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芳
(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 阳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城市化发展已经越来越来便民,但在建设城市的同时也在破坏大自然,破坏环境。城市化的发展以及环境的恶化,经常会给人们带来不可预料的大型群体伤害事件,比如:交通事故、泥石流、洪水、地震、海啸、火灾等不可预料的灾害。给居民的生活以及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阻碍,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由此,急诊科的作用便体现出来,急诊科是医院内对于大型群体伤害事件设置的急救场所,属于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1]。
在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急诊科共救治了153名大型群体伤害事件的被伤害者,其中有男性110名,占总伤害比例的71.9%,女性43名,占总伤害比例的28.1%;所有患者中,由于煤气爆炸受到伤害的有24人,发生火灾受到伤害的有15名,其余患者均为交通事故受到伤害。所有患者中,年龄1.5~86岁。使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76名,观察组患者77名。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其他方面资料如受伤程度、年龄比例等,发现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证明此实验有临床可比性,实验可以进行。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知本次研究的实验目的,并在获得全体患者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急诊手段进行抢救与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则由5名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观察组小组护理人员对以往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并且将以往治疗中发现的问题以及不足进行分析,保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并负责接诊到与其他科室建立沟通的主要任务,制定出全程的护理措施,并指导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全部工作流程如下:收到120网络传达-初步检测-分诊治疗-抢救-基础护理-全程观察-科室人员沟通-交接工作。
1.2.1 加强与120急救中心的网络联系
与120院前急救现场救护情况进行精准交接并实时联网通信。跟踪急救车辆,在LED屏的影视下初步判断患者的主要症状,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等信息要素。初步判断病情后,通知相关科室的工作人员提前进入准备阶段,将急救所需要的仪器终端设备提前准备,患者一到急诊科,马上实施抢救,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确实保障[2]。对于群体创伤性病人,全部采用先检查治疗,后补办手续、续交医费的工作流程。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采用优先治疗的原则。
1.2.2 快速准确的分诊安排
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护理人员负责急诊分诊工作,各科室护理人员收到信息后马上进行接诊准备:首先安排抢救床,转运滑板、急救用医疗氧气以及专职的护送队,推床进行接诊。根据医院制定的标准将病情分为三个等级:Ⅰ轻度:对于护理人员的检查能够主动配合,呼吸有力,并且反应灵敏,且神志正常;Ⅱ中度:对于护理人员的检查具有一定反应,但不灵敏,呼吸不畅,具有轻度的意识混乱;Ⅲ重度:对于护理人员的检查不具有任何反应,丧失意识,呼吸困难,需要借助吸氧机,甚至休克,随时有生命危险[3],检查完毕后给患者挂检伤牌。检伤牌主要分为四种:红色代表重度伤害,黄色代表中度伤害,蓝色代表轻度伤害,黑色代表死亡。同时对于不同伤害等级的患者进行分流,重度伤员优先治疗,马上进入急诊室进行抢救,中度伤员安置在急诊重症室或观察室,轻度伤员则安排在急诊外诊室进行检查治疗,根据病人的病情状态,提供车床或者轮椅。
1.2.3 及时有效的急救抢救
将患者分配到指定的床位,并根据病情,迅速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抢救过程中需要安排专人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护理人员主动配合医生的抢救工作,保证工作的无障碍性,首先抢救时,需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防止口腔内有异物发生窒息,并给予患者吸氧;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专人负责药物配置和抢救物品的供给以及抢救的记录流程[4]。
1.2.4 抢救后的急诊护理
全程护理主要是基础护理的细节化。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严格无菌操作,且急诊室内预防急救用品都要齐全,护理人员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身体内滞留的管道做好管理工作,防止发生因管道折弯、脱落对患者造成人身伤害的事件。
1.2.5 按照特级护理质量标准
在对患者进行各项抢救工作的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按照特级护理工作的护理标准进行工作。急诊室内装备了很多的应急抢救措施如:洗头盘,预防压疮的U型、R型垫等;与患者进行接触前首先要进行无菌操作,即使接触各种治疗用品前,也应先洗手,防止发生交叉感染[5]。
1.2.6 全程陪同患者检查、住院
急诊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分流安置病房时,需要提前备好抢救用的药品、仪器、如呼吸机、氧气、气管插管、喉镜等,患者需要转换病区时,提前与相关科室做好沟通,并安排绿马甲人员陪同转运。与其他科室人员交接后,需要在交接名单上签字。
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将脱险设置为抢救成功的标准,患者在接受抢救后生命体征趋于正常及视为抢救成功。患者满意度选择调查表的方式进行,评分越高,证明患者满意度越高。
对数据的处理采用数学软件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比观察组患者低,急诊费用比观察组高,且抢救时间明显比观察组患者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急诊费用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急诊费用比较[n(%),]
组别 例数 抢救成功率 抢救时间(min) 急诊费用(元)观察组 77 76(98.7) 36.8±5.1 551.5±169.4对照组 76 70(92.1) 71.2±5.3 924.6±147.1 P<0.05 <0.05 <0.05
两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n(%)]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n(%)]
组别 例数 患者满意度 并发症对照组 76 87.29±5.02 11(14.3)观察组 77 95.20±4.18 6(7.9)P<0.05 <0.05
受到伤害是群体伤害事件的首位病因。抢救时间上,有“黄金一小时”及“白金十分钟”的说法[6],强调了抢救病人时间的重要性。采用“群体事故处理流程”方式救人,极大程度保障了急救的“时效性和整体性”,能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7]。
群体事件抢救必须规范[8],对于大量伤员的就诊,对于医院体系是一种考察,对于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更是考验,优先就诊急救病人,可以极大提高治疗成功率。一个完整体系,即使在面对大批患者入院治疗时,也能够有条不紊的工作,有效率的救治患者。发生群体创伤事件后,会在短时间内引起社会的关注,病人家属、警察以及大量媒体都可能在短时间蜂拥而至,由此,维持医院的现场秩序非常重要,在顺利的对伤员进行救治时,安抚患者家属,并且设置专门的接待人员对待警察以及媒体人员,注意伤员救护的社会效益。我院急诊科正是通过对群体创伤病人规范化的救护,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了致死致残率。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规范化、具有针对性的抢救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较大(P<0.05)。
综上所述,将全程护理模式应用在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中能够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与患者满意度,此种模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