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红玉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蒙医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临床对收治骨折类型复杂诸如开放性骨折、多部位骨折以及移位情况较为严重的骨折脱位患者在采取手术方案干预后虽然能够有良好的骨折对位对线效[1],但部分患者则会出现诸如关节功能受限、关节僵硬等严重后遗症,降低生存质量,甚至有患者因相关并发症而致残,丧失劳动力,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2]。为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对四肢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Joint Dysfunction after Limb Fractures)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本院近年来收治此类疾病患者相关临床数据进行整理性归纳,现报道如下。
分析对象来自本院2017~2019年收治接受四肢骨折手术治疗后出现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临床数据,在其中选择符合选择标准的患者80例,并根据患者期间所接受治疗手段为准并均等分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在9~72岁,平均(38.61±2.21)岁;17例患者为上肢骨折,23例患者为下肢骨折;28例为单处骨折,12例为多处骨折。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在8~74岁,平均(39.24±2.36)岁;19例患者为上肢骨折,21例患者为下肢骨折;27例患者为单处骨折,13例患者为多处骨折。本次研究展开前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进行。所有患者在手术完成后接受CR片拍摄检查,提示骨折对位对线情况无明显异常,内置物所在位置相对良好、固定[3]。术后手术切口均确认为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内容均知情并表示愿意配合。对两组患者在上述一般资料应用专业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提示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做对比。
1.2.1 对照组
所有患者在确认切口进入一期愈合状态后在医生的指导、辅助之下完成患肢功能的主动练习,期间并无给予关于骨折康复的其他手段,包括按摩、药物、理疗等,每周为患者进行一次关节活动范围的测量记录。
1.2.2 观察组
所有四肢骨折患者在完成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后完成拆线,确认患者均为切口一期愈合状态,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需求、治疗进展等进行分期,一般为3期,做喷酒按摩治疗,在为患者进行治疗前均需要进行关节活动度的测量并以测量所得数据作为判断关节活动功能恢复程度的标准。每次为患者按摩的时候都要遵循从轻到重、动作轻柔的原则,不能因为按摩手法粗糙而对骨折位置的内固定稳定程度造成影响,治疗过程中将马奶酒/白酒喷到患者患处,根据需要选择对应的蒙医传统手法进行辨证施治,诸如捻、压、摇、揉、擦等[4]。治疗的时间为每天1次或者每间隔1天1次,每次按摩在20~30 min,1个疗程需要2周时间,完成1个疗程后休息5~7 d,再进入到下一个疗程当中。具体如下:①早期按摩。此阶段一般是在手术治疗后的3~4周,在早期阶段切口已经顺利愈合并逐渐成为闭合性损伤,但由于骨折以及手术侵袭操作等相关因素,局部软组织在解剖位置会出现些微变化并成为诱发系列临床症状的病理基础。这种程度轻微的变化会导致出现局部无菌炎症、慢性组织变性/增生/粘连等相关组织形态学变化,诱发功能障碍症状[5]。虽然采取药物口服保守治疗手段能够缓解部分症状,但难以对病理基础进行对症处理,组织不能恢复到正常排列,通过采取蒙医传统喷酒按摩能够使其组织排列恢复正常,达到根本治疗的效果。喷酒按摩虽然对创伤类型疾病有着根本治疗的效果,但在对症治疗方面也有突出价值。将患者患肢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喷上3次药酒后周围循经取穴做点按治疗,在局部应用揉、拿、擦、捏等手法,使其进入轻松、温热的状态;在淤血肿胀的位置选择推、捻手法,通过按摩来让骨折、关节相关功能修复过程中有良好环境。②中期按摩。该阶段是在手术之后的第6~7周,通过早期治疗后瘀滞情况逐渐得到缓解,疼痛感消失,以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的原则来达到壮骨、养筋的效果,应用补益肝肾接骨手段,在骨折位置使用压、捏手法;在关节位置、肝俞穴以及肾俞穴等使用捏、揉、嵌手法治疗,通过该治疗手段能够有舒筋活络效果,对血液循环有更好的改善作用,缩短骨折愈合所需时间,扩大关节活动范围[6]。③后期按摩。此阶段在手术之后的第9~10周,此时患者的纤维性骨痂已经逐渐开始钙化,骨折愈合到了一定的程度,关节功能也恢复到较为良好的范围,为患者提供强筋壮骨复原手段进行治疗,在上指关节位置应用摇、压、撑手法,在骨折区域使用揉、捏、滚手法,在患肢对应区域位置使用摇、颠、搓手法,在三焦俞穴、脾俞穴以及胃俞穴使用颠、捏、嵌手法,通过该治疗手段能够帮助患者加快对药效的吸收从而保障康复质量。
治疗后患者患侧肢体各个关节的活动程度得到改善且进入了正常范围内,肿胀消失,局部无存在压痛,接受拍片检查后发现内置物并无移动变化,骨折顺利愈合,为痊愈;治疗后患侧的肢体各个关节活动范围有所改善,幅度超过70%,肿胀基本消失,局部稍微存在压痛感,接受CR片拍摄检查并无发现内置物移位,骨折基本愈合状态,为显效;治疗后患肢各个关节活动范围有所改善,幅度在50%~69%,肿胀基本消除,有轻微压痛感,CR拍片检查提示内置物无移位情况,骨折位置发现有骨痂,为有效;未能达到上述标准甚至出现恶化、异常,为无效[7]。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此次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判断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见表1。
表1 两种治疗方案下四肢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改善情况比较(n, %)
蒙医(Mongolian Medicine)在骨伤治疗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骨折脱位复位、整骨方面,蒙医在这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数据,同时在治疗方案方面也具备自己的明显优势,近几十年来在现代医学理论的支持下蒙医对骨伤患者治疗手法越来越具备针对性,在原来治疗手法的基础上不断的深入挖掘、整理,发扬创新,使其成为一个具有自己鲜明特色且疗效显著的治疗领域,对该治疗手段接受的患者群体也在不断增加[8]。
在本次研究中接受蒙医传统手法治疗患者疗效判断所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知传统喷酒按摩治疗有积极的改善效果,对患者的治疗作用包括如下:①通过按摩对血管、淋巴管刺激使其得以扩张,促进血液、淋巴液流动速度,强化物质代谢,加快对于水肿、淤血的吸收速度,消除肿胀;②喷酒按摩直接在局部发挥作用,让相关软组织痉挛情况得到缓解,降低周围神经的高度兴奋状态,缓解疼痛;③手术后患者肢体制动,主动运动减少,一定程度影响局部肌肉软组织出现萎缩,对功能恢复产生负面影响,对其进行按摩能够增强代谢,让血运情况得到改善,让出现萎缩的组织被逐渐拉长,按照一定频率进行收缩、舒展运动,加快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为临床收治四肢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应用蒙医传统手法进行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对患者术后康复及顺利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