑组织引起局部脑实质充血、弥漫性水肿及神经元变性坏死。急性脑梗死病人脑皮层灰质、海马、岛叶rCBF均低于脑炎组。推测原因可能是大脑皮层灰质、岛叶病灶是脑组织直接侵犯的区域[14]。急性脑梗死病人病灶rCBF高于脑炎病人,原因可能是急性脑梗死后病变区域血流量降低。以血管炎症为主要病理表现,血管扩张之后持续充血,因此,急性期有多种血液灌注[12]。白质部位病灶主要是由于病人机体免疫反应,血管炎性反应表现不显著。受诊断技术和病人体位、病情等影响,急性脑梗死病人病灶均处于中心区,对照区rCBF明显低于脑炎病人。原因可能是该供血动脉较细小,虽然病人发生炎症反应早期出现血管扩张,但rCBF变化相对轻,通常不能准确、客观地显示病人血液灌注[13-14]。与脑炎相比,急性脑梗死病人除脑皮层灰质和岛叶位置病变区域rCBF升高外,海马病灶血液灌注增加(P<0.05)。有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病人大脑皮层灰质、海马及岛叶rCBF显著高于经镜像区,对病灶组织再灌注进行定性定量研究[15]。

综上所述,应用3D-ASL鉴别诊断急性脑梗死和脑炎,急性脑梗死病灶3D-ASL序列均为低灌注,脑炎表现为不均等、高灌注,3D-ASL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存在的不足:样本量有限,无病原学分析;病例局限于颈内动脉供血区病灶累及大脑灰质,不能全面评估,今后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灰质脑炎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脑灰质体积的影响
更正:应重视无菌性脑膜炎及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
“发福”影响脑容量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CO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大脑灰质密度异常的磁共振研究
2型糖尿病对阿尔茨海默病脑灰质的影响:DKI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