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迦
王主任作为我的主治医生,已经三年了。
在遇见他之前,我先后问诊了其他医院的几位医生。相对他们的冷傲,他可算是十分亲切接地气。第一次咨询,他跟我说:“小姑娘,你这个年纪,肿瘤一般不会是恶性的,就算是恶性的,发现得早,也不会有什么大事,别害怕,我给你尽快安排手术。”因此,我对他印象颇好,之后的治疗方案全交由他做主。他说什么,我都说好。可能我也是他遇到最好说话的病人,他忍不住问我:“怎么我说什么你都说好?”我答:“你是医生,我是你的病人,当然听你的。”
某日复查,他给我开验血的单子,开完之后想起来,问我吃饭了没有,我说吃了一块巧克力。他说那不多,让我去验,有人问起来就说空腹。我点头说好,那一刻,我们瞬间结盟。
病理检查结果出来得很戏剧化。第一份病理报告说没有问题,于是我喜滋滋地跟猎头聊下一份工作的事,结果两日后又接到医院电话,说还有一份病理报告也出来了,是恶性肿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癌症,让我去医院找王主任。
王主任在他常用的诊室。他所在的妇产医院当时管理秩序不算很好(现在好了),经常上一位患者还没看完,下一位就已经挤进诊室了。我进去看病时,几位阿姨也这样进来了,都是五六十歲的样子。王主任看着我,叹了口气说:“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坏消息是恶性的……”身后的阿姨们顿时纷纷感慨:“天啊,这么年轻就……”王主任接着说:“好消息是没有扩散,选择放疗就可以了,不用化疗,不用担心掉头发。”阿姨们又齐齐感叹说:“真好真好,不严重就好……”那场面颇觉喜感。
每月至少开一次药,三个月一次复诊,如此频繁的接触,我和王主任迅速建立起“革命友情”。前两年,我去时偶尔会带些零食给他,清明的青团、平安夜的苹果、隆冬里的柿子饼,我想这是日常里人对人的一点甜。今年疫情来了,我便不再带吃的,问他口罩可够用,他说医院一天只发一个。我下次去就给他拿一些。
王主任年纪没有我父母大,但我妈每次见他都再三强调说我一个人在北京,平时父母不在身边,恨不得他把我当成自家孩子。妈妈说的当然是虚词,但也可见我这种情况,病人和主治医生的关系是紧密的,才会聊到这些。
他是态度谦和、说话又实在的医生,给人许多信任感,这对于病患和家属来说尤其重要。现在,我成了他的义务宣传员,每次排队看病时都会安抚其他病人,推销王主任。
朋友不明白,那么多选择,我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妇产医院——因为那里,有一个与我有紧密关联的人啊。我去那里,倒像是去见一位老朋友。他问我好不好,我问他好不好。作为病人,我是否不适,作为医生,他是否辛苦。
手术之后,我休养了一段时间。他让我锻炼,说我体质太虚。我问他,伤口不怕扯到吗?他说不怕,扯不到伤口,该咋活动就咋活动吧,多活动。每次复查拿片子,他一边看一边说:“你恢复得很好,各项都很好。”我又说:“我有个肺部片子显示有问题。”他淡然地回答:“我肺部片子也有问题,这都不影响,不是什么病。”
他的那种态度,豁达又乐观,让人平添几分信心。真希望每一位病人都能因此得到安慰,在病痛中少一些担忧和恐惧。