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聚焦“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构建国家物流枢纽网络。截至目前已有三批共70个纳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初步具备构建国家物流枢纽网络的基础条件。为此,从国家物流枢纽网络运行机理出发,明确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政府、枢纽运营主体和物流企业的职责,通过现代科技等手段赋能,建设国家核心物流基础设施运行网络,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国家物流枢纽网络运行机理分析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现代物流运行视角是在国内国际进行规模化、网络化物流组织和运作,是供需双向相对均衡的规模物流运行状态。而要实现上述物流运作就要求通过枢纽节点进行货物集散,依托枢纽间的交通网进行通道化的双向物流运作,并通过物流平台将分散的物流供需整合为规模化的物流组织。国家物流枢纽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物流资源集散、链接通道化的物流运作组织以及嫁接物流服务平台的多重功能,其本质是枢纽经济、通道经济和平台经济相融合下的一种规模经济发展模式。
枢纽经济是依托交通区位条件和环境营造,以聚集资源等要素为手段,以产业规模化、集群化、网络化扩张和产品辐射为特征,实现区域经济快速扩张的一种经济运行形态。枢纽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依托枢纽的综合比较优势,吸引资源要素聚集来发展经济。从国家物流枢纽的布局选址看,127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大部分为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区位交通条件较为优越的城市,部分为具有独特区位交通条件的沿海港口城市和陆上边境口岸城市,利用承载城市最优质的物流基础设施承载国家物流枢纽,具有枢纽经济发展的先天优势。
通道经济是以交通运输通道或干线为依托,发挥市场经济对经济要素的配置作用,在以经济合作为纽带的城市、城乡之间,以及一二三产之间,建立密切联系的经济廊道。127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之间总体已经具备干线交通条件,一些大型枢纽城市拥有公铁空、公铁海空一体的立体综合运输网络,而国家物流枢纽由于大规模货物集散的现实需求,又选址在城市交通条件相对便捷的区域,交通畅达性较高。依托国家物流枢纽进行干线通道化的规模物流运作,再引导产业要素在通道沿线聚集,从而推动通道沿线经济发展,形成国家物流枢纽带动下的经济廊道。
平台经济是借助于一种交易空间或场所,促成双方或多方之间的交易撮合和资源共享,最大限度降低要素流动的交易撮合成本,并依托互联网手段,在平等互联的原则下无界限限制的扩展延伸。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科技进步为平台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国家物流枢纽所在的城市乃至区域大规模物流供需的精准适配以及物流资源整合,物流服务平台具有显著比较优势, 国家物流枢纽嫁接物流信息平台来推进枢纽建设运营已成为必然选择。
国家物流枢纽网络运行本质是一种具有枢纽经济、通道经济和平台经济鲜明特征的网络规模经济效应。即通过国家物流枢纽嫁接物流信息平台,整合区域物流资源,沿通道进行双向相对均衡的规模化、网络化物流运作,即达到全网物流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又为物流枢纽所在城市及物流通道沿线带动产业要素聚集,促进城市及通道沿线经济发展,形成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耦合。
二、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总体思路
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总体将围绕“通道+樞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建设要求,强化政策引导,依托已获批的国家物流枢纽,加快整合区域物流资源,按照国家物流枢纽的功能要求补齐枢纽物流基础设施短板,搭建物流枢纽信息平台,融入国家物流枢纽联盟,开展通道化、网络化、规模化的双向均衡物流运作,完善以枢纽为中心的区域“轴辐式”物流服务体系,强化资源要素聚集和产业联动发展,打造物流枢纽经济区,并沿物流通道网络形成现代产业廊道。
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应发挥各方的作用,形成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的合力。政府层面应营造物流资源整合的良好市场环境,在资金、用地等方面给以支持和引导,协调解决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国家物流枢纽联盟应发挥综合协调和统筹推进作用,推动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各运营主体加强合作,监测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动态,将有关情况及时反馈给国家相关部门决策参考。各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运营主体应加快补齐枢纽设施短板,完善物流信息平台,并与其他国家物流枢纽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在物流业务运营层面,国家物流枢纽运营企业通过整合区域物流需求,加强与各类物流企业合作,在枢纽间开展通道化的规模物流运作。
三、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实施路径
加快推进枢纽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已纳入建设名单的国家物流枢纽,应按照不同类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功能要求,加快完善枢纽基础设施,补齐多式联运、国际保税物流等设施短板,推动枢纽内传统仓储设施进行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提升国家物流枢纽综合物流服务能力。对于拟申建的国家物流枢纽,应按照国家物流枢纽的要求进行选址,加快推进设施建设和功能完善,尽早达到国家物流枢纽申建的条件。
搭建物流信息平台整合区域物流资源。现代科技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整合物流资源、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提供了新手段。应抓住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契机,由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运营主体牵头,搭建国家物流枢纽物流公共云服务平台,具备车货供需匹配、仓储管理、车辆调度跟踪等各类服务功能。吸引国家物流枢纽内的各类企业、车辆加入信息平台,并与其他国家物流枢纽信息平台互联,提高区域物流资源整合效率,加速区域物流资源向国家物流枢纽内聚集。
建立高效物流业务运营网络。国家物流枢纽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平台搭建和功能完善,具备了进行规模物流组织和运作的良好条件。在此基础上,以国家物流枢纽运营主体为核心,通过与各类物流企业合作,开展网络化的物流业务运营。一方面,国家物流枢纽间应发挥公路、铁路、水运或航空等中长距离运输经济技术优势,整合区域分散的物流需求,大力推动“公转铁”“公转水”,开展大运量的干线物流组织,形成枢纽间双向相对均衡的物流运作。另一方面应发挥国家物流枢纽在区域物流网络的核心节点作用,加强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区域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货运场站、港口、机场等衔接,构建以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的区域“轴辐式”物流服务网络,再衔接国家物流枢纽网络,成为全国物流运行系统的核心支撑。
引导网络型物流企业参与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运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运营牵头单位大部分为物流地产开发运营公司,客观要求整合第三方物流企业资源,开展网络化的物流业务运作。从国家物流枢纽在国家物流运行体系中的作用看,为加快构建国家物流枢纽网络,优先鼓励铁路、海运、航空货运、零担快运、电商物流、快递等领域龙头网络型物流企业参与国家物流枢纽的运营,围绕枢纽间的规模物流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干线运输、多式联运等物流产品,推动国家物流枢纽网络业务运营。另一方面,鼓励快递等网络型物流企业将区域分拨中心设置在国家物流枢纽内,拓展面向枢纽周边地区的共同配送,完善区域物流运营网络。
推动国家物流枢纽与区域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国家物流枢纽物流服务嵌入区域生产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现代农业产销供应链,为一二三产业提供完善的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工业方面,为区域生产制造业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分销的全过程物流组织;商贸方面,为电商、批发市场、商超等提供仓储、区域分拨和配送服务;农业方面,为农产品提供冷藏、运输和流通加工等物流服务。发挥国家物流枢纽在区域形成的高效率、低成本物流供应链服务环境,加快原材料、半成品等产业资源要素聚集,围绕国家物流枢纽打造一批产业集群。同时,推动依托国家物流枢纽的物流总部经济、展示交易、商务代理、金融保险等相关业态聚集,构建国家物流枢纽产业生态圈,助力区域枢纽经济发展。
四、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对策建议
强化政府政策引导。物流行业虽然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领域,但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国家层面应该发挥中央预算内资金杠杆作用或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支持已获批国家物流枢纽内多式联运、国际物流等短板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化升级改造,指导国家物流枢纽联盟组建和运营,统筹推进国家物流枢纽的互联互通。地方层面,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政府部门应出台促进枢纽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国家物流枢纽内补短板等涉及建设用地指标的,优先给予保障,引导地方物流资源向城市国家物流枢纽内聚集,尽快形成物流规模效应。
完善国家物流枢纽利用共享机制。国家物流枢纽在建设运营初期需要整合各方资源,为确保参与主体的利益,鼓励国家物流枢纽组建运营联盟或成立合资运营公司,统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主体、网络型物流企业等相关各方利益,制定各方参与的风险分担和利润分配方案。制定国家物流枢纽联盟与国家物流枢纽间的运行机制,确定各国家物流枢纽的权益,确保国家物流枢纽联盟的运营为国家物流枢纽创造价值。
建立国家物流枢纽评价体系。对于纳入建设名单的国家物流枢纽,为确保国家物流枢纽网络的建设运行,应建立完善的国家物流枢纽运行评价体系。一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应指导已纳入建设名单的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立完善的国家物流枢纽运行统计机制,加強运营数据的统计分析,重点强化枢纽间信息互联和物流业务规模的考核,确保物流枢纽网络化运行,并将情况及时反馈给行业主管部门。对于连续多个周期综合评价靠后的国家物流枢纽,将其退出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充分调动各枢纽运营主体积极性。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