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冰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2018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奶业振兴和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指出,奶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产业,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部署奶业振兴行动,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是提升乳制品品质的首要任务。我国奶业已经进入调整结构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2008 年以来,在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下,我国奶牛养殖从粗放型散养为主快速步入以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养殖为主的新阶段,《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9》显示,截至2018 年,全国百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1.4%,同比提高3.1 个百分点,比2008 年增加了40 多个百分点。然而,生产方式的先进性并不代表其合理性,在人为控制下进行的集约化、高效化的生产活动以及“利益最大化”目标驱动下的掠夺式经营方式会导致奶牛平均福利下降,对奶牛遗传生产力、生产性疾病防控和奶牛利用年限等方面产生消极影响,制约了规模化奶牛养殖业整体的经济效益[1],发展高福利的奶牛养殖业,是确保原料乳质量安全、稳定原料乳供应以及保障奶农利益的有效手段,也是政府倡导健康养殖的重点实现路径。
中国大陆关于动物福利的研究始于20 世纪90 年代,落后国外三十多年,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4 个方面:第一,从动物医学、动物营养学和动物行为学等动物学科的角度研究动物福利改善问题[2-4];第二,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动物福利的法理和伦理[5-7];第三,从国际贸易角度研究应对西方动物福利贸易壁垒的经验性分析[8-9];第四,从行为科学角度研究生产者、消费者和公众对动物福利的决策和认知问题[10-12],但鲜见动物福利评价的研究文献,尚未查询到动物福利与经济效益关系实证研究的文献。本文在构建奶牛动物福利评价体系基础上,探寻奶牛福利对规模化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乳业宏观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1.1 指标体系构建 本研究遵循农场动物福利委员会(FAWC)(1997 年)倡导的动物福利评价“5F”基准,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2011 年)界定的动物福利标准,以中国兽医协会(2015 年)提出的动物福利标准制定的基本要求为依据,以科学性、集成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可量化为原则,建立规模化养殖场奶牛福利问题分解结构。将规模化养殖场奶牛福利评价研究的预定目标和理想结果作为目标层(A),根据福利功能将复杂的系统分解成为生理福利、环境福利、心理福利、卫生福利与行为福利5 个子系统作为原则层(B1-B5),将在奶牛饲喂、畜舍环境、疫病防控、行为表达和人畜关系等各环节反映的奶牛福利特征的具体分类作为标准层(B11-B53),并为标准层每个因素设置具体的评价指标。借鉴国际TGI-35 体系、TGI-200 体系、临床观察因素分析评价体系、危害分析关键点评价体系、欧盟“福利质量”计划及国内良好农业规范(GAP)等大量资料,以泌乳牛存栏量500 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为研究对象,结合20 位专家评议、10 家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的场长与兽医,最终确定了5 个层面的24 个指标的评价体系,构建的规模化养殖场奶牛福利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
表1 规模化养殖场奶牛福利评价指标体系
1.2 权重确定过程 依据规模化养殖场奶牛福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涵盖全部评价指标的描述性问题,信息收集方法为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本文采用德尔菲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建立综合评价指标因素的优先集合;然后,采用两因素重要性比值代替专家打分,建立判断矩阵,通过软件应用算法计算得到评价指标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确定规模化养殖场奶牛福利评价各指标的权重。
1.2.1 原则层福利权重 原则层Bi对目标层A 的判断矩阵及全部结果如表2 所示,对于规模化奶牛养殖场而言,生理福利的权重最高,心理福利的权重最低。
表2 原则层对目标层权重结果
1.2.2 标准层福利权重 生理福利是指动物应享有免受饥渴的自由,是动物生存的基本要求。在影响生理福利的4 项指标中,饲料充足和营养均衡的比重分别为41.21%和33.31%,是保障奶牛不受饥饿之苦的重要因素,是影响奶牛生理福利的重要因素,清洁饮水比重为18.87%,是保障奶牛免受饥渴之苦的重要因素,分群饲喂比重为6.61%,相对于摄食和饮水而言,该指标权重较低(表3)。
环境福利是指动物应享有免受不舒适环境的自由,是动物生活的基本条件。在影响环境福利的9 项指标中,牛床舒适度和牛床清洁度的比重分别为39.14%和21.46%,说明奶牛躺卧环境是影响奶牛环境福利的重要因素,通风情况的比重为14.66%,说明牛舍空气质量直接影响奶牛环境福利,此外,其他6 项指标比重均小于10%,权重相对较低(表3)。
卫生福利是指动物应享有免受疾病、疼痛和伤害的自由,是维持动物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在影响卫生福利的5 项指标中,健康管理和疾病诊治的比重分别为39.61%和20.49%,说明观察牛体状况、规范体检记录,牧场诊疗方式和发病率控制是影响卫生福利的关键,防疫措施和兽医管理的比重分别为15.60%和15.40%,病死伤处理的比重仅为8.9%,权重相对较低(表3)。
心理福利是指动物应享有免受精神上的恐惧和压抑的自由,是维持动物精神健康的重要条件。在3 项指标中,设备伤害的比重高达73.98%,说明牛舍和奶厅的设备对奶牛的伤害是影响心理福利的关键,人畜互动的比重为17.11%,群体活动时间的比重仅为8.9%,权重相对较低(表3)。
行为福利是指动物应享有表达自然行为的自由,是动物进化的动机条件。在3 项指标中,应激行为的比重高达55.16%,说明泌乳牛群由于饲养密度、条件骤变等要素变化表现出呼吸急促、运动量减少、免疫力降低、生长缓慢等应激行为,这是影响行为福利的关键,异常行为的比重为32.26%,侵略行为的比重仅为12.58%,权重相对较低(表3)。
表3 标准层对原则层权重结果
1.3 规模化养殖场奶牛福利水平测度 规模化养殖场奶牛福利评价体系采用1~10 分打分制,依据指标描述说明,对标准层指标进行打分,根据指标权重对黑龙江省150 家泌乳牛存栏量500 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的奶牛福利进行评价,受访规模化养殖场奶牛福利平均水平为7.838 9,生理福利平均水平为8.529 4、环境福利平均水平7.417 9、卫生福利平均水平6.605 4、心理福利平均水平6.684 5、行为福利平均水平6.899 7。可见,规模化养殖场奶牛生理福利和环境福利的平均水平较高,卫生福利需要亟待提升。
2.1 研究假设 本部分构建嵌入奶牛福利指数的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收入函数,运用投入产出理论,通过实地调研和非结构化访谈的方式搜集数据,将奶牛福利水平作为影响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经济效益的自变量,构建计量模型检验奶牛福利水平等解释变量对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构建基于奶牛福利指数介入下的影响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原料奶收入的Tobit 回归模型。被解释变量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原料奶收入;解释变量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生产者特征类因素、家庭经营特征类因素、生产投入类要素、外部制度类因素和奶牛福利指数,假设上述自变量对规模化养殖场原料奶收入的高低和方向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而验证奶牛福利水平等解释变量对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
经营者个体特征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经营者个体特征影响经营决策进而影响规模化养殖场收入。鉴于传统文化影响,男性参与生产经营的机会相对较多,对收入可能正向影响;经营者年龄越大,其养殖经历和市场经验越丰富,对收入可能正向影响;经营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学习能力越强和经营能力越易提升,对收入可能正向影响。
生产经营特征变量包括养殖规模、从业年限。养殖规模越大,成本分摊越小,规模效益越显著,对收入可能正向影响;从业年限越久,积累的经营能力、社会资本和货币资本越多,抗风险能力越强,对收入可能正向影响。
投入要素特征变量主要指饲料成本。依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奶牛养殖总成本主要由生产成本和土地成本构成,生产成本包括物质和服务费用与人工成本,其中,物质和服务费用占总成本比重近90%,在物质和服务费用中,精饲料费和青粗饲料费的比重达75%,占总成本比重近70%。本部分选择比重最大的饲料成本作为解释变量,饲料投入越多,泌乳牛产奶量越高,对收入可能正向影响。
奶牛福利特征变量包括生理福利水平、环境福利水平、卫生福利水平、心理福利水平、行为福利水平。生理福利水平越高,表明规模化养殖场保证奶牛免受饥饿的能力越强,泌乳牛产奶量越高,对收入可能正向影响;环境福利水平越高,表明规模化养殖场保证奶牛生活的舒适度越高,奶牛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助于机体达到最好状态,增加产奶量,对收入可能正向影响;卫生福利水平越高,表明规模化养殖场保证奶牛健康的能力越强,奶牛病死伤率降低,产奶量增加,对收入可能正向影响;心理福利水平越高,表明规模化养殖场奶牛的恐惧和悲伤的精神状态出现的越少,奶牛体机能越好,产奶量越高,对收入可能正向影响;行为福利水平越高,表明规模化养殖场奶牛天性表达越自由,异常、应激和侵略行为相对较少,奶牛体机能越好,产奶量越高,对收入可能正向影响。
2.2 数据来源与模型估计
2.2.1 数据来源 为深入研究规模化养殖场奶牛福利经济效应,笔者及调研团队于2019 年3—5 月完成了《规模化养殖场奶牛福利对经济效应的影响》调研问卷的设计和预调研,修改完善问卷,2019 年5—8 月对黑龙江省150 家泌乳牛存栏量大于500 头的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的实地调研,获得相应数据。
2.2.2 模型构建与估计
1)模型构建。根据研究目标,本部分以规模化养殖场原料奶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并采用对数形式进入模型。将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既有利于序列中异方差的有效消除,也可以有效降低调查数据的波动性,将模型转化为线性模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原料奶收入和饲料成本取对数,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具体模型为:
其中,α1为待估常数项,α2-α12为待估系数,ε为随机误差。
2)变量设置。鉴于上述研究,本文在构建规模化养殖场奶牛福利经济效益的计量经济模型时,选择了4类共12 个变量。变量的名称、解释及其预期影响方向见表4。
3)模型估计分析。本部分对150 家规模化养殖场的数据进行向前筛选策略的多元线性回归处理,得到了规模化养殖场奶牛福利经济效益影响的估计结果,最终模型如表5 所示。调整的R2=0.856,说明方程的拟合优度较好;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的概率P值为0.000,说明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间的线性关系显著。
表5 规模化养殖场奶牛福利经济效益影响的最终模型
首先,在个体特征因素中,受教育程度对规模化养殖场原料奶收入有显著影响,且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上有显著影响,即受教育水平每上升一个等级,收入平均增长16.8%,与假设一致。在个体特征因素中,性别和年龄对规模化养殖场原料奶收入没有显著影响。性别对收入没有显著影响的可能原因是女性参与牧场管理的比率不断加大,其社会关系网络建立、资金筹措能力和经营能力不断提升,性别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不断弱化;年龄对收入没有显著影响可能是因为奶牛养殖业属于过腹增值的畜牧产业,随着消费者对乳制品质量安全的需求日益增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是大规模奶牛养殖场必须具备的核心竞争力,势必要求有管理技能和技术技能的生产决策者,年龄越大,养殖经验丰富,并不意味着技术和管理的先进。
表4 模型变量示意说明
其次,在生产经营特征因素中,养殖规模对规模化养殖场原料奶收入有显著影响,且在显著性水平α=0.01上有显著影响,养殖规模每扩大一个等级,收入平均增长14.6%,与假设一致。在生产经营特征因素中,从业年限对规模化养殖场原料奶收入没有显著影响,可能原因是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大规模养殖场不断涌现,与从业年限的经验相比较而言,专业化的管理者和规模化、系统化、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更为重要。
第三,在投入要素特征因素中,饲料投入对规模化养殖场原料奶收入有显著影响,且在显著性水平α=0.01 上有显著影响,饲料投入每增加1%,收入平均增长0.987%,与假设一致。
最后,在动物福利特征要素中,奶牛福利总体水平、生理福利水平、环境福利水平、卫生福利水平和行为福利水平对规模化养殖场原料奶收入有显著影响,与假设一致。其中,生理福利水平、环境福利水平在显著性水平α=0.01 上有显著影响,生理福利水平和环境福利水平每增加1%,收入平均增长分别为0.473%和0.327%,奶牛福利总体水平、卫生福利水平和行为福利水平在显著性水平α=0.05 上有显著影响,奶牛福利总体水平、卫生福利水平和行为福利水平每增加1%,收入平均增长分别为0.194%、0.436% 和0.143%。生理福利和卫生福利影响程度较大。心理福利水平对规模化养殖场原料奶收入没有显著影响,原因可能是受访者对动物心理福利认知度低,在科学测量上与其他4 种福利相比较而言,难度较大(表6)。
表6 已从模型中排除的变量
生理福利和环境福利是影响我国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动物福利的最重要的2 个维度,心理福利是影响相对最小的维度。其中,饲料供给、卧床舒适、牛体健康管理、设备伤害和应激行为是分别影响奶牛福利最重要的生理福利指标、环境福利指标、卫生福利指标、心理福利指标和行为福利指标,受访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生理福利和环境福利的平均水平较高,卫生福利需要亟待提升,生理福利、环境福利、卫生福利和行为福利对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经济效益有积极影响作用,同时,受教育程度、养殖规模和饲料成本也对牧场经济效益有显著影响。
依据结论有以下启示:首先,完善奶牛养殖业福利法规和标准。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动物福利立法和标准,制定符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的动物福利标准或在相关养殖标准基础上融入动物福利理念。其次,建立有效的引导激励制度。政府部门应鼓励、引导养殖主体遵循福利养殖标准,在资金、税收、信贷、技术和用地等方面制定优惠与扶持政策,不断完善奶牛福利相关措施与手段。最后,提升养殖主体对动物福利的认知。通过政府推介、行业宣传、专家指导等方式深入系统地宣传动物福利对奶牛养殖业的积极作用,提高经营主体动物福利决策意识。本文仅是对动物福利与经济效益关系的初步探讨,后续将不断扩充样本,分组群、分维度揭示两者的数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